他想的是召集朝臣宣读密信解决林允扶的事后,就先从宗室过继个孩子接任帝位,最好年龄小点,由他跟秦挚抚养,养熟今后一切好说。

  至于称帝这事,林曜心底是拒绝的,他从没想过要当皇帝,这就是个卖力不讨好的差事。

  林曜这人懒散惯了,做事随性,实在不愿承担那么重的责任。他都死一回了,穿个书就该好好享受生活,当皇帝就太惨了,秦挚那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啊,每天起得比鸡早,连跟他出去游山玩水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对此林曜是拒绝的。

  宫中大乱,王爷连同段将军带兵闯进寝宫抓走储君的事很快传进众官员耳中。

  众官员一时人心惶惶,焦躁难安,他们大多是文臣,就算有武将,也无法跟段齐匹敌,更何况此次竟连唐将军也被迫退让。

  林允扶被关起来,登基仪式理所当然无法进行,官员们回到府中,忧心忡忡,想的都是今后该如何站队。

  当晚他们接到密旨,命众人明日照常上朝,有要事颁布。

  宫中出此动乱,谁还能睡得着,因此次日一早,众人面面相觑,无一例外都顶着硕大的黑眼圈。

  朝堂之上,林曜并未动那把龙椅,而是搬了把椅凳摆在龙椅下侧。

  等官员都到齐,林曜便命人依次带那山匪跟七皇子奶娘及林允扶的侍卫长上来。让他们说清楚灾民之事跟七皇子身亡的事。

  这之后,林曜便小心取出密信,交给朝中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查验。

  两位老臣查验完密信,惊的手直发抖,颤声问:“王爷,此事可当真?”

  林曜道:“先帝的字迹您二位该认得出来吧?”

  两位老臣没说话,正因认得出来,他们才会如此震惊。

  查验无误,两位老臣当即宣读密信内容,诸位大臣闻之无不悚然变色,万万没想到太子殿下为这帝位,竟能如此心狠手辣。

  吴乾秆认真听着密信内容,深知太子殿下落难,他也就完了,连站出来道:“但如今七皇子殇折,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殿下的确有过错,不妨让他继位将功补过。”

  他说完,也有几名官员站出来附和,这些人都是林允扶那边的,林允扶出事,他们处境也好不到哪去。

  但除他们外,大多数官员都站着没动,显然在听闻林允扶这些劣迹之后,并不赞同此提议,也不信他能当位明君。

  林曜看着孤零零站出来的吴乾秆几人,都有些替他们尴尬。

  他站起身,旋即准备提过继的事。

  却没料到话还没说出来,段齐却当先跪下,声如洪钟道:“太子弑父杀兄,手段残忍,不配为明君,理应废除其太子之位。现今夏内忧外患,洪灾未除,臣以为,王爷有勇有谋,且爱民如子,若为皇帝,定是位贤明的君王。”

  “臣恳请王爷继承帝位,解夏之忧。”

  没想到的是,段齐这话说完,跟着附和的人竟然不少。当然也有人彷徨不定,仍有忧虑。

  林曜一席话卡在喉咙里,硬是被段齐这些话给噎了下去。

  他难以置信地看着段齐,好半晌才艰难地挤出句话:“但我现在是秦的皇后,身份不妥。”

  “为何不妥?”段齐却丝毫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笑道:“臣听闻王爷为秦皇生了位太子,等您登基后,不妨再努力努力,为夏也生位太子。”

  他这话说完,还站着的大臣顿时幡然醒悟,暗道还是段将军想的周到。

  王爷若再生位太子,跟着姓林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何况这位太子没准还能继承些秦皇的勇猛,实在是一举两得。

  林曜目瞪口呆看着除吴乾秆几人外,都跪下在求他继位的大臣,霎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这是自己上了条贼船吗?也不知道现在下船还来不来得及。

  ☆、第097章

  众大臣跪地相求, 林曜骑虎难下, 只能为难地应下。

  事后他越想这事越觉得不对劲,段齐这怎么像挖好坑就等着他往下跳呢。他还为此特意去问过段齐。段齐笑而不语,夸赞他的话说了一箩筐, 活脱脱像只老奸巨猾的狐狸。

  当皇帝这事林曜不熟练,但他陪在秦挚身边, 耳濡目染, 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 因此起初虽说磕磕绊绊,却也效果奇佳。

  林允扶犯下大错,林曜赐了他毒酒一杯,送他上路, 对外宣称他是畏罪自尽的。

  吴乾秆私下谋人性命无数,连同残害七皇子的侍卫长被处以斩首。当日围观百姓无数,无不拍手称快。

  城外灾民被临时安置在城中, 赈灾的军队跟粮食陆续出发, 准备援救白江县的灾民。唐涯主动请缨前往, 林曜准了。

  林允扶事迹败露后,唐涯短短时间像老了十岁,更加沉默寡言, 也毫无雄心壮志。他请缨前去白江县, 或许也是想远离都城。

  除此外,新皇的登基仪式跟先帝的丧礼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办当中。

  为方便办事,林曜现在已经住进宫中。临走前, 刚得知他身份的小鹊格外震惊惶恐,没想到她这些天伺候的竟是王爷,如今即将登基的储君。

  林曜并未问她愿不愿进宫,而是给了她很多银两,又烧掉了卖身契,给她自由身让她带着银两回家给娘亲看病,照顾弟弟妹妹。

  她还年幼,应该好好长大,以后再嫁人生子,而不是留在宫中当个只能等着老去的宫女。

  小鹊拿着银两,看着被烧毁的卖身契,感动至极,连忙跪地给林曜磕了好几个头。

  林曜连让她起来,怕折寿。

  国不可一日无君,登基大典需尽快举办。

  大典举办的前一晚,林曜站在院中,想起秦挚不禁有些彷徨。

  这趟夏国之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也不知道等秦挚发现他的皇后转眼间就变成夏的皇帝,会对此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