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古代言情>农门神断>第161章 罗姓之人

  次日一早,穆清彦坐车去陈家。

  昨日陈家派了管事了传话,请穆清彦过府做客。虽是以穆清彦为主,但闻寂雪乃是同行,按理一并请了,但闻寂雪不愿去陈家。

  闻寂雪抬手抚了自己的脸,叹笑:“我容貌随了母亲,尽管时隔多年,大抵没什么人记得,但是陈家老太太尚在,陈夫人也是见过我母亲的。我就不去了,你去吧。”

  口中说着怕长相被认出,实则是他不愿见“故人”。

  十五年前雪家出事,闻寂雪已然十岁,不大不小的年纪,身份贵重,但凡宴席,总是各家贵妇们逗弄的对象。陈家仕宦之家,只文武有别,两家来往不多,即便如此,也是故人。

  以往不是没来过京城,但如同这回正常行走,是第一次。过往的回忆纷至沓来,可谓物是人非。

  马车在陈家大门外停下,陈十六已站在这里等候。

  “穆兄!”陈十六低声跟他说道:“我爹不在,大哥在家。我大哥除了喜欢说教,脾气挺温和的,你不必紧张。”

  对于陈家的事,穆清彦也做过了解。

  陈十六有五个兄长,大哥二哥跟他乃是一母同胞,尤其是长兄陈煦大他足足十四岁,他从小是跟着大哥开蒙读书,颇有些如父如兄的意思。陈家老五也比陈十六年长七岁,这些兄长们都已娶亲,做官的做官,读书的读书。陈十六又有三个姐姐,同样都已出嫁。他跟兄长姊妹们隔的岁数多,又是爱闹腾的性子,便是家里大侄儿都比他稳重。

  当看到陈煦,果然形貌温雅,眉眼间和陈十六有几分相似。

  “穆公子,舍弟劳你照看了。”陈煦的确温和,但寥寥数句,便把想问的话都问明白了。实则很多事情早就知道,然而总要亲眼见一见才踏实,如今亲眼见了穆清彦,觉得此人的确不俗,心思清正,自然态度越发和善。

  穆清彦对此早有预料,言语神色毫无异处。

  稍时陈家老太太派人来请,也是想见一见他。

  老太太住在院子很大,一进屋便听环佩玎珰,纵是一侧竖了屏风,但依旧影影绰绰露出鲜艳衣角。陈家人口多,如今老太太尚在,子孙未分家。陈十六有两个叔叔,各家都有儿女,又有孙辈,可以想象家中多少人口。如今在这屋子里的都是女眷,上首是老太太,周围凑着一圈儿孙子孙女,两侧是陈夫人和两位妯娌,又有侍立的丫鬟婆子,至于屏风后面的都是陈家媳妇或小姐,听着,似乎连出嫁姑娘都回来了。

  穆清彦耳力很好,那些女子们嘀嘀咕咕的话音尽收耳中,若非怕失礼,他都要揉一揉鬓角了。

  “果然闻名不如见面,好清隽模样!”陈老太太年纪大了,就是喜欢年轻孩子,模样好自然吃香。老太太给的见面礼不薄,一块儿白玉牌。

  陈夫人等人也有礼物。

  知道这些都是规矩,从陈家给的东西看,也是拿他当小辈看待。

  毕竟是内宅,陈家兄弟都不好躲停留,更遑论他这个外客。见了面,问了话,得了见面礼,便让他们出来了。

  见着人走了,陈老太太若有恍惚:“那孩子、瞧着有些面善。”

  陈夫人没多想,只笑道:“天底下有各色人物,难免有所相似,更何况老太太阅人无数,便是觉得面善也是常情。”

  老太太的确想不起像谁,觉得大媳妇说的有理,便不再多想。

  在陈家吃了一顿饭,告辞离开。

  陈十六倒是没跟,他正在查寿山侯府,有点繁琐,大概明天才能弄好。

  让陈十六查的消息只是顺便,穆清彦主要还是盯着谭婆婆。若谭婆婆真是来报仇,不可能毫无举动,暂时又不曾听说出什么事,因此只让高春高冬轮班去盯着。至于田元绍置办的私宅在何处,不是秘密。

  那宅子里的主仆三个,深居简出。

  起码在这两日里,只见瑶琴带着小丫头跟田元绍出过门,谭婆婆是不跟的。哪怕是在宅子里,谭婆婆也多是一人待着,不往瑶琴跟前凑。这也是因着她面目毁损骇人,哪怕遮着黑纱,也会令人不喜,尤其是田元绍那等身份,不敢触了霉头。

  他们一直认为谭婆婆来京城目的明确,比如知道“罗恒之”现今所在。

  距离其到京城,有一个月了,当真毫无举动么?

  当晚高春回来,穆清彦把人叫来细问:“谭婆婆一次也没有出门?”

