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8章 主诉:被发现倒地1小时

保博的事情,只能这样放下来。十月份学院出了公示,罗铭遥的申请果然没有过。内分泌今年保了一个,理所当然是马帅。本科院校、考试成绩等硬条件过关,文章这些加分项也实力雄厚,加上老板的分量,是没什么悬念疑义的事。罗铭遥在学校网站上看到消息,沮丧地抹了把脸。虽然早有预料,但正式通知下来,心里失落还是控制不住。

关掉网页,收拾起心情,他继续做自己的开题报告PPT。开题季到了,科室已经发了通知,下个星期就要组织科室开题报告。他现在每天都在熬夜准备。他手上有两个课题在做,一个是已经发了文章的动物模型,一个是还没收全数据的二甲双胍在不同民族中的疗效差异。他和周宏斌老师商量过后,决定还是用已经有文章的动物模型开题,这样更加保险。

赵彬今天又是上夜班,即便是下班顺利,也要十二点半才能到家,这会儿他一个人在家。赵彬不在家的时候,他总觉得做事不太有精神,像这种时候,他只能自己泡上咖啡提神。做了几张PPT,他又有些走神。天气开始凉了,衣柜里要收拾一下了,星期五上夜班,星期六回来顺便扫除一下吧。还要去超市买个收纳箱,把夏天衣服先收一部分进去,听说有一波秋老虎……

急诊科今天又不能准时下班。十点过的时候,120车送来一个老年男性,是路人发现倒在地上,然后打电话呼叫的120。但救护车到地点的时候,除了倒在地上的老人,周围没有其他人。

“没有找到打120的人?”赵彬跟着担架车往抢救室走,“周围一个人都没有?现场没有目击者?”

120跟车的急诊医生一叠声“没有”回答他的问题:“120那边,呼叫的人只说看见一个老头在地上,其余什么也不知道。打电话的人当时没有判断意识状况,也没有说看到老年人时候的样子。估计他呼救也是站得老远。现在救人都要警惕,可以理解。”

这种情况非常麻烦,赵彬忍不住挠头:“到底当时什么情况啊,这样怎么检查?关键是病人姓名、基本信息都没有,家属也没办法联系……”

急诊科一年也会遇到几次收这种无名氏病人,针对这种情况,还是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流程。赵彬通知了住院总和今天值班的上级,上级通知医院行政值班,医院通知社区派出所,派出所根据救护车发现病人位置排查走失人员。

留给急诊科的问题是,怎么进行救治。

赵彬先撇开其他问题,给病人查体。病人意识是一个昏睡状态,呼喊、拍打能叫醒,但无法正确回答问题,停止刺激以后,患者立刻又进入睡眠状态。全身没有看到明显的伤口,没有闻到特殊气味,衣服上没看见呕吐物的痕迹,全身皮肤没有明显贫血貌或者黄染,瞳孔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听诊肺上有少许湿罗音,没有干鸣,心率整齐,腹部查体没有明显异常,痛刺激肢体活动没有明显障碍,双下肢病理征未引出。赵彬初步判断是有肺部感染。但单纯的肺部感染不能解释病人现在的意识障碍情况。还需要检查其他器官功能状况。

打开急诊科系统下“无名氏”的病历,他开了最简单的抽血项目和一个胸片,只查了血常规、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凝血。血气分析的费用相对较高,目前指氧饱和度正常,暂时不测。血糖也只测指尖血糖。心电图急诊科床旁直接做。护士抽血和查血糖,护工带病人去拍片。

根据目前的现状,处理“无名氏”能做的就是这些。如果这个无名氏找到了家属,急诊科会根据病情进一步检查治疗;如果无名氏一直没有家属,急诊科的治疗只会给基本治疗,维持病人基础生命体征。像这样没有个人信息的病人,他的后续治疗费用没有任何保障,如果不交费,所有医疗费用都将由急诊科承担。这是所有医院都最不情愿接收的病人。轻症的还好,自己科室承担,分摊给每个人也不痛不痒,有的重症病人,花费巨大,分摊下来就令人难受,最惨痛的情况,可能直接损失一个月的奖金。在一些医院,还出现过积极抢救之后病人死亡,家属死后出现,要求医院赔偿的情况。

急诊科对这样的病人,是又重视又警惕。

拍完胸片回来,病人意识恢复了。护士来告诉了赵彬一声,赵彬看了手上的病人,赶紧叫上二线一起去看他。

“大爷,你怎么不好?”赵彬大声问道。

病人明显有些听力下降,侧着脑袋听,表情疑惑。赵彬又贴近他的耳朵问了一次:“大爷,你有哪里不舒服吗?”

大爷终于听清了,非常认真地自己看了自己一会儿,说:“没有哪里不舒服。”

二线又过来,对着病人耳朵说:“大爷,你今天晚上摔倒在地上,是怎么回事?”

病人一脸茫然地看着两个医生:“我没摔过啊……”

赵彬和二线哭笑不得,二线又问:“那今天晚上你出来了,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病人左右看了一圈,说:“哪里都不对。”

一看这表情,就知道这个问答是牛头不对马嘴。二线拍拍脑袋,放弃问答。赵彬继续尝试了一下:“那你还记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病人非常诧异地看着他:“我没出来啊?”

赵彬也是一阵头大,一字一顿地问病人:“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离开你自己家的?”

