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4章 主诉:便秘2+周

到了四月,罗铭遥就要开始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了。学术型研究生临床要求不高,就实习一年,还是本科室为主。选择上临床的时间可以自己定,但是一般都是研二下四月份这个时间段,这样刚好到研三下的四月份,不会对后面五月的答辩、毕业准备造成压力。

内分泌科一共五个组,每个组各有偏重,理论上是要在五个组轮转一遍。罗铭遥上临床的时候,科室人手还是很充足的,一个组有6个一线医生医生,每个人管3-4个病人。内分泌科是分组值班,他的夜班周期也就是6天一个。

这是相当轻松的情况了。只有教学医院临床能这么轻松。和他同组的进修医生,从下级医院来的,告诉他,一个人管3-4个病人,是他们医院不敢想的事,在其他普通医院,一个医生管理的病人数量都是10个以上。这个进修老师的最高记录是管理14个病人,一天新收9个。

内科病房其他每天的日常工作:每天8点上班,原则上五点半下班,每天查房两次,上午九点和下午四点。查房的时间一个半小时到两小时不等,根据每天新病人数量。查房后书写每日病程记录。收新病人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三点半左右,这个时间,上午出院的病人基本办理好出院手续,护士上午按照病人预约顺序通知来入院的新病人来到医院。罗铭遥现在的组上,每周三一次主任查房。还有科室的一些规矩:周一文献学习,科教秘书按照顺序安排住院医师轮流讲课;周五疑难病例讨论,要求每个组各出一个病例。

离开临床两年,第一天上午查房,罗铭遥差点站得断了腿,下午腰也差点断掉。写病历时候没有抢到电脑,到了下班时间才写完。经过一个星期地折腾,才总算把临床工作熟练了。但亲历亲为的研究生实习毕竟和本科实习大不一样,耗费的时间精力多了太多。罗铭遥简直不敢想,在下级医院是什么工作状态。

进修老师告诉他,轻松时下午五点下班,忙碌时晚上十点还在加班。

如此,平时工作时间,基本上晚上六点过才能下班回家。手上的课题也因为临床任务繁重,大半交给师妹去做。周末或者平时两个人都得空的时间明显减少了。此外,他们还想抓紧时间夏天以前搬进新房子,因此看电影、郊游都暂停,难得的周末时间都分配去逛家具市场了。

家具市场去过一两次以后,两个人都有些失落。罗铭遥现在没有工作,上临床只能得到科室的夜班补贴,每次80元,一个月就4次夜班,入账320元。赵彬现在收入7000-8000一个月,大部分积蓄去年买房子用掉了,现在每个月还有房租和房贷,现有的一点积蓄是援藏时省下来的。这点收入和积蓄,想要短时间凑齐全套家具太困难了。两个人在家具市场逛了一整天,啥也没舍得买。最后累的在宜家里面坐着歇脚,赵彬拿着宜家的铅笔和白纸写写算算。

罗铭遥还没真正上临床在医院工作,被现实状况打击得有点郁闷。

“怎么了?”赵彬抬起头,就看到他精神不振的样子。

“就是突然想,以后我出来工作,工资多少……以前我都以为当医生还是挺不错的……”罗铭遥叹了口气,看赵彬写的价目清单。

赵彬也叹了口气:“我觉得你啊……也太单纯了。”

罗铭遥愣愣地看着他。

赵彬戳了戳他的脑袋,说:“你都读研究生了,怎么对以后工作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医生的收入两部分,工资和绩效奖金。工资就当作没有吧,很低,拿去扣一扣保险、公积金,基本上就没啥了,我们C大附院的公积金也是最低的那种,我拿去给房子还贷款,还得自己贴一部分。总之,工资到手没多少。绩效奖金,根据科室总收入来,每个年资、职称、职位有各自的系数,上一级肯定拿的多一些。C大附院这样的大医院,科室收入虽然不少,但因为人员也多,尤其上级更多,分到一线这里,就不多了。还有其他的,科研、文章,课题申请成功,医院有相应奖励,结题了又是奖励;文章按照发出去杂志的分数,一分是一万的奖励,科室内为了鼓励发文章,还有其他实质奖励措施。相比,其他下一级的公立医院,二线人数少,一线收入分配下来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他顿了顿,“灰色收入这一块,C大附院是全部分给带组老师来分配,可能到不了一线手里,下级医院多数是一线参与分的,加起来可能比C大附院还多。”

“什么灰色收入?”罗铭遥茫然问道:“不是说这几年不准药品提成那些了吗?”