  “今日一天没见她出门,瑶琴带着小丫头出去了一趟。寿山侯府的小侯爷跟几个朋友在画舫喝酒,带着瑶琴去作陪。不到申时马车就回来了,田元绍也在宅子过夜。遵着二爷的吩咐,见天黑了也没人再出来,我就回来了。”

  穆清彦只让他们白天盯着宅子,若谭婆婆出门便跟着。

  “不如查查她身边的人。”闻寂雪突然说道:“她只要想报仇,就不可能不动作。她是否会通过别人来做点什么?甚至,瑶琴带着她来京城,除了利益需求,又是否知道她真正的目的?”

  穆清彦禁不住挑眉:“这等事,谭婆婆怎么可能告诉瑶琴?”

  别看她们一起离开广林,又以主仆相处,但两人情谊有多少,谁能说得清?谭婆婆接近瑶琴是另有目的,瑶琴款待谭婆婆是有利可图,若瑶琴知晓谭婆婆另有图谋,哪里还会平心静气?瑶琴跟着田元绍,不就是为了脱离青楼过个正常日子么?便是没有入驻侯府的野心,也不会希望自己被带累。

  谭婆婆潜心谋划,只要没傻就不会将目的告知。

  “除了瑶琴,还有别人。比如那个小丫头,再比如,如今宅子里的其他下人。有钱能使鬼推磨。那些人可能不知谭婆婆要做什么,但收点钱,帮着探点儿消息什么的,谁都不会拒绝。”

  闻寂雪的意思很明显,谭婆婆可能早有谋算,别看她现在不动,当她的时候就已经十拿九稳。甚至还有更坏的可能,哪怕谭婆婆不动,也用隐秘的手法报了仇。

  他可没忘记广林的红丸猝死案。

  如今还不确定张湖是否是谭婆婆的目标,若是,那份控制力就吓人了。

  隔了一天,陈十六来回消息。

  “我查过了,寿山侯府往来的人家里没有‘罗恒之’这个人,姓罗的倒是有好几个。若说在京城地界儿的,一个是老侯爷养得清客,有个姓罗的先生,书法不错,常陪着老侯爷写字。这个罗先生家就在侯府后面的街上,家里两儿一女,经营着一家字画铺,是地道的京城人。田元绍当初在国子监读过书,有些同窗尚在往来,其中有个姓罗的,如今已有举人功名,留在京里攻读,准备下科再试。这人跟田元绍往来,自然也是有所图。

  再有一个,朝中礼部侍郎姓罗,原本两家没什么关系,但罗侍郎的嫡女是恪郡王的侧妃,近几年两家走动多了点。罗家只有长子做了官,其他都不大成器,也闹过风月事。”想了想,又道:“还有一个,寿山侯有个庶女,因其母得宠,自小也得老侯爷喜爱,养得不比嫡女差几分。五年前,此女出嫁,嫁的是个新科进士,还是榜下捉婿。那人就姓罗,还是托着恪郡王的力,在翰林谋了个小差事。”

  穆清彦听了,问道:“这些人里,只侯府的这位女婿是外省人?”

  “对。”陈十六后知后觉,恍然大悟:“对啊!就他是外省人。”

  谭婆婆虽不确定是哪里人,但不大可能是京城人。若是寻仇,其他罗姓人是有可能,但这个罗女婿可能性更大。

  “他的情况知道多少?”

  陈十六早有准备,从怀里摸出几张纸,翻了翻,抽出其中一张递给他:“喏,上面都写明白了。”

  穆清彦结果一看,基本情况都有。

  [罗坚,三十二岁,弋阳府天水县人。]

  一看到这句,穆清彦就笑了:“是他!”

  谭婆婆借用的身份是弋阳府天水县人,瑶琴祖籍也是天水县,而这个罗坚也是从天水县出来的,世间哪里那样多的巧合。

  罗坚五年前中了进士,殿试名次在中游,他又是寒门出生,别说依靠家族,他连一个家人都没有。据陈十六调查的信息,罗坚父母早亡,跟着舅舅长大,但是因不愿娶舅舅家的表妹为妻,又执意要读书,惹得舅母不满,双方闹翻了,至此没有往来。当然,考取功名后还是给了舅舅家回报,但在当时,罗坚借住在庙里,给人抄书度日,好不容易攒足了盘缠赴京赶考。

  若是依着罗坚自己,名次不好得不着派官,又没人脉没钱财,只怕日子艰难。但他运气不错,得了寿山侯府青眼,还成了侯府女婿。

  陈十六道:“当初侯府这门亲事不少人议论。那位侯府小姐容貌才情都不差,只出生差了些,但在京城各世家,对嫡庶看得很重,就因她是庶女,门当户对的都不愿娶来做正妻,要么就是比侯府差的人家,可侯府又看不上。

  罗坚能过殿试,才学自然有,但主要是他长得好。他来京城备考,依旧是住在庙里,传言说侯府小姐去上香意外见到他,被他的才情倾倒,求家里促成亲事。啧,听着就是胡言乱语,侯府小姐哪里那么容易见外男呢,不过吧,我真怀疑他们见过,因为侯府小姐对这门亲事很满意。至于侯府为何愿意,我就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