病人表情很复杂,似乎在想什么,二线和赵彬对望了一下,都以为会想起什么,就听见病人说:“我是十八岁那年离开的家。那一年,我从乡里走去城里,我要去当兵,去参加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两个医生都捂住了脑袋。旁边等医生指示的值班护士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大爷,你叫什么名字?”赵彬打断他的回忆,问道。

病人停顿了很久,含含糊糊地说着什么,谁也听不清楚。赵彬又问了一次,老人直接摇头说:“记不得了。”

赵彬想了想问:“还记得你家里人名字吗?我们帮你通知家人。”

病人回答:“我家人,我老伴儿在农村里,我儿子女儿都出去工作了。”仍然没有提到家里人名字。

这样问有效信息太少了,二线直接问:“知道你家在哪里吗?”

病人想了想,摇头。

“知道现在你在哪里吗?”

病人又转头看了一圈,继续摇头。

“知道现在什么时间吗?几点?白天还是晚上?”

病人一直摇头,不再说话。

几个人交换眼神,二线说:“痴呆,记忆力、定向力都有问题,醒来了也没办法提供有效信息。这有点麻烦。检查过他的衣服没有?有些痴呆病人衣服里面会带着自己信息。”

值班护士回答:“衣服来的时候检查过,就是想找找有没有手机可以通知家属。没找到东西。”

二线想了想,说:“衣服脱下来呢?痴呆病人经常丢三落四的,很多医生都建议家属把有效信息缝在衣服上面,避免走失以后找不到人。”

护士和赵彬过去,跟病人交流,给他脱衣服查找信息,然而最终没有找到任何有效信息。只能从病人全身状况判断,家里照顾还不错,其他什么也没有。

无名氏病人浪费了大家不少时间。留观病人的病历也让人头痛。目击者拨打急救电话以后就离开,没有第一手的现场资料,病史很难客观描述,赵彬和二线商量以后,只能把主诉写成:“被发现倒地1小时”,按照他们接诊和120接到电话的时间来算发病1小时。现病史里,还要把120接诊的过程体现出来,要写明当时现场没有目击者,因此发病过程不详。查体部分,只能描述自己看到的,不配合的就写不配合。等胸片出来,考虑肺炎,治疗上要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护士去给病人皮试,病人不配合,叫来医生帮忙,医生护士又是一番折腾。处理完了下班,已经一点过了。赵彬对着电脑写得眼睛发胀、头发昏,完事后摇摇晃晃地走出医院门,打了个车回家。

到家,他轻手轻脚地开门,却发现家里的灯又是开着的,而罗铭遥就趴在饭桌上睡着了。

赵彬叹了口气,有些心疼又有些无奈。他走过去,俯**,在他耳边轻唤:“遥遥,遥遥?”

罗铭遥揉着惺忪睡眼抬起头,看到他,脸一红,紧接着带着点愧疚地说:“对不起,赵老师,我……”

赵彬直接吻住他打断他的道歉。“你觉得有什么对不起的?”

罗铭遥看着电脑上就进展了几张的PPT,没说话。

赵彬和他一起坐在桌旁,搂住他,让他靠在自己肩上:“我觉得你从保博那时候开始,就压力很大的样子。到底怎么了?”

罗铭遥的手在桌子下,紧抓着自己的裤腿。没有说话。他觉得自己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好……但这些,他不想告诉赵彬。他只是不够优秀,不够努力。

赵彬得不到他的回答,心里有些烦躁不安,但此时太晚了,不是谈话的好时候。他猛地一把将人抱了起来:“不说,那就睡觉。”

罗铭遥突然身体悬空,害怕得直蹬腿,手上抱紧了赵彬的脖子:“赵老师,快放我下来!”

赵彬大笑着把他抱进了卧室。

然后第二天,赵彬腰疼得差点起不来床……

面对办公室里所有人意味深长、意有所指的微笑,他只能讪讪地说:“人老了,腰不行了……”

晚上的下班时间,办公室里上白班的都还在电脑上忙着补留观病人病程,敲打键盘的声音里爆发出一阵大笑。

赵彬提高嗓门补充:“我晚上回去,抬了一桶水上饮水机,完了就这样了!”

办公室里笑声更大。二线过来推他赶紧走:“出去上你的班!成年人的生活,不用过多解释,大家都懂……”随之而来的是更夸张的笑声。

赵彬一手扶着腰,一手捂脸,往诊室走。

“哎,对了,”二线说,“昨天你收的那个老年人,家属今天来了。”

“找到家属了?”这倒是意外惊喜。原本以为这样的病人找家属需要很长时间。

二线点点头:“我们这边派出所联系到发现病人的位置附近的几个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认识病人,帮忙找到了家属。联系了他们以后,今天就过来了。”

“家属怎么说呢?”赵彬正准备去一下观察室,“我去给他们交代下病情。”

“不用了,”二线停下脚步,“家属来,结了帐就把病人接走了。”

“啊?”赵彬不解地停下来看二线。

二线摊了摊手:“他们的想法也没错。就我们现在的检查来看,病人只是个普通肺部感染。这样的情况,在社区医院就可以很好处理,没必要住在我们急诊科,这里的所有治疗检查都是不报销的。回到自己社区医院,所有费用都能报销,离家近,也能更好照顾。”

“但是……”赵彬顿了顿,“肺部感染不能解释意识障碍啊……这么草率就把人带走?”

二线叹气:“病人今年八十多了,二十多年前开始就有痴呆症状。像这样走失已经是第八次。意识障碍原因查不查清楚,对于他和家属有什么区别呢?对于医生来说,搞清楚病情,判断预后很重要,对我们下一次同样病人的诊疗有指导意义;对于病人和家属,预后不过就是早一点死晚一点死,也许早一点死还更好,检查那么清楚,治疗那么到位,有什么用?痴呆、慢性病老年人群,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很难再用这样做好不好来衡量。人老了,命不由自己啊……“

他这几句感叹,让赵彬也感慨万分。终于还是忍住,只叹了口气。何止是人老了,命不由自己,其实人这一生,既在自己安排,也在被别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