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穿越重生>穿书后我和白月光在一起了>第90章 日出(三更)

  椿城的交通便利,通往滇省其他景点的交通工具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高铁、大巴。这次旅行没有时间限制,纪赫安排的路线很慢,并不着急多少天打卡完多少个景点,重在休闲享受。

  洱海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碧蓝的天空无云遮挡,澄澈洁净的蓝似乎触手可及,在古城租了两辆电动车,李斯年和纪赫一辆、许卿和顾殊一辆,他们就出发上环海公路了。

  阳光点映在深蓝湖水,点碎凌凌波光如同洒落入水的宝石,汇成一带窄窄的银河。

  偶尔也会有一些小路。穿行过村庄田野,眺望辽远的湖水。遇到喜欢的风景,就停下来拍照。时间慢悠悠的往前走,他们也慢悠悠的骑行。

  路过古镇时会停下来,去里面转一圈,吃点东西。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家的油炸小鱼特别好吃!

  香香的,脆脆的。

  猫猫吃了好几串。

  眼见下午四五点,天马上就要黑了,不方便继续骑行,一行人在地图上标注的古镇住下来。这里很多当地人都对自家屋子进行了改造,弄成了客栈,大多还是自带海景房与观海阳台的,价格也不贵。

  最后选定了一家卫生干净,自带独卫的客栈,纪赫定了两个房间。都是男生,没什么好避讳的,何况两个人住一间安全一些。

  轮到分配房间时,李斯年不着痕迹的观察许卿的表情,观察完毕,见他们还在纠结,抢答:“我和狗勾一间,另一间给卿哥和顾殊。”

  纪赫不太满意,似乎还有意见,但没能说出来,被他强行拖上楼去看房间了,只得抛下一句:“六点我们去吃晚饭。”

  晚饭吃的鸡丝凉米线有点辣。

  许卿碗里的米线依旧是没把辣椒酱和米线以及碗里点缀用的萝卜丝搅拌起来的原始状态,顾殊用桌上的公筷帮他把辣椒尖尖、最显眼的那一撮扔掉了,并且准备等会给他买瓶牛奶。

  随后上了一道孜然味的薄荷排骨。

  香香脆脆的被炸过的薄荷叶,与清香鲜嫩的排骨,搭配在一起不油不腻。

  看许卿筷子不停的夹薄荷吃,顾殊脑内倏忽闪过联想:真像沉迷猫薄荷打滚撒娇的猫猫。

  在夜晚的古镇里逛了会,体会缓慢悠闲的海边生活,一行人挪回了住的客栈。

  观海阳台正对着洱海,一眼就能望见湖水、天空、挨着山的层云。只是这里看过去的山有些高,不适合看日出。

  顾殊问许卿:“我先去洗澡?”

  检查一下淋浴设备好不好用。

  “好。”

  许卿捧着顾殊偷偷买的牛奶喝。

  等他喝完,浴室里的水声还没停歇。猫猫后知后觉:噢,今天要睡一张床了。

  但明天还要继续骑行,做不了什么事。

  猫猫洗完澡后,顾殊身体力行告诉他什么叫做不了什么事

  虽然不能进一步探讨生命奥秘,但还是能亲亲贴贴。

  算起来,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同床共枕。

  外边是蔚蓝无际的湖泊,也许天上还缀了一轮月。他和这个人鼻尖碰鼻尖,睫毛碰睫毛,眼里映着对方。

  顾殊的唇想沿着锁骨攀上他的脖颈,被猫猫警觉的躲开,“这里会被看到。”

  “不会。”

  顾殊哄他:“你忘了,骑行要带面罩防晒的,他们看不到。”

  ……是的,面罩很长,会把露出来的肌肤挡住。

  猫猫犹疑。

  用不了几秒,猫猫舒服躺平,不想再考虑这些事。反正,反正顾殊一定考虑到了。

  事实证明,顾殊确实考虑到了。

  第二天,李斯年与纪赫半点没发觉,一行人、两辆车继续上路。

  今天途经的小镇有很浓厚的当地气息,商业化程度不重,外地人也少,沿途很多老婆婆在摆摊卖手工制品。

  下一站就是他们出发的古城了,因此,在这里多买点东西带回去并不麻烦,除了自己带回去的纪念品以外,还给家人带了手信。

  回到古城,已经是傍晚,日落苍山,余晖渐逝。

  他们在古城多待了两天。

  一天休息,一天看日出。

  选定的观日出地点是附近的一处海岸,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面对的山型也很有讲究,两边高,中间低。太阳则是会从低的那处跃起,直入云霄。

