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五卷</p> <p>第1章 主诉:头晕3+小时

四月份天气开始迅速升温,春天脚步匆忙,仿佛要赶在五月之前把整个季节过完。四月初晚樱就繁盛了,四月中急诊科门口两棵树只剩满树无精打采的绿叶。

罗铭遥这个月下临床准备毕业了,两个人久违地在家天天腻着。每天回家都有饭吃,有人等的感觉太美好,赵彬感叹自己小小平民竟然也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心情。罗铭遥“大胆地”嘲笑了他,把手里的实习轮转本子拿给他签字。

虽然学术型研究生实习就一年,但按规定,是要去转大内科的。然而实际上,学术型研究生,基本都是自己科室几个组里面转一遍就完事。科教科对这种事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最后你把实习手册写好,交上来就行了。罗铭遥也比大学毕业那会儿圆滑了,只写好各种评价,找赵彬帮自己签。反正这种东西,科教科也不可能仔细检查,比对各个科室主任的笔迹什么的。赵彬倒是记得所有科室主任的名字,顺着笔势随手挽几个圈,点几个点,就成了。

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往医院走了,他盖好中性笔笔帽,倾身过去,亲了亲罗铭遥,算作告别吻,准备起身走了。

“我给你打包了晚饭和夜宵。”罗铭遥也起身,去厨房拿出饭盒。

赵彬几乎失去上班的动力。

到了医院,在休息室换了白大褂,出来接班。今晚的留观室还算平安,危重病人情况都很稳定,昨天有两个特别重的,都已经转去相应科室。和二线查了房,看过病人,他坐回诊室开始接诊。

一点半,来了一个头晕的病人,由两个家属送进诊室。

“怎么不好?”赵彬带着温和的微笑问病人。

“医生,他是头晕。今天吃了晚饭还好好的,刚才要睡觉,他突然就开始说头晕,晕起来啊,那个晚饭都吐了。”病人女儿回答。

“从开始说头晕到现在,总共有多长时间了呢?”赵彬问。

女儿算了算,说:“3个多小时了!哎呀我们一开始就说来医院,他说不来,觉得麻烦,我们好劝歹劝,才终于让他过来了。”

赵彬点点头:“老年人,身体有不舒服还是要重视,来医院是对的。头晕起来,有没有觉得天旋地转?”

女儿拍了拍自己老爸,问道:“快,你听着呢,医生问你,有没有天旋地转的?”

老人使劲摇头:“没有,没有!”

赵彬继续问:“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呢?心慌、胸闷、气紧?有没有看东西出现两个影子这些?”

老人脾气很不好,立刻就火大地说:“头晕就是头晕不好嘛,头晕都够不舒服了,还整那么多事情,不是要我命吗?”

赵彬只能用十二分的耐心跟病人解释:“大爷,很多疾病,它不是简单一个症状,它是很多疾病的表现,各种伴随症状是我们诊断和排除诊断的依据,不是我们嗦或者别的什么。您要是有就说有,没有说没有就好。”想来病人头晕难受也是脾气不好的原因,便转头来继续问家属:“他有没有说耳鸣?手脚乏力?手脚麻木这些?”

“除了晕,就是觉得反胃、想吐,别的没什么。”女儿回答。

赵彬敲着键盘,记录完现病史,继续问:“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其他慢性病?”

女儿从包里掏出药:“有高血压,吃的这些药。”

赵彬拿过来看了看,记录药品名称和用法。病史问得差不多了,他让病人在检查床上躺下,给病人查体。心肺腹没什么特殊,神经系统查体也没有明显阳性体征。病人说晕的难受,赵彬对这种有高血压病史的头晕病人也不敢放松,安排急诊CT,办了留观,让病人去留观室休息。

护士给病人测了血压145/76mmHg,偏高,但不除外头晕导致情绪烦躁、血压波动,赵彬回复护士,暂时不处理,让病人安静卧床休息,观察复测。赵彬一边处理病人,一边请了神经内科会诊。

急诊CT做了回来,报告提示少许腔隙性梗塞灶,神经内科老总也一起看了病人,再次给病人查体,确定没有神经系统受损体征。但这种持续的头晕,要警惕后循环缺血造成的小脑、脑干问题,神内住院总还是建议注意观察病情,如果症状缓解不理想,明天有空床就转入神经内科进一步检查治疗。

病人被两次查体翻来覆去地命令搞得很不耐烦,在观察室里发了脾气:“你们又不解决问题,光知道查来查去,查出啥名堂没有?能不能给我治好!”

