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穿越重生>穿成懒汉村村长>第29章 宠粉, 虐粉和固粉

王婆子脚下生风的跑了, 生怕被逮住要干活。难民们一阵哄笑, 王大伟也笑了, 并没工夫跟她多纠缠,而是吩咐了赵秋秋等几个姑娘去河边清洗土豆,其他人继续舂米的舂米, 砍柴的砍柴。

他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多了,如王大伟天,刚亮就带着王壮山几人出了村子,往吴家庄收购土豆白菜鸡蛋, 现在才回来就要再去更远的村子买猪肉,收拾王婆子等人过几天也不迟。

况且有赵秋秋这样的人在, 王大伟觉得也许都不用自己出手。

而吴家庄那边, 一大早吴高树看到王大伟, 身边居然还跟着那几个难民,脸色就不大好了。

昨晚他就看到这一群难民了。吴高树是远远的见过这些难民游走在乡间的,好些人他都眼熟。前些日子他们村好多人家丢了东西, 地里的菜和快熟的罗汉豆也被偷过几次,吴家庄的人都认为是这些难民干的。

不过到底没有抓到现行, 就是报官也站不住脚, 官府最近又忙着抓一个美貌的哥儿, 并不大愿意管这些难民。吴高树只能组织村里青壮, 看到了就驱赶他们到远处。

而现在, 这些人却和王大伟站在一起。吴高树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脸色晦暗不明:“这些兄弟看着眼生啊,不是你们村的人?”

王大伟也不和他绕弯子,丝毫不避讳:“现在他们都是我们村的亲家了,也算我们村的一份子。”

吴高树眼神闪了闪:“怎么回事?”

“吴叔也知道,我们村人不争气,又懒又穷,好多人一大把年纪了也娶不上媳妇。”王大伟深沉的叹了口气。“十里八乡都看不上我们,不肯把闺女小哥儿嫁过来啊。”

吴高树:“……”作为十里八乡的一份子,吴高树只想说,你也知道你们村人又懒又穷啊?谁愿意把自家孩子往火坑里推,这样说出来真的好吗,你的脸皮呢??

偏王大伟就是那么坦荡:“我寻思着这也不是个事儿,老娶不上媳妇以后村里还不得绝户?那可不行……正巧看见这群难民在村子附近转悠,我一看,里面不是有不少姑娘小哥儿吗?就让他们和我们村的人凑了对,结成了亲家。”

吴家庄有几个不晓事的人顿时羡慕了:“咱们怎么没想到呢?咱们村也有几个没成亲的……”其实他们村没成亲的少,都是到了年龄正在相看,还没中意,而不是娶不上媳妇。这人这样说,实际上是觉得那些姑娘小哥儿成了难民,倒可以给他们村的人做妾……

吴家庄的人这些年靠着佃懒汉村的地富裕了,也生出了一些花花肠子。他们村不比懒汉村强百套?跟着他们做妾,也比在懒汉村当正妻过得好啊!懒汉村的人有什么?

王大伟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人。吴高树也恨铁不成钢:“你想的倒是美,人家凭什么跟你?你能养活她们的家人吗?”你愿意养活,你正妻能答应?

没看见这些难民都跟在王大伟身后办事儿了吗?可见是连亲眷一起接纳了!

懒汉村的人有什么……懒汉村的人有地啊!吴高树已经觉出不妙来,想到了还未收获、签下明年佃地协议的几百亩旱地。他有心想和王大伟谈谈,可王大伟这会儿明显不想和他多说,几次借筹备婚礼太忙岔开话题,拉了土豆白菜鸡蛋就打道回府了。

