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6章 主诉:声音嘶哑5+天

元旦节短暂的三天假期倏忽而过,收假第一天,C大附院就发出了通知:由于近期武汉卫健委通报出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要求门急诊及呼吸科医生加强个人防护,注意手卫生。医院还趁机做了个手卫生抽查,搞得护士们紧张了一天,白大褂里揣着小纸条背条条款款;医生们查房都不敢站得靠病床太近,怕接触了病人周围环境又忘了洗手被记上一分。过了几天,武汉卫健委通报的病例从27例增加到49例,C大附院开始设立急诊和门诊挂号前分诊,所有测得体温升高的病人统一按要求去发热门诊就诊。

武汉似乎还是很平静,两会照常召开,通报仍然是“没有人传人,没有医护感染”。

很快事情的进展就脱离了控制,到1月中旬,武汉各个医院呼吸科都出现了相同症状、相同影像学改变的“病毒性肺炎”病人,各大医院ICU病床被“重症肺炎”病人填满,武汉之外湖北其他城市也陆续报道类似“病毒性肺炎”,所有病人核酸检查提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最早被“训诫”的医生也出现了肺炎症状,胸部CT报了“双肺磨玻璃样影”。国家疾控中心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卫健委的通报也从“没有人传人”变成了“可能存在人传人”。一时间网络上骂声四起。

对于医生来说,这些变化比其他人来的更实际,他们没有太多时间参与网络骂战,甚至连吐槽卫健委的精力都没有。医院一个接一个通知发下来,分诊台护士、发热门诊、急诊工作人员都开始要求接诊病人时带上护目镜以及一次性手套。而这段时间,咳嗽、发热的病人来的更多,凡是有点不舒服的,都赶紧来医院,想做个什么检查排除自己得了电视里说的吓人的传染病。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外面都排起了队,人人都在焦虑。

赵彬一月轮急诊科老总,老总不是天天坐在诊室,因此只在查房看病人时候带个护目镜,还没有在脸上留下印记。另外几个医生,一个班回来,脸上都是明显的勒痕。

去年新来的医生小余对护目镜的橡胶圈垫有点过敏,上了一上午班脸就肿了,中午去皮肤科处理一下,作为老总的赵彬就出来替她顶一会儿班。

“怎么不好?”赵彬对着病人微笑,不过在口罩、护目镜重重覆盖下,这个笑容完全看不到。

病人是一位老年男性,精神很好,看起来以前是个老师。他努力地清了清嗓子,哑着声音说:“医生,我大概五六天以前,说话声音开始变成这个样子,嗓子完全哑了。”

赵彬问:“除了嗓子哑,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吗?有没有鼻塞、流鼻涕、嗓子疼?”

病人摇头:“这些感冒的病症,我都没有。就是无缘无故就哑了。”

赵彬继续问:“没有觉得吞东西下面有东西梗着?”

“也没有。”病人试着吞了吞口水,回答道。

“最近有没有大声说话?”赵彬又问。

病人使劲摇头:“没有没有。我以前是当老师的,经常用嗓子用的过度,嗓子疼,声音嘶哑,所以很注意。现在都退休一年多了,根本没有跟谁那么大声或者很长时间的说话,就是无缘无故,五六天以前,突然就说不出声音了。”

赵彬给他查了个体,看了看咽喉部,确实没有明显的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他想了想,给病人做了个咽反射查体,病人右侧咽反射比左侧稍差。他觉得病人的病情比想的要复杂。

坐回电脑前,他又问病人:“你最近这段时间,有没有觉得喝水、吃东西容易呛着?”

病人回想着说:“有……有那么一点点吧。是觉得喝水喝得急容易呛,但是慢慢喝,好像又不太呛。我觉得可能还是喝太急引起的,没怎么注意过。”

赵彬向他解释:“声音嘶哑,原因也很多,开始我问的你这些,就是咽喉部炎症的问题,你都说没有,我们看了,确实也不太像。但是你说到自己最近喝水呛咳比以前明显,我刚才检查也觉得你右边这个咽反射差了点,我们考虑的问题就多了。我们有一根神经专门管这个声带和咽喉部运动,这个神经如果受损失,就可能出现你这些症状。”

“哎哟,”病人表情有些慌乱,“这么严重?那,那快给我检查吧。”

赵彬点点头:“我建议你要做两个检查:一个头颅的核磁共振,一个胸部CT。头颅核磁共振就是看脑袋里神经中枢的位置是不是出了问题,胸部CT是看肺上面位置,有没有什么东西压迫到了它。”

病人听明白以后,接受了检查,拿到检查单,就去交钱做检查去了。

青北院区这边CT排队不像本部那么难,中午开的单子,两个多小时就回来了。拿到片子一看,果然右肺尖可见一高密度影,周围有毛刺样征象,考虑肿瘤可能,肺内多个淋巴结肿大。这些都提示肺上新生物是恶心肿瘤的可能性大。

赵彬再次追问病史:“你从来没有觉得有胸闷、气紧、胸痛这些感觉?也完全没有咳嗽、咯痰?”

病人尚不知道自己报告结果,摇头说:“没有,我一直以来身体很好的,每年还在学校体检,都是正常的。”

赵彬问道:“去年什么时候做的体检?有胸部CT吗?”