病人家属也不太满意:“就让我们做了检查,也不给我们把病看出来是什么问题,还没用药治疗。”

赵彬之前是给病人开的口服药止晕,但病人晕着就反胃、恶心,拒绝服药。赵彬把情况也给神内老总说了,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给病人用一支异丙嗪止晕。

异丙嗪肌注以后,病人总算安静下来,没再大呼小叫说头晕,家属也满意了,说着:“这样才对了嘛,刚才耽误那么多时间,早点用药怎么不好?”

这种事情,一年也要解释无数遍,赵彬都不想再重复了,神内老总还肯耐着性子说一说:“做这些检查,都是为病人安全着想。头晕的问题,我们最怕的还是小脑脑干梗塞,这时候贸然用药,会掩盖病情。所以,我们要先检查清楚。现在检查做完了,我们都不能给你说百分之百安全的,还是要注意观察,病情有变化,一定告诉医生。”

家属翻了个白眼:“话反正都是你们医生说的,我们做病人、病人家属的,只能听你们安排。你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赵彬对着神内老总耸耸肩,两个人无奈摇头,出来交流了两句,分开后各自回诊室和回科室继续干活。

凌晨四点过,赵彬去查了一次房,留观室里原则上不允许关灯,方便护士和医生随时查房、及时发现危急情况,但头晕的大爷闹灯光照的他睡不着、难受,护士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的,纵容家属把那一间的灯关了。事情给赵彬汇报过,赵彬也只能无奈退让。查房时间,摸着黑,看病人心电监护,结果监护仪也被扯掉了,什么显示都没有。对这种依从性太差的病人,确实没什么处理的好办法,他在黑暗中观察了一会儿病人呼吸情况,算是查过了。

早上七点半,交班前,二线和他又走了一圈留观室,他特别提了这个头晕的病人。二线也考虑到病人和家属脾气大,有潜在纠纷风险,来看了看病人。

“起来了,大爷,我们查房了!今天感觉怎么样啊?”二线听过赵彬汇报病史,过来准备叫醒病人查看。

病人家属朝他们摆手:“别叫他,他早上都是要睡到九点过的,提前叫他起来,他要发脾气。昨天又折腾到半夜,肯定更不想起来。”

二线也只好作罢,和赵彬一起再次问家属昨天发病情况,然后告诉病人家属,待会儿醒了务必把心电监护带上,不能随便取。两个人继续查房看其他病人。

赵彬交了班就回家休息了,早饭是在家里享受的罗铭遥做的粥和蒸饺,下肚暖烘烘的,驱散了一天的疲惫。吃了早饭他躺下休息,还把罗铭遥拉到身边,像抱抱枕一样,把人夹在怀里,脑袋一通乱蹭。

罗铭遥被他蹭的痒,哈哈笑着说:“赵老师,别蹭了,我今天要去学院交这个学术会议听课记录还有实验记录。”

这几天罗铭遥都在弄这个。罗铭遥算是很老实的学生了,其他研究生都这几天狂抄各种会议记录,还找人伪造学院印章。罗铭遥是每一次听课都老实打卡盖章做笔记的,他的这些记录现在成了学院模板到处传来传去地抄。实验记录倒是要从头造,毕竟要和毕业课题一致。这个临床型的课题,没什么实验要点写,每一篇都大同小异。

赵彬亲了亲他,放开手:“中午回来吗?我做饭等你?冰箱里还有什么菜?”

罗铭遥起身整理一下衣服:“中午肯定回来啊。冰箱里面还有西红柿、鸡蛋、绞肉、黄瓜……”

赵彬忍不住笑了:“怎么到我就只能发挥一个西红柿炒蛋?”

罗铭遥也跟着笑。

赵彬想了想说:“不行,为了提升一下,我就做个西红柿鸡蛋圆子汤吧。”

两个人说笑够了,罗铭遥离开去学校,赵彬也静心入睡。

结果中午罗铭遥没有回来。周老师那边找他有事,只好优先处理老板的事情。赵彬中午自己做了个番茄炒蛋,草草吃了,下午起来搞新的一轮教材汇编。

下午四点过,科室打来电话,还是周主任亲自打的,让他回医院,处理纠纷问题。

赵彬心里一跳,给罗铭遥发了消息,匆忙赶去医院。昨天的二线、值班护士全部都叫了过来,办公室里面一片风雨欲来的紧张。周主任还在和领导通电话,叉腰站在今天下午上班的医生后面,守着人看病历和医嘱。