如今有了纸笔的王大伟算账什么的清楚多了。昨晚他已经大致记录了一下:村子里的原住民,在赶走了赵石头一家后,包括王大伟自家一共有三十九户,共计二百三十九人。

新加入的难民一共有二十三家,共计九十七人。两厢加在一起,如今村子里共有三百三十六人 。

也算得上是个中型村子了。

昨晚他压着相亲成功的人家每家出了五斤粮食,一共收到一百一十五斤稻子王大伟昨晚还别别扭扭的自己又放进去了五斤,一共一百二十斤。

毕竟说起来他也把宋领回家了,村里人还都认为他和宋成了好事……为了防止村里人说嘴,还是出了吧。

王大伟这样在心里对自己说。

但是村里的粮食都没去壳,舂过之后,只能出九十多斤大米和二十来斤米糠,根本不够吃三百来人一顿吃的。

于是王大伟去吴家庄,就格外多收了土豆这种淀粉含量高的菜,管饱。驴车上半车都是土豆,用铜钱买得的还挺多,一文钱能买三斤。

村里人见铜钱少,通常都是以物易物。要是拿粮食换,就换不上这个价了,因为村民们普遍认为粮食是自家地里长的,没什么本钱。

好在王大伟昨日卖了赵家的地,手里有不少的现银,这点铜钱倒还出得起,王大伟花了三十文钱,跟吴家庄好说歹说饶了些价,买了一百斤土豆,又花十文钱买了二十颗白菜。

有钱也不能乱花,价还是要讲的。这些银子,王大伟早有计划,日后另有他用:借贷给难民们买些日常用品以及起房子。

若要起房子,自己手里这点儿村费就很不够看了。

王大伟挺发愁的,在现代他小有名气之后,虽说不至于挥金如土吧,奢侈品什么的也是该有的都有谁让娱乐圈还讲究个时尚资源呢。

这种一个钱恨不得掰两半花的日子还真是很久没过过了。

卸下了土豆白菜和鸡蛋,自有难民拿去清洗和整理。这时候舂米活动也差不多到了尾声,王大伟装上二十多斤米糠,驾着从吴高树那儿租来的驴车,带着王壮山又出了村子。

当然了,赶车的肯定不是王大伟。他骑马还学过一些,主要还是学姿势如何好看便于拍摄。和驴真没什么交流,更别提让驴拉车了。

幸亏王壮山会。王大伟早就发现了,自己吸纳的这批难民质量还挺高的,有的会赶车,有的识字,其他的多少也有点儿手艺傍身。

想来原本都是有些家底的。不然也不能挺到妙竹州来了,真正没钱的穷人,若不是靠抢,早在逃难的路上就饿死了。而如王壮山等人,家底也在路上花了个精光。

王大伟心里还挺感慨的。别管你以前多富,现在也只能沦为懒汉妻了。

像他,不管以前多红,现在也只能当懒汉们的村长了………

在天灾面前,人力真是弱小的不值一提。

王大伟穿过来的这些日子,平常跟古氏、张小勤等人套套话,再加上接收了原主的记忆,对这片儿也有了不少了解。离县城最近有个胡家庄,胡家庄里有个屠户,每日往城里卖肉,生意挺好,隔上两天就要杀上一头猪。生意做的大了也照顾这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价格很是实在。

王大伟早就计划着买点肉回去。好歹是个集体婚礼,一大锅菜里没点荤腥看着也不像那么回事。再说他自己也很久没吃上肉了,都快忘了肉的滋味了。

胡屠户早早的就进城卖肉去了,家里就剩他家夫郎和小儿子开门做生意。胡家生意好日子过的有油水,那夫郎很是有些富态,听说王大伟是懒汉村的村长倒是有些诧异,不过面上也没带出来什么,仍是笑眯眯地招呼两人:“王村长买点啥呀?这头回来我们家,我肯定给你个实惠。”

王大伟手里就算有钱,也不想在王壮山面前显露出来,以免日后借贷降低难民们的感激程度。便似模似样的低着头盘算了半天,十分豁出去地直接问:“啥最便宜?”

胡夫郎:“……”

果然是十里八乡最穷的懒汉村?

好容易控制好面部表情,保持住微笑,胡夫郎指了指地下的木桶开始跟王大伟解说了:“这要说最便宜最划算的也就猪血了,这猪血我家老胡隔外头是两文钱一斤的,咱都乡里乡亲的,可以按三文钱两斤给你。”

顿了顿,怕是担心王大伟嫌贵,又补了一句:“这猪血可是好东西,一头猪最多也就只能出三斤血。”不过加了水之后结出来就另说了。

“再有就是这猪下水了。这一副下水得有三四十斤,外头咋说也得卖个十五文钱,你要的话就十文呗。”这些下水只是一些大肠小肠,不包含心肝肺这些内脏。也只是简单收拾过,还有股子腥臊的味道。

而猪肉就比较贵了。妙竹州整体来说比较穷,舍得吃肉的人家不多,养猪的人也就不多。物以稀为贵,肉价比其他富裕的城市要贵上一些。

肥肉多的五花要二十文一斤,板油也要二十文。瘦肉十五文,肉剔得颇为干净的大骨头八文钱一斤。

王大伟纠结颇久,买了十斤肥五花、五斤瘦肉、二斤板油、十斤猪血、十斤大骨头、一副下水,花掉四百二十文钱。另外又用二十多斤米糠换了半斤下脚料碎肉。

这些米糠可以拌猪草喂猪,胡屠户家里是收的。

胡夫郎见王大伟买了这么多,十分高兴又意外。不是说懒汉村的人如今精穷了,连盐都吃不起吗?这王村长居然一口气买这么多肉,想来还是存了家底的!

