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11章 主诉:头晕3+天

赵彬给血液科老总汇报完病情,就离开了急诊科。想到下周就要出发,还有些生活用品没买,转道去了一趟医院的超市,刷员工卡买东西。从超市出来,走医院的另外一个大门往家里走,路上就看到罗铭遥和一个有点眼熟的人在一起往学校方向走。他仔细回忆,这就是他上一次看到的和罗铭遥走在一起的人。

他忍不住想,罗铭遥也许这次不再等他了,终于死了心了。他伤害了他这么久,他没有理由还等着自己。他提着塑料袋站在路边,想要抽一支烟,想了想又没有去包里拿。他觉得,这一刻,两个年轻人在一起的背影,是对他最好的提醒。它赤裸裸地把自己的伤口揭开来,他们两已经断干净了。

他回到家里,打开客厅里的灯,照亮孤独的房间,把行李箱打开,把这些日常用品放进去。他想起几件夏天的T恤还没打包进去,于是去衣柜里拿。衣服叠的不太整齐,他又一件一件地打开来重新折叠好放进行李箱。一件带胸口袋的polo衫里,掉出一张纸条。

那是罗铭遥写给他的留言:“赵老师,新鲜菌子泡一泡水洗干净,熬汤和直接炒熟吃都好吃。你要是不想做,放冰箱等我下班来给你做。”

他捧着那张纸条,仔细地、贪婪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他想,罗铭遥写这张纸条时候,是怎样地心情呢?罗铭遥写完了,等着自己回答什么?他还记得,那天,他看到这张纸条,他回复给他“以后不要来了”。等到自己回复地罗铭遥,最后是怎样的绝望和痛苦。现在的自己,抱着和过去告别的决心,却还捧着昨日的怀念,不肯割舍。而那个曾经爱他的罗铭遥,已经离他而去,他只能看着他的背影和其他人在一起,渐行渐远。

赵彬小心地把纸条折好,收到那件polo 衫的胸口袋里。

十月一日,飞机起飞前往拉萨。国庆节期间,他们安排住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附近的一家宾馆里面,在那里有一周的时候给他们适应高原气候,缓解高原反应。

飞机在贡嘎机场降落,高原的强光迎接他们。虽然已经是十月,这样的阳光下呆一会儿,还是一身的汗水。初到西藏的几个同事激动万分,呼喊着“空气真好”,拉着人到处拍照。赵彬也有些兴致勃勃的,拿手机拍蓝天和远处的雪山。一群人刚从几小时的飞机上解脱下来,没觉得太大不适应,都活蹦乱跳地。拉萨市人民医院派了车来接,医疗队就在车前拉着横幅拍了照,纷纷发上朋友圈。赵彬平时没有发朋友圈的习惯,存了照片,就把手机放包里了。

拉萨市人民医院的接待带着他们去吃午饭。第一顿饭吃的还不是藏餐,接待是个汉族人,告诉他们为了大家胃口慢慢适应,第一天他建议还是吃普通中餐,之后有好几天时间,大家可以慢慢去尝试藏餐,席间他还给大家推荐了几家他觉得不错的餐馆,有藏餐有川菜有普通中餐的,甚至还有西餐。吃过饭接待带着他们去旅店办了入住,然后带他们去人民医院参观,在医院小会议室开会,讲解一些西藏常见病和当地医疗情况、民族风俗注意事项等。

下午开会的时候,就有人开始感觉不好了,到吃晚饭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行了。赵彬也明显觉得头晕,晚饭他们又一起约着吃的藏式火锅,那一大锅子牛肉牛内脏,煮出来都像没熟,吃惯了平原地区高压锅压出来的香软牛肉,高原牛肉嚼得一行人腮帮子直痛。所有人就吃了一点再也没有胃口,点的菜剩了大半锅。一桌人都难受得神情恹恹,这时候大家才终于理解接待得良苦用心,感激他今天中午带他们吃的容易接受的中餐,好歹能保证今天的热量摄入足够,不至于今天晚上低血糖发作。大家苦中作乐地相互嘲笑一番,相互安慰几句,拍了几张现在状态的照片,和上午在机场的照片拼图作对比。吃的差不多了,苍白着脸回宾馆休息了。