今天值班的二线给赵彬和刚来的几个人小声说明情况:昨天晚上收的头晕病人,今天上午查房时候,病人也是躺着睡觉,叫醒了查体,病人当时也不知道是已经有意识问题还是没睡醒,不配合查体,转头继续睡觉,家属表示病人早上提前叫醒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大家只好放过。结果到了十一点过,该起来吃午饭了,病人还是没有醒来,家属没有特别重视,觉得是昨天睡得太晚,还没补回来。下午还没起来,家属也觉得不对了,叫来今天值班的医生郭鑫毅查看,郭鑫毅判断应该是意识障碍,安排了急查头颅CT,头颅CT提示小脑位置大面积梗塞。小脑梗塞本来就非常凶险,容易继发脑疝,造成呼吸抑制、呼吸心跳骤停,即使恢复,留下后遗症的概率也极大。何况现在病人已经是浅昏迷状态了,而早期出现意识障碍,通常提示预后不好。交代了这些以后,病人家属突然叫嚣都是医院的责任,认为是医生漏诊耽误了老人病情。

病人一发生病情变化,就请了神经内科会诊,评估病情后,转到神经ICU去了。NICU不允许家属探视,正好给家属机会出来到处奔走投诉。这边转NICU手续刚办好,那边他们就投诉到了医务科,要求封病历,彻底调查。

周主任反反复复向首诊医生、经治医生、主管护士、经管护士确认昨天和今天病情变化前病人的状况、医生的处理、病人家属的反应,找哪里出的问题。这个过程非常心累,仿佛头一天工作的疲惫都压了回来。

医务科过来封病历之前,还有一个小时的缓冲时间,在这个窗口期里面,还能再修改下病历。大体上处理过程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昨天今天经手过病人的医生都是临床经验充足、做事踏实稳重的人。但如果要对着病历细抠,永远都能找到问题。这一个小时也就是把病历里面可能存在的漏洞补一补。尤其是诊断这里,几乎把所有头晕为症状的病都写了一遍,鉴别时候写哪些情况符合该诊断哪些不符合,处理部分补充进没有处理的是为什么。该签字的地方签字,该跟护理核对的核对。两组人分头加班,一份病历写了很长,密密麻麻几张纸打出来,周主任都看的头晕眼花。

神经内科老总也下来,认真看自己昨天写的会诊记录还有没有可能被抓把柄的地方。

医务科六点过来,所有人只能守着等。纠纷办要加班过来处理协调事情,急诊科更是从上到下都下不了班,主任、护士长、内科分管副主任、经手过病人的一线二线,全阵以待。

纠纷办的人先过来提资料,具体人员调查明天上班再开始。今天收了资料,电子病历封掉,就算完事。饶是如此,等纠纷办离开,也已经七点过。所有人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今天这样都还算好,纠纷办把病人家属拖住了,不然再加上家属干扰办公,急诊科更要乱成一锅粥。

周主任年纪也不小了,处理完这一遭,着实有点累到了,坐在办公室,身体都是半摊着:“今天先回去吧。要养精蓄锐,这家人我下午打交道就觉得,很难缠。要做好准备,打持久战。还要期望NICU那边稳住,病人如果安全了,最后治好了,可能闹得事少些。”

内科分管副主任吕老师叹了口气:“只要进了NICU,出的钱都不少。病人现在昏迷状态,后续感染几率高,营养跟不上,抗生素一用,蛋白输几次,费用摆出来,绝对要闹。这个事情,说来说去,都脱不开钱。他们家属绝对是懂的,不然这个时候,才进ICU病人也不管了,就开始闹起来。”

周主任揉了揉太阳穴:“你说的没错,我待会儿还要联系NICU,看看他们那边病历医嘱情况。两边还要把口径统一好,不能在沟通上被家属抓了把柄。”看了看几个还等在办公室的一线二线医生,他挥了挥手:“先回家吧,都这个时间了,都没吃饭。赵彬、高老师昨天值班的,今天该休息的都还叫过来,辛苦了。”

赵彬和昨天的二线高老师忙说:“应该的,应该的。”“科室这个事情,也该我们过来一起处理。”

今天是告一段落了,赵彬收拾了一下,脱下白大褂,拖着脚步回家去。想想家里还有罗铭遥等着自己,才勉强振作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