病人点头:“做了的,我们去年十月份做的体检,我记得,报的我就是有点肺纹理增粗,其他没有什么。医生说是正常的。”

赵彬想了想又问:“你以前吸烟吗?”

病人斩钉截铁地回答:“从来没有吸烟过,从来没有。”

赵彬问得已经差不多,再往下问就要把诊断透露给病人了。虽然时不时会遇到初诊发现肿瘤的病人,但要开口,还是难。他记得以前问过其他人,有人觉得说明白了更好,但真的到了要给病人交代,还是总有些不忍。

尚不知情的病人催促他:“医生,怎么样啊,我的CT有问题吗?”

他顿了顿,才对病人说:“你的CT,就是有问题。”

肺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的病人,被安排住进了呼吸科,准备进一步做穿刺取活检,明确肿瘤性质。赵彬处理完这个病人,值班的小余终于从皮肤科回来。她没法继续带护目镜,只能带上个面屏。胶带部分还用纱布裹了两圈。

赵彬简单跟她交了个班,回住院总值班室整理科室数据。这个月月底是过年时间,过年以前,很多医疗质量安全相关的数据要提前上报,例如今天就要把假期值班安排传给科室秘书了。

他做完了值班表,发出去以后,看了看手机。急诊科研究生同学群里面爆了一大堆消息。最后几条全是“各位同学注意个人防护,注意安全”的。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什么大事发生了。于是点了点那个“235条未读消息”的提示。

信息迅速往上跳,到最前面,是H大附院急诊科同学发的消息:“今天我们医院门诊接了一名武汉回来的病人,发热、咳嗽2+天,目前高度怀疑是现在武汉流行的‘病毒性肺炎’,这个病有传染性,病人已经隔离治疗,等待核酸检查结果。家属也安排居家隔离了。各位同学一定要注意门诊防护,遇到武汉或者湖北回来的,要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隔离病人!所有呼吸道症状病人都一定要问有没有湖北和武汉旅游史!这个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上门一定带好口罩、护目镜,看过病人要洗手消毒!”

后面跟的都是肺炎相关的一些东西。有谈论传染性的,有谈论和之前SARS相关性的,有讨论武汉实际情况和报道不符的,最终都回到保护好自己的话题。

赵彬赶紧把消息转发到C大附院急诊科的群里,很快群里也是一片讨论的声音。连从来不在群内发声的主任也发了话:“门诊上注意问清楚流行病学史,所有病人分诊时测体温、问有没有去过武汉,最近一个星期有去过湖北或者武汉的,立刻送发热门诊就诊。明天我要去跟院里面申请一下,上发热门诊的同志们都要穿上防护服。明天下午统一培训防护服穿脱。”发完消息艾特科教秘书组织明天下午学习。

科教秘书回复了一句“收到”,就去联系医生护士讲课,下发听课通知了。

这一次科室的效率奇高无比,说好的小讲课时间,人都来齐了,主讲的人也格外认真。录好的视频传到青北院区,赵彬又在青北院区组织了科室学习。

很快,医院发出了学习通知,要求晨会后所有人看电视学习呼吸道传染病防控。针对目前武汉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医院下发了文件,明确收治流程:一旦发现有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旅游史的呼吸道症状病人,一律送发热门诊,在发热门诊就地隔离,通知传染科采样筛查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病人送至传染科隔离病房治疗。青北院区没有传染科,联系高新区疾控中心,来院采样,确诊阳性后,听从疾控中心指示,按要求转诊去指定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与此同时,传染科那边,所有在院非重症病人按病情需要,逐渐安排,不再收其他轻症新病人,做好接收更多新冠肺炎病人的准备。

青北院区办公室也装了电视机,可以统一收看医院的通知、培训、讲课。晨会以后,诊室那边只安排了内外科各一个医生守着门诊,所有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看培训,无人缺席。

培训结束,赵彬关上电视机,黑色的屏幕上映着房间里医生们严肃沉思的脸。

“我说两句吧。”青北院区急诊科分管副主任马洪说,“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诊疗方案出来,目前所有病人确诊只能靠核酸检测。我们有的消息,真假参半,为了我们自己安全,我们是宁可信其有。就我个人知道的一些东西,情况比报道出来的严重得多,严重得多!这个病,和非典一样,是从野生动物身上来的,武汉卫健委通报的是‘可能人传人’,我们做医生的,听了这么多消息,心里都有数了,绝对是人传人。这个病,可能比03年非典更严重。你们一定要重视!一定要加强防护!保护好自己,是为了自己本身,为了自己家庭,更是为了病人负责。还要,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青北院区这边,是政府指导修建的高新技术园区,这边人口流动性大,很多公司、工厂里面人员密度也大,我们可能不止是要问病人去没去过湖北,病人周围有没有人去过湖北,都要问!还有最近有没有吃过野生动物,也要问!”

所有人频频点头,赵彬迅速在科室会议笔记本上记录。

会议完了,赵彬和科室二线按照医院的规定,拟定了应急预案和新冠肺炎收治流程。流行病学史要点直接打印出来,每个诊室电脑旁边贴一份。还有要求病人主动汇报湖北地区旅游史等也贴在了分诊台。

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今年这次传染病流行和以往流感不一样。这个冬天,似乎会相当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