赵彬晚上回去就发了低烧,一晚上全身都是燥热的,夜里这股热和头晕较着劲地折磨他,完全不让他睡觉休息。第二天他头痛欲裂地起来向领队告假,拿了体温计测出体温37.5℃,他只好告诉领队想在宾馆休息。领队赶紧安慰他,说这一周都是自由活动,下一周才会有安排,就是让大家在此期间适应高原的环境。领队是经常上高原旅游的,休息一晚上以后状态已经恢复了,看着队里这么多人倒下,赶紧去向拉萨人民医院求助,从医院带回了几个氧气枕给他们补充氧气。拉萨市人民医院对他们初来的反应基本习以为常,还派了几个人给他们打来食堂的午餐,送了一些常用的对高原反应有点用的药品。

就这样,赵彬都还是在宾馆躺了三天才终于没那么头痛了。终于出门来,他在群里报了声平安,和几个今天休整好的同事一约,在宾馆大厅集合一起出去逛逛拉萨,重新品尝藏餐。出来就三个人,见面都是苦笑,没想到这个高原反应这么折磨人。三个人各自描述了症状,高原反应都不尽相同,赵彬是头晕低热,其他还有呼吸不畅的,还有吐过的。

神经内科的同事摇头说:“每天我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是脑水肿了,或者是不是脑膜炎,每天都在给自己查脑膜刺激征。”

“别说了,”另外一个同事摆手,“学什么科就怀疑自己什么科的病。”

三个人说笑一番,向八角街走去,准备今天去那里吃饭外加参观大昭寺。

正是十一黄金周,八角街上的游人往来,是最热闹的时节。十月的八角街,高远的蓝天之下,藏式的土黄或白色小楼林立,彩色经幡在其中迎风飘展。外来行人在窄街上好奇张望,藏民们摇着转经筒坐在自家店铺门口,家养的大黄狗趴在阳光下睡觉,全然不在意来去游人的逗弄。路上朝圣的人,磕着长头往大昭寺去,一步一步的叩头声响,在人群中开出一条静默的路。唱经的声音不时从大昭寺附近的地方传来,大昭寺前面的广场上,无数信徒自己带着垫子,面向大昭寺磕长头,巨大的转经筒边上,也是一列列的藏人抚摸着经筒上的铭文,念着八字真言。

人们虔诚的样子,给了所有外来旅游的人强烈震撼。很多人都忍不住学着藏民的样子,在大昭寺前祈祷。

在大昭寺的转经筒前,赵彬忍不住和虔诚的藏民一起转动着经筒,在心里祈祷。他听说,藏传佛教的信徒,在诸天神佛面前,不会祈祷保佑自己,他们多是发的宏愿,这样才会得到佛祖长时间的保佑。而此时,在这块圣地面前,他只想许下一个小的愿望。他希望佛祖保佑,罗铭遥从此平安顺遂,一生幸福。

赵彬他们三个在大昭寺附近找到一家之前接待推荐的酥油茶店,结果进去根本没有坐的位置,又只好出来另寻地方。他们这一天出来走的地方不多,饶是如此,回到宾馆几个人还是觉得头痛不止,全身乏力。不过整体状态是比第一天进藏好多了,三个人回各自房间之前,又约好第二天去罗布林卡。本来是想去布达拉宫的,但是布达拉宫现在旺季限流,需要预约,他们七天内约上可能性太小,于是决定往后回程上再来提前预约参观。

一星期的调整结束,他们还要在拉萨进行一周的义诊,然后分散在拉萨几个友好帮扶单位,开展院内指导查房和临床教学的工作。这也是在进入更加贫困的地区之前的准备工作,用以适应西藏的医疗条件和熟悉西藏人民的看病习惯、民族风俗。这样的工作会持续到三月,三月份开春以后,冰封的道路解冻了,他们才正式深入藏区开展医疗工作。

赵彬是急诊科来的,是到处都欢迎的人才,拉萨人民医院理所当然把他留在本院指导。赵彬的专业素养相当不错,在新的地方,他也注意收敛脾气,尽可能用自己斯文的表象和人相处,很快受到了医院上下一致好评。不过让他有些哭笑不得的是,拉萨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最多的还是高原反应的病人。实在是十月旅游旺季,第一次上高原的游客太多了。

“怎么不好?”赵彬看着面前病人一身冲锋衣,脸上忍俊不禁地露出了笑容。

“我昨天到拉萨的,”病人有气无力地说,“太难受了。我还发烧了,我昨天晚上身上一直发烫,烫的根本没法睡……”

赵彬眯着眼像他笑,对病人说:“你这个反应,跟我当时第一天到拉萨一模一样。没事的,就是高原反应,吸氧休息,适应了就好了。”