赵彬有些无奈的看他:“药品零加价,不代表没有提成了。你接触药代那么久了,还没摸到这些?你只要开了这个药,就会有点子,只是一个点子多少钱而已。零加成以后,的确灰色收入下降了很多。在C大附院,点子高的药我们医院医生不会刻意去开,当然也有一些医生,为了提高收入会有意识地做这个。在下级医院,很多人收入提高就靠这个了。老实说,我的7000-8000里面,多少也包含了这些。”

罗铭遥还是似懂非懂:“收入这个样子了那,大家还是拼命留在C大附院……黄柏怀跟我说,C大附院留院竞争很激烈。”

赵彬又好气又好笑:“是啊,竞争很激烈,每年都是神仙打架。但是,让你去下级医院,你去吗?”

罗铭遥半天才老老实实说:“能留下来还是留下来吧……”

赵彬笑了笑,带着点伤感地说:“医生这个群体吧,很奇怪,很多人求的不是收入,很多人求的大概是情怀。当然,你可能熬几年,做个名医生,收入也会提升,但是这些都是少数人的成功。在C大附院,很多人和我一样,并不出色,拿不出来让人赞赏的文章和课题,拿的钱不多,但就是不肯离开。”

罗铭遥低头沉思。

赵彬说到了这里,趁机补充了一句:“现在管得严了,和那些药代要少来往!”

罗铭遥赶紧点头称是。

两个人打起精神又逛了一会儿,讨论价格、实用性,每一项都斤斤计较。后来终于在家具市场被人提点,才知道还有个二手家具交易市场,仔细淘能找到不错的东西,于是两个人改变策略,有空就去淘一下。二手网站也随时看看,偶尔也找到了便宜好用的东西。

由于在二手市场进展喜人,赵彬上班时候都忍不住跟人说在二手市场的收获。

“那个床其实我觉得还可以,就是尺寸小了点。”赵彬在休息室里说,“我就放弃了,没要。”

“你一个人睡多大床?”周璐抬起头来,看了他一眼。

赵彬脸色都没变,说:“上班够累了,回家不想睡个大床吗?”然后赶紧转移话题,“床可以淘二手,床垫不行啊。我最近还在看床垫,好一点的还是贵。那家……美国那个,做活动,我留了微信,说的五月份会有大活动,可能6000左右能买到。我去躺了一下,确实不错。”

周璐还没接上话,外面护士已经喊了:“今天中午谁?来病人了!”

赵彬把饭盒一推,扯一张纸擦了嘴就出门:“来了!”

病人是一个80多岁的老年男性,家属推轮椅带进诊室的,脸色有些发白,表情痛苦焦虑,看起来很不好受。进入诊室,也是家属帮他说的病史。

“怎么不好?”赵彬坐下来,向着病人和家属露出温和的微笑。

“医生,病人是我们老爸,”家属说,“他两个星期都没解大便了。”

赵彬问:“是完全解不出来?有没有要解大便的感觉?还是想解但是解不出来?”

病人家属又去问病人,病人坐在轮椅上,虚弱地说:“想解,解不出来。也不是完全解不出来,三四天解一次,都是胀得很厉害了。要很久才出来一点点。我现在就是这个胀得很啊,胀得都有点痛了……”

赵彬问他:“那解出来的大便是什么样的?正常不正常?黄色还是黑色?成型吗?”

病人很认真地回想着说:“颜色还是黄色,可能稍微深一点,成型的。”

“大小呢?”赵彬问。

“细的,有点细,有时候解出来羊屎疙瘩一样,一颗颗的,很干。”

“大便有没有血?”赵彬补充问了一句。

“没有……”

“有!”