  头一天的天气预报显示七点钟有日出,为了早早占据位置,他们五点四十分左右陆续起床,洗漱准备驱车(租的)前往海岸。

  到海岸时大约六点半,此时人还很少。

  左挪挪右挪挪,选定一个绝佳观景位,席地而坐。

  座次是这样的:纪赫、李斯年、许卿、顾殊。

  四个人排排坐。

  听着风拂过海面的起伏声,浪花唰啦唰啦拍打着海岸,时间竟然不知不觉溜走了十几分钟。

  先前空阔得有些冷清的海岸,陡然增加了好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都是来看日出的。

  四位气质各有特色的帅哥,显然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比起日出现在太阳还没出来呢,都没到预计的日出时间,果然还是养眼的美男子更吸引人。

  见原本沉浸在景色里走神的焦点目标似乎回神了,有自来熟的阿姨走过去搭话。

  其余三人对视一眼,默契的把应付重任交给了纪赫。

  天边鱼肚白泛起的暖金色越来越重,夹在灰蓝色层云与雾蒙蒙远山间,格外像一场幻景。

  时间一点一滴流逝,灰蓝色层云渐渐也被暖金色晕染,甚至因为层云的特殊性,暖金色有了或明或暗的光影,愈发生动。

  围着他们的阿姨见到这一幕,开始散去,准备捕捉太阳跃起的刹那。

  暖金色慢慢爬着,准备侵占天空,层云的最上端同样爬上了一点浅浅淡淡的金。

  白色在往海岸这边的天空退,暖金色在往海岸这边走。

  越来越亮了。

  越来越多的灰蓝被染上金边。

  就在众人的等待中。

  那儿,陡然的、明明前一秒与前前一秒没有区别的天幕,冒出来一个小光点。

  特别夺目、特别闪耀。

  明晃晃的甚至有些刺眼。

  它跃出山顶。

  它周身的光芒四散。

  许卿突然明白为什么小孩子画太阳,都是一个圆圈圈,加上好多条从圆圈圈发射出去的短直线。

  此刻身临其境。

  有一些新生的感悟。

  有一些……

  无可琢磨的情绪与澎湃心潮。

  随着太阳攀升,它散发的光束越来越大,越来越长,终于从山连接到了海。

  洱海上又一次洒落了宝石。

  这一次不是白色的。

  是金色的。

  像星星一样的碎钻。

  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在拍照,纪赫起身提议:“我们也来一张?”

  麻烦一位阿姨当了拍照人,他们的身影被定格在照片里:因为纪赫偷懒,涂的防晒少,脸上还有些晒伤的红。对比起来,其他三个人的防晒就很到位了(当然,狗勾坚称是体质问题)。

  等到太阳整个身子都攀上山,他们准备回去了。

  上车之前,许卿回头看了眼。

  太阳又爬高了一些,而海岸的浪花依旧在拍打岩石。

  这段为期十天的毕业旅行结束了。

  直到登上返回明城的飞机,许卿心里还有一些怅然若失。

  却又很满足。

  “后天出成绩?”

  旅游途中,日期是不计数的,顶多知道个今天明天,具体是几号则全然抛之脑后。上了飞机,纪赫关手机时,才想起这件事。

  “是啊。”返程飞机李斯年和纪赫坐在一处,许卿和顾殊坐在一处,此刻李斯年扭头问后面的人:“但应该已经有学校来找卿哥了?”

  “不过他们也拿不到卿哥的联系方式。”

  许卿不确定:“有吧?我和爸妈说了,只考虑京城大学。”

  “京城大学啊……”李斯年仰头看着机舱舱顶,“我想上华清。”

  “二哥呢?”

  “我也华清吧。”

  李斯年冷不丁问道:“顾殊呢?读的是理科,准备报什么大学?”

  顾殊客气一笑:“成绩还行。目标是京城大学。”

  李斯年若有所思,“两个学校离得挺近。”

  来往方便。

  但是顾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