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急诊科观察病历>第3章 主诉:突发胸痛1小时

三月在冷热交替中很快度过了,这一个月的感冒病人特别多,急诊观察室全是咳嗽发热的病人,呼吸科也收的满满的。C大附属医院挂号处都开始友好的劝病人尽量社区或下级医院就诊。三月过了四月天气渐暖,上呼吸道感染的汹汹来势才终于缓了下来。

星期一早上交班时间,赵彬又看到了眼熟的身影。

罗铭遥往他那儿看了一眼,低下头脸发红。

赵彬被他这一眼看得莫名奇妙。

“这是实习的三个新同学。”交完了班,科教秘书把三个实习生拉出来给全科室认识,“你们自我介绍吧。”

站在最前面的高个子男生主动站出来自我介绍: “周主任,各位老师好,我叫黄柏怀,是C大医学院五年制的学生,今年大四下学期。希望在急诊科向各位老师学习,掌握好临床急症的处理。”

急诊科的周主任点头鼓了鼓掌,科室其他人也跟着给这个小伙子鼓掌,所有人对黄柏怀印象都很好。

接着站出来的是另一边的女生:“各位老师好,我叫朱珍珍,和黄柏怀是同班同学,也是五年制的,我会在急诊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学习的!”女生说话声音活泼,也赢得了科室医生的好感。

罗铭遥最后一个站出来,紧张得脸通红:“老师们好,我叫罗铭遥,也是临床五年。希望跟急诊老师们好好学习。”

给他的掌声明显没有前面两个热烈。

周主任又讲了几点实习生的要求,散了交班让大家该干嘛干嘛了

赵彬去诊室坐好,开始接诊病人。

一会儿科教秘书带了罗铭遥过来,给他介绍:“这个罗铭遥同学,以后跟着你了。”

赵彬忙登录系统,点了点头示意自己知道。

科教秘书又敲了敲手里的文件夹:“实习生考评的表都在我这里,考勤我给他们打,最后出科要让他们交我们急诊科的观察病历,你要找好病历让他写。最后还有给你打评分的。”看着赵彬认真点了点头,才满意地递过文件,“赵老师,我都给你交代到了,签字。”

赵彬抓起笔签了字。那边科教秘书又用慈爱的声音关照着罗铭遥:“小罗以后跟着赵老师好好学习。赵老师是我们急诊科的博士,非常厉害的。”说完还老母亲一般地拍了拍学生的肩膀。

赵彬抬眼看了罗铭遥一下,小伙子站得如同小学生见班主任一样,脸还红红的。赵彬自觉今天早上还没把气场释放出来,不至于把孩子吓成这样,心里有些诧异,忍不住还是收回了脾气,用对待病人一样的职业微笑说道:“急诊科是比较苦的,你来我们科待多久?”

“一个月。”罗铭遥赶紧回答。

“全待内科?”赵彬其实知道实习生的安排,想起自己以前骂哭过学生,现在想挽回一下口碑,还是多说几句留个好印象。

“内科两周,外科两周。”罗铭遥规规矩矩地回答。

赵彬招招手示意他坐到电脑前头来:“待会儿开始看病人,你操作下电脑。不懂的问我,急诊系统和上面内科差别不大,病历还简单一点……”说着话已经有新病人来了,赵彬点了叫号,让病人进来。

看了两三个病人,赵彬看出来罗铭遥人不算太灵光,动作是麻利,但必须你一句话一句话交代到位他才知道写什么做什么。也好过自己一个人吧,赵彬有点头疼地想。

“主诉你还不行啊。”没有病人的间歇赵彬教育罗铭遥,“主要症状加时间,简单、精炼一点。你前面转的内科可能自己管自己写病历少了点,我们急诊科一天一个人就可能看几十个,几句话就要抓住病人说的主要症状。基本上几句话你就应该有底是个什么病了,心里对诊断有了预判你的主诉才能写好。好的主诉,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的初步诊断。”