病人和家属几乎同时说出来。

“我跟医生说!”家属说,“就是有血!他自己说没有,他都不晓得的!他那天厕所没有冲干净,卫生纸还没下去,那卫生纸上面就有血!”

赵彬点点头,问病人:“那你解手时候没有**口疼痛啊这些感觉吗?”

“我啥感觉都没有,除了根本拉不出来!”病人说,“我就是胀啊,胀得太难受了!”

赵彬安抚他,语气像哄人一样:“好的好的,老人家你不要着急,医生问病情详细点肯定是为了更好给你治病。你长时间解大便困难,我就是怕你解的时候太用力,**口受伤了。除了胀以外,还有没有肚子痛?有没有恶心、呕吐?有没有全身乏力?”

“都没有,都没有……”病人虚弱地靠在轮椅上,摇摇头。

“那你坐轮椅,是本身走不了路?还是怎么?”赵彬看看他,问道。

“他是胀得难受,不想走。”病人家属解释,“他平时身体还是很好的,没进过医院,八十好几了,又没有糖尿病,又没有高血压,就是这两个星期,解不出来大便!”

“之前是完全好的?解大便也没有问题的?”赵彬再次问道。

“都没有!”病人和家属一起说道。

“这一段时间便秘,有没有用药物治疗?”赵彬问。

“嗨呀!”病人在轮椅上摇着头,语气急促,“什么我都用了,中药的、西药的,说开的是做肠镜洗肠子的药,还用了开塞露。用开塞露好像出来得一点点,其他都没用!”

赵彬点点头,记录现病史,然后让病人躺到检查床上查体。病人腹部稍显膨隆,腹壁没有看到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没有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听诊肠鸣音正常。赵彬根据他大便里面有血的情况,查看了一下他的眼睑结膜,没有看出明显的贫血貌。但出于谨慎,他还是建议病人先做血常规、生化、凝血的基本检查,完善腹部CT查看**里粪便堆积情况、除外肠梗阻,再进行灌肠治疗,导出大便。

病人和家属不太愿意,老一套的观点,都觉得来了是解决问题的,怎么还要做这么多检查。

赵彬耐心解释,脸上微笑很温和,令人感到亲切、令人信服:“老年人便秘,我们最担心的几个情况,一个是电解质紊乱造成的麻痹性肠梗阻,这种病人内环境本来就出问题了,灌肠导致的电解质流失更多,可能加重病情;还有一个就是肿瘤,肠子里面长东西堵住了,特别是老人家说的自己解的大便变细了,这种叫做大便性状改变,我们医生是要高度警惕**肿瘤的。明白了吗?请相信,医生有自己的判断,是有针对有目的的,绝对不是给你乱开检查。”

解释以后,病人和家属表示理解,于是拿着检查单去抽血和做检查了。

腹部CT排队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到下午病人和家属才拿着检验单回来。CT报告上,**内粪石太多,**内情况看的不是很清楚。其他的查血结果倒是没问题。但是赵彬对这个病人还是很谨慎,毕竟八十多岁,高龄病人本身就危险比较大,根据现病史来看,肿瘤可能性很大。

于是他找来家属,私下交代了一下:“现在CT上因为**里面粪便太多,看的不是很清楚,但还是我之前说过的,要高度警惕**肿瘤。治疗上,外面也用过促排泄的药物了,刚才我看了你拿来的药盒子,基本上我们平时用的也就这些,中效强效的药物效果都不好,现在这么多大便,不可能让它一直堵着。只能用灌肠的方式来排出。”他严肃地看着家属,“但是我要先交代给你,如果是肿瘤,灌肠的时候,可能会导致肿瘤表面的破溃,这样出来就会有血,如果这个肿瘤长得不好,这一下灌了,出血还有可能很多。”

家属显然有些害怕:“那、那……那会有生命危险吗?”

“医生从来不做保证,”赵彬说,“现在**内情况不明确,出什么意外都有可能,但是如果灌肠中间出现问题,肯定会全力救治。”

家属想了想,同意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