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鞋匠>第96章 打广告

  作者有话说:假如有一天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顿,请尝试寻求周围人的帮助。这个世界上我相信还是好人多的,不要走极端,太阳还在,呼吸还在,希望还在,总能走出困境的。

  都说人多力量大,不过是一下午的功夫,几人就把甘婆婆病愈后一整年要做的活儿都快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从新奇的鞋垫花样,到用什么款式的布料棉线性价比最高,再到鞋垫做出来后怎么定价怎么宣传,一样一样的,都替甘婆婆提前考虑到了。反正聂振宏是觉得比自己当初和几个哥们出来做生意时,脑袋清醒了不知多少。

  几个人计划将鞋垫的客户主要分成三大类,小朋友、青少年和成年人群体。不同的群体他们设计了不同的绣样,卡通的, 小清新的,复古的…… 各种类型的主题和色彩都有,只为了能最大程度吸引大家的购买欲望。潘知乐和汪小军在同一所高中读书,最近的课间都在搜集参考的纹案,而尚郝佳和杜子芸这俩则是爱天马行空混迹二次元的,几人一同从旁出主意,很快林知便拿起笔,开始按照大家的思路勾勒起来。

  巧的是,在他们几个你一样我一语商量时,正撞上了又过来给小画家送钱的何谦何大编辑。何谦如今也算坐稳了杂志主编的位置,一日比一日意气风发,连早退都没人敢抓小辫子了,堂而皇之地提前下班来聂振宏这里晃悠。

  他闲来无事,见几个小朋友在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讨论什么,便也凑上去听了一耳朵,还别说,他越听越有兴致。等何谦从聂振宏那了解到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后,干脆主动请缨报名,表示自己的儿童杂志里可以帮甘婆婆留一版广告页面。

  当然,不是真的广告,而是何谦想为甘婆婆做个专访,顺带展示一番老人家那些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鞋样。

  干出版这一行的,几乎每天都在愁选题,对于何谦而言更是。好不容易这一期的杂志内容过审印刷了,又要开始筹备下一期的了,永远没个停,也就永远需要灵感和新意。

  何谦左瞧瞧被一群人围观着埋头画花样的林知,右瞧瞧乖巧吃棒棒糖的甘可可,灵感来了,现场就掏出包里的相机咔咔来了几张照片,他甚至连文章题目都已经想好了,就叫做《一双鞋垫上承载的汗水、爱心与希望》!

  好家伙,他觉得他的年终奖金有望了。

  这些事,与一门心思埋头画画的林知都无关。

  他在认真地画完大家交代的图案花样之后,便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又闷头创作新的作品了。

  但他仍然会记得时不时问问宏哥甘婆婆在医院身体怎么样了,倒是聂振宏,一直在关注这件事后续的进展。也正是因此,他是第一个意识到几个小朋友所做的事后劲有多足,又为甘家婆孙俩带来的意义有多大。

  目光要转向何谦那一期记录甘婆婆故事的杂志出版上市后的几天。

  他们这条街处在老社区里,平日里虽然闹闹哄哄的,但人流量基本没什么起伏变化,每天见着的面孔差不多都脸熟,大多是周围的住家户。

  但最近几天,街道上却有了一些波澜。

  主要是下午放学后的那段时间,总会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或中学生结伴前来,手里捧着杂志,一边走一边问路,最终循着街坊们指的方向,找到聂振宏的修鞋铺门前,问他们有没有鞋垫卖。

  ——就是杂志上拍的那种,老奶奶亲手绣的,好看又耐穿的手工鞋垫。

  聂振宏起先也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他只向学生们解释说老人家还在住院,新做的鞋垫没有送来,店里只积存着一些以前缝制的款式,不太好看。他本以为这些小朋友会失望离开,没想到只是刚拿出来,就被这群小孩子一窝蜂地抢购了。

  “我给我爷爷买一双!要 42 码的!”

  “叔叔,有没有 37 码的?我要给我妈妈买一双!”

  “我、我脚 34,叔叔,有没有我能穿的呀?”

  挤在他面前的是一群看上去正在读四五年纪的小学生,他们有的脚上蹬着耐克阿迪,有的兜里掏出全是五毛一块的零钱,虽然家境不同,但想要奉献爱心的心却是一样的。

  “甘婆婆好辛苦啊。我奶奶和她一样年纪,可是我奶奶都没有白头发呢。”

  “我们老师说,这种手艺都要失传了!每双鞋垫要缝几万针才能缝好,我想买来数数是不是真的有几万针!”

  “傻子,你数到明早都数不完!我就不一样了,我妈妈说这种鞋垫穿起来不会臭脚,主动给钱让我来买几双呢!”

  “哈哈哈!你妈妈是不是每天也被你臭死了?!下回体育课,你可要记得穿哦!”

  小孩子们你说一句我嚷一下的,没一会聂振宏店里的存货就被他们给买完了。有个揣了新款手机的小男孩,还特意给聂振宏留了电话,让新鞋垫到货了通知他们,他们还有好多同学想买呢,俨然一副小班长的派头。

  等后来还有学生和家长来问,聂振宏便只好指路不远处的裁缝店,让他们问问里面的孙老板还有没有多余的鞋垫卖。

  这样的情形,也让一直为甘家婆孙忙前忙后的孙曼琴心里也开心有熨帖。

  毕竟她跟甘家婆孙的关系再怎么好两家人也没办法当成一家人过。瞧见如今老人家的手艺真正能赚钱了,她也替她们高兴。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孙曼琴第二天特意跑了趟医院,将甘婆婆近期缝制的几十双新鞋垫拿了回来,也将这好消息告诉了甘婆婆。

  本来她琢磨着拿回来的鞋垫还能卖十天半个月的,没想到短短几日又销了个精光!

  特别是这些新鞋垫绣的花样纹案与市面上的都有所不同,没有烂大街,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往往是她把鞋垫往外一摆,都不用怎么介绍,就有人上前询价,转眼就卖出去了。

  无论是小朋友们喜欢的卡通人物,还是年轻人倾向的国风复古,在甘婆婆的一双巧手之下,都赋予给了鞋垫全新的美好与价值。

  同时,也令这门费力又难赚钱的手艺,真正成为了能够养活甘家婆孙俩的救命稻草。

  至此,这一场横跨了数月,连接着老社区老中青三代的救助活动,才真正的告一段落。

  而所有参与到其中的人,都在为甘婆婆和小可可这对祖孙日益趋好的境况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无关乎大家关系的亲疏远近,也无关乎每个人献出的爱心多少,而是作为一个寻常的普通老百姓,对于周遭生活和人性发自内心的期待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