罗铭遥老老实实地点头。

赵彬一边说着,一边撇了一眼电脑,还没有新病人来。

外面突然就是出诊救护车的声音,120的车上推下一张担架,呼啦啦地往诊室推了进来。

出诊的医生匆匆地往他哪儿喊话:“胸痛1小时的,考虑心梗。”

赵彬立刻站了起来,挥手示意往抢救室推。车上的老头紧闭着眼睛,疼的话都说不出,额头上全是冷汗,领子一圈都浸湿了。跟上来的护士已经往抢救室去准备氧管了,护士站那边如临大敌。办公班的护士就愣了两秒,赶紧拿起电话打给李盼秋:“心梗的,你快点过来会诊吧。”

心电监护嘀嘀嘀地放在了床头,一番搬动之下,心率全是乱的,氧饱和度也没有了显示。护士赶紧把氧气袋上的管子拔下来插到床头的氧气通道上,两边手都打上留置针。

赵彬和救护车出诊的两个急诊医生快速地交接:“今天早上出去散步时候发病的,自己还强撑走回了家,家里备的硝酸甘油含服了,疼痛没有缓解,他还想忍忍,家里人赶紧打了120。意识没有问题,刚才车上心律100多次,血压147/84mmHg,氧饱和度是好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都是十多年……”

话说到这里,那边监护仪“滴”的一声。所有人看过去,心电监护一条直线。

“骤停了!“赵彬立马走过去看病人,拍着病人的肩,对着病人耳朵大喊:”叫什么名字?姓王?王大爷!王大爷!王大爷听得见吗?“

病人没有回应。赵彬立刻摸了颈动脉,口中数数“1001、1002、1003……”

他在判断意识和大动脉搏动的时间里,护士那头也赶紧推了抢救车进来,除颤仪也放到一边了。

“大动脉搏动消失,心肺复苏!肾上腺素1支,推进去,先推!“赵彬手上也不停,立刻开始了按压:“01、02、03……”。120的急救医生也接过面罩,把氧气接到面罩上。

“家属,家属!“护士长也出来了,叫把家属拉开,”有没有假牙?“

“没有!没有啊!早就叫他去装假牙,他说以后吃稀饭就好,不去啊……“病人的儿子在门口往里头张望着,护士长把他打断了,推着他赶紧去办绿色通道的手续。

“同学你过去替出诊老师,捏一下气囊,”护士长指挥着罗铭遥去接手。接诊的医生还得继续跟救护车呢,不能一直在这里抢救。

罗铭遥手心全是汗,接过来面罩和球囊,心里一片乱,就听见赵彬吼:“……30!通气两次!“

“通、通气……”罗铭遥赶紧捏球囊。急诊室里一阵沉默,没有人说话,所有人盯着罗铭遥捏了两次球囊。罗铭遥被看得手都发抖了,感觉两秒钟的时间仿佛过了很久。赵彬用眼角和护士长交流了个眼神。护士长正要过来替人,那边家属又闹哄哄的一阵响动,是儿子通知了其他几个亲戚赶到了。护士长往赵彬那儿看了一眼,见他点头示意没问题,赶紧转身出去拦人。后面还有四个循环,罗铭遥跟上了节奏,配合在每三十次按压通气两次。

五个循环结束就是赵彬的吼:“五个循环了,除颤仪准备好。”说完又摸到了颈动脉,“1001、1002……”

“大动脉搏动未恢复,”赵彬眼角看了下监护,伸手叫护士:“现在是室颤心律。除颤仪,120J。”

“充电。充电完毕。”除颤仪递了过来。

“撤离。”赵彬喊了一声。特别看了罗铭遥一眼。

罗铭遥被他看得哆嗦一下,手下不稳,面罩球囊劈里啪啦地掉了下去。

赵彬没再给他一个眼神,除颤仪“砰”地按了下去。

心电监护上拉出一根直线,赵彬把除颤仪递回去,继续按压:“01、02、03……”

心内科老总已经进来了,罗铭遥刚好把面罩捡起来给病人带上。李盼秋一眼看过去就发现他这个不和谐因素。立马过去接了手,一边急急地就跟赵彬汇报:“介入室我打电话准备好了,待会儿意识恢复了我就去谈话,赶紧溶栓。”

“骤停的现在也敢溶?”赵彬一边按一边问了一句,嘴里的报数也没停,“25、26、27、28、29、30!”