胡夫郎却不知道,这些东西是要分给三百多人吃的,分摊到到每个人碗里,能有多少肉?

王壮山看着一大堆的肉装上了车,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也是许久没尝过肉滋味了,心里对王大伟更加感激。

他们这些难民自从昨日进了村子,就一直都很不安。村民们没准备碗筷被褥,表面上是不细心,抠门,看在难民眼里,就是对他们不看重,不把他们当一回事儿。

而王大伟的举动,则像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无论那些村民们如何,只要村长站在他们这一边,迟早有一天他们能把村里人给收服了,过上好日子!

王壮山的神色变化都看在王大伟眼里,他也没有意外。这些都是他在娱乐圈里学剩下的,如何三言两语,凭借几条微博就宠粉,虐粉,固粉,都是心理战,有套路的,营销手段罢了。

在信息大爆炸年代的人都难免会被煽|动,更何况这些没什么见识的古人?

一点小恩小惠换得他们的忠心与拥护,以便推行全村的整顿,在王大伟看来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了。

最重要的是……花的又不是他的钱?

那些村民也有趣的很,让他们从家里拿一些米粮出来,就哭天喊地跟要了他们命似的。拿村费买东西却没什么意见,至多是不乐意不能占便宜顺一些回家。

这笔村费,反倒成了王大伟笼络人心的经费了。

“昨天第一天住进去,大家和亲家相处的还好吗?”回去的路上,王大伟便和王壮山唠起了闲嗑。实际上昨晚因为没有碗筷被褥,好几家都吵起来了,王大伟心里门清。此刻问出来,只是给王壮山一个发泄的口子。

果然王壮山就把这事儿跟王大伟汇报了,语气中很是不平:“虽然一早说好了,来村里就得干活。可就他们对俺们的态度,这心里憋气呀!”说罢他又看了眼王大伟的脸色,慌忙辩解:“不是说俺们不想干活,给村长你干二话没有,给他们是真不想干!”

王大伟笑了笑,希望你们给我干活是真的没二话吧……过些日子还真得靠你们帮我干活呢。

不过现下,他还是一脸沉痛状跟着王壮山说了一些村民的恶行,最后话锋一转:“不过他们这样子,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要让他们改不是件容易事儿。况且要买新碗筷,得有钱才行,他们是真没钱。”

懒汉村的人连把米粮拉去城里卖都懒得去,哪里有钱?

王壮山气哼哼的不说话了。他也看出来这村人是真穷,家里没几样像样的东西。不过那也是他们自己作的,懒成那样,王壮山是真看不上。

“但这样也不是办法。不说别的,明天办婚礼,碗不够难道还要等他们吃完你们再吃?”王大伟又道。

王壮山一拍大腿,吓得驴脚下一抖,走出了风|骚的S线,差点没把他俩掀下去:“可不是么!昨天有几家吵起来,就是因为谁先谁后谈不拢!”

王壮山以前是难民头领,现在又经常跟在王大伟身边,替王大伟传话,难民们有什么事儿都习惯跟他反应。

难民们觉得自家是亲家,算客,该受到礼遇;村民们却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让难民进门是为了让他们帮佣。

帮佣怎么能比主人早吃饭?

因此争执不下。

王大伟道:“跟他们说这些没意思。他们是那懂礼数的人么?昨晚上在我家发生的事,你也亲眼看到了。”

王壮山深表赞同。哪个村子都会有泼皮无赖,可是全村都无赖,还无赖得这么毫无道理,理不直还气壮的,王壮山真是头一回见。

指望这些人良心发现,可能性真不大。

“他们既然这么没诚意,连一份碗筷被褥都不肯出,你们也不必对他们太客气,家里的活儿看着做吧。毕竟你们以后佃了地,主要还是干农活儿。”

“现在么……我手里还有些银钱,虽然也很有限。但匀一匀,还能借给你们买些碗筷被褥,待田里有了收益再还我就是。我也不要利息,你们有空来帮我做些活儿就是了。”王大伟笑道:“你看可好?”

王大伟也不怕他们赖账。欠条打了,户籍又还没有落定,谁敢赖账?

王壮山激动得眼睛都红了。借钱哪有不用给利息的?血缘稍远点儿的亲戚都不乐意给你白用,不放高|利|贷就不错了。村长可真是个大好人啊!!