“真的啊?”病人说,“他们也说就是高原反应,我真的是怕还有没有其他问题,真的是烧的难受啊。”

“我当时就是这个样子。”赵彬安慰他,“我休息了三天,在宾馆没出去,三天以后就好了。”

“休息三天!”病人哭丧着脸,“我旅游计划就是这三天,休息三天我这个假期就泡汤了……哎,没想到我这么年轻,高反还这么严重。”

“高原反应和年龄或者平时身体素质真的没什么关系。”赵彬解释道,“有的人平时锻炼很好,还是会出现高反。西藏驻军的人都有很多严重高反的。实在不行,只能把行程简化一下,好吧。”

“哎……”病人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

远在千里之外的C大附院,罗铭遥在组会时跟导师周宏斌看修改过的数据统计表和病人随访问卷。

“嗯,这个比上次的完整多了。”周宏斌说,“我先把你这个发给他们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他们这个讲课现在是定在十二月初。这几天我自己也查了几个文献,你回去再翻一翻,你看我们这个还有什么是别人没有做的地方。你这个开始我听着好,翻了文献我看其实做的也不少了。你真的要做这个民族基因分型的,其实我觉得发好文章可能机会不多了。”

罗铭遥低着声音说:“我还是想试一试。”

“你这还有点固执了。”周宏斌摇摇头,“不过固执的人在科研上总能做出点什么。这种性格好,做科研就是差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国内我们医院,很多做科研都太急功近利了,只顾着早点发文章。”

组会散了,门口钱康明和徐茂华来找周老师。徐茂华给他发了个短信,说完了一起吃饭。罗铭遥就在科室坐了一会儿。

等到徐茂华出来,三个人相约去医院旁边巷子里吃烤串。跟进药物临床实验已经两个多月了,三个人相处愉快。少了一些最开始的礼貌客气,现在每次钱康明和徐茂华过来,都约着他一起随便吃点东西。比起在酒楼里面那个阵仗,罗铭遥还挺喜欢这样街边吃点东西,说些工作的事情。

钱康明是负责C市这个片区数据收集的,其他地方他一个月去一次,C大附院数据量最大,他每周都来,主要来查看病人数据的完整性。慢性病病人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完全靠病人自觉性,每天的用药日记,每周的血液检查,病人配合度差很难做下去。药物一致性实验对国产药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不好直接影响药物上市时间。罗铭遥做事倒是很勤奋,每周病人随访,按时间提醒病人复查,数据记录都没问题,但是和病人打交道上面,还欠缺一些技巧。钱康明这方面就做的更好,毕竟是临床呆过的,对病人的心理掌握得非常到位,每次吃饭都会给罗铭遥讲一些东西。

“老年人其实还好,”钱康明说,“老年人知道是免费的,就基本上风雨无阻,到点就来。你其实做老年人是很好的,你很有耐心,你记得提醒他们复诊时间,他们就会按时来。年轻人就麻烦,你知道今天这个年轻人为什么来了两周就不来了吗?”

罗铭遥摇了摇头。

“有两点。”钱康明竖了竖手指,“第一点,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疾病的严重性;第二点,太麻烦了。对年轻人来说,时间也是隐形的财产,他衡量以后觉得自己消耗的时间和他得到的收益不成正比。”

罗铭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所以,对于年轻人,”钱康明继续说,“你可以适当地恐吓,语气稍微急一点,你要让他首先充分认识到这个疾病的危害,以及慢性病长期用药的花费,这样他才会觉得一个月省了多少钱,做这些检查都是对他有益的,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徐茂华笑着敲敲碗:“钱师兄,饭都要凉了,快吃饭了。”

钱康明也忍不住笑:“好,吃饭。小铭来。”一边说着一边把几串牛肉递给罗铭遥。

吃过饭,钱康明去开车,说要送罗铭遥回去,罗铭遥推辞了。在等钱康明车开过来的间隙,徐茂华问他:“你觉得钱师兄怎么样?”

罗铭遥认真地回答:“钱师兄很厉害。”

徐茂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说:“钱师兄非常厉害,不仅工作能力强,专业素质高,为人处世也非常厉害。而且他长得很帅气,在我们公司简直是形象代言人了。他一穿上西装衬衫,公司的女同事全都跟着他转。可是这么久了,他还没找女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

罗铭遥莫名其妙地看着徐茂华,不解地摇头。

徐茂华对他的迟钝有点无语:“因为他喜欢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