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现代言情>鞋匠>第37章 画画家

  作者有话说:节日快乐鸭。

  林知的病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才被发现的。

  在那之前,他只是一个家长和老师心目中有点笨的乖孩子。

  幼儿园的时候,小林知和其他的小朋友没有任何区别。

  跳舞,唱歌,画画,数数,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

  林知的父母样貌都算周正,把他生得更是粉雕玉琢的,小小的一个特别乖,人也不爱哭闹,所以老师和同学都特别喜欢他。那时候,林知的妈妈许茹在机车厂上班,爸爸林贤伟则在外做点小生意。一家人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但也算有滋有味。

  后来到了小学,境况渐渐发生了变化。

  最开始只是在学习拼音。

  a,o,e,b,p,m…… 这些声母韵母在普通的小孩子看来,念几遍就记住了。可在林知眼中,却像小蝌蚪一般,绕来绕去,看上去长得都差不多。全班默写时,他总是错的最多的那个,大家一起朗读念拼音