“村长,啥也别说了,以后你家的地俺们帮你种,不用你费半点儿心!”傻哥儿没有亲族帮不上忙,村长家地太多种不过来就还得佃出去,收益少说减半。不如他们出把力气,帮着村长给收拾了。

反正他们人多,摊下来一人也种不了两分地。

“那怎么行?怎么能让你们白干活……”王大伟摇了摇头,“我家如今人口少,吃不了许多粮食。我家的地,到时候让地少人口多的人家分着佃了。你们要是有心,帮我舂一舂米,或收拾收拾地里的柴火就是了。”

他对种地一窍不通,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种地这种事情不是可以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就算难民们帮他种好,平日里的挑水、锄草、移株也不是简单的事儿,干脆继续佃出去好了。

他只想负责脑力劳动_(:з」∠)_ 最多在自家院子里开几分菜地练练手,暂时没有亲身下场的打算_(:з」∠)_

再者,这些难民现在出于感激,头脑一热要给他干活。自己若是这么心安理得的答应下来,一年两年还行,日子久了肯定也要生出不满来,何苦呢?

倒不如直接佃出去,王大伟只喜欢别人欠他人情,不乐意欠别人人情。不过,如今懒汉村的地已经被吴家庄的人养肥了些,又有这层关系在,租子倒可以多收一点,从原来的(懒汉村)四(吴家庄)六分改成市场正规价格五五分,家里也能宽裕不少。

王壮山更感动了。村长还想着那些人口多地少的人家,愿意把自家的地让利出来给他们种!

以后他们难民们,一定以村长马首是瞻!

回到村里,王壮山就跟难民们通知了这个好消息。其他难民也像王壮山一样感动,虽然有些读过书的难民也察觉到了王大伟的一些心思,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落到他们身上的实惠可是实打实的!再说了,这世间的人谁没点私心呢?就看是利人利己,还是损人利己了!

都是勤快人,王大伟吩咐的那些舂米、砍柴、洗土豆的活计他们早就干完了,除了三四个壮汉守在王家院子附近以防有人来占便宜,其他人大多被村民们叫回了家干活。

现在,他们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里的活儿,都跑到王大伟家借钱去。村民们睡午觉醒来,看到补了一半的房顶,收拾了一半的屋子,和空无一人的家:????

一个碗根据大小不同一到两个大钱不等,被褥根据面料和厚薄,也至少要一二百文钱。有的人认为天气还不是太冷,不如这几天先忍一忍,买了布和棉花自己做被子,又能省几十文。

毕竟这些帐还是要还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每家人都打了借条,由识字的难民操笔,根据人数多少借了几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这些钱大多都是从村费里出的,勉勉强强够,王大伟补贴了一点。

于是,下午。村里再没有干活的难民,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拿着钱,三五成群的去附近的大集或是镇子购物去了。

村民们不知道这些人去了哪里,只是家中没人干活当然很不高兴,又想找王大伟闹,被王大伟一句话给堵了回去:“下午粮官要来收税,我是特意把他们支出去的。”

昨日他好吴高树去县衙卖地的时候,衙门里就有人通知过他了,让他回来做好准备。

所谓准备,就是组织村民们把该交税的粮食拿到广场上,粮官好快方便称重清算。

“什么?”村民们惊了。倒不是吃惊收税的事儿,那天要不是王成梁忽然吐血,早就该收完税了。他们惊的是,王大伟把难民支走,岂不是要他们自己把粮食扛到广场??

好重的!

他们村地多,要交的税自然也多。

王大伟:……

“你们有点脑子行不行?粮官来了,咱们村忽然多出来这么些人,怎么交代?”

村民们讪讪的:“不是都结了亲家了吗?都是咱们村子的人了。”

王大伟冷笑道:“别忘了,为了拿捏难民,户籍还没给他们落呢。”

这年头户籍也是要交税的,虽然比起地税来说很少,但也不是没有。不拘人数多少,按户收税,因此古人普遍不分家,一大家子几世同堂也住一起,除了孝顺之外也可以避税。

也因为有户籍税这一说,官府才会追查逃户抓捕流民,因为他们离开户籍所在地,属于偷|税漏|税的行为。

村民们没话说了,但是心里十分不高兴,一个个磨磨蹭蹭的不想动。

他们怎么觉得,难民来了之后,一点儿也没过上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你们当然也可以不搬。”王大伟淡淡道:“就看粮官老爷会不会纡尊降贵到你家门口亲自收去?”

村民们顿时缩了缩脖子。这些古代村民对于官府的畏惧仿佛刻在骨子里,勉强能让他们战胜懒惰,不情不愿的回家搬粮食去了。

※※※※※※※※※※※※※※※※※※※※

先发六千,凌晨还有一发~=3=

评论也晚点回啦,爱你们mu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