“1001、1002。”李盼秋熟练地跟着通气两次,“复苏时间十分钟内没问题。”她赶紧叫罗铭遥,“同学会做心电图吧,先把肢导联接好,待会儿复苏了赶紧做心电图。”

罗铭遥得了命令,赶紧跑出去拖心电图机进来。

又做了五个循环,停下来评估,心律恢复了,赵彬赶紧拍打病人确认意识。老头在病床上发出了微弱的呻吟。所有人松了口气。赵彬指挥护士抽血做溶栓和介入术前准备,李盼秋去隔壁下医嘱跟护士交代准备溶栓。

李盼秋抬脚还没到门口,就听见赵彬的爆吼:“愣着干什么!心电图!刚才李老师的话没听清吗?”她叹了口气。实在没时间回头劝赵彬收着点脾气,只有看这个实习同学的承受能力了。

李盼秋把绿色通道的事联系好了,按照流程该送病人往介入室去了。走回抢救室想要跟赵彬说一声,就听见外头喧闹声起。

“医生你们一定要救好我们老头啊!他这把年纪了,他太不容易了!”是病人的妻子在门口哭诉,嗓门太大了,护士长在旁边一个劲劝慰着提醒她声音小点。

“家属有哪些?”李盼秋赶上来,跟家属谈介入的事。“你们都是王海林王大爷的家属吗?”

“是!”“我们都是!”“我们几兄弟我们老妈!”四五个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

“好,好了。你们谁做的了主的留下,我跟这一个人谈病情,其他人先不要说了,在外面等一会儿。”李盼秋让家属跟着自己到诊室谈话。

老太太和大儿子跟着进来了,见面又是一个劲地诉苦老人家一生不容易。李盼秋听得心烦意乱,打断她说道:“王大爷这回是心梗了,什么是心梗,就是心脏一根血管堵住了,这根血管它比其他血管细,所以就容易被堵,堵了的血管它管的心脏那一块儿就全坏了。我们的治疗呢就是两步,一个就是打药把堵血管的血栓块儿给它化了,下一个就是做介入,进去用支架把血管给撑起来。听得明白吗,老人家?”

大儿子一脸“我很懂”的表情:“明白,明白。”老太太疑惑地看看医生,看看自己儿子。

“那好,”李盼秋看这个儿子的表情,心里直觉不善,“溶栓和介入都需要你们签字同意。你们要是明白,我们就签字,赶紧先做溶栓。同意介入的话,我们溶栓完了马上就送介入室。这个流程是我们医院的绿色通道,全国都是跟我们医院学的,所以决定快我们做的就快,治疗效果肯定也更好。”

家属陷入了沉默中,突然间谁也拿不了主意了。

“这个是不是做了肯定就能好?”大儿子问道。

李盼秋知道今天不好过了,赶紧谨慎回答:“肯定是有风险。”她把溶栓和介入的同意书抽出来给家属看,细则一条一条整整一页。她简单把溶栓的禁忌症和风险讲了一遍,再次提醒,“你们要赶紧决定,这个就是抢时间的事情,越快越好!”

家属出门去商量了,李盼秋回到抢救室,跟赵彬交接。赵彬大概也听到了家属的态度。极轻微的叹气摇头,然后没好脸色地赶罗铭遥去写急诊科观察病历:“写好了我来改!抢救记录也先写好!”

病床上老年人呼吸稍平稳,呻吟的声音也比之前稍微有力了一些,各方面指征都有所恢复。她过去安慰了老年人几句,让他放心,医生护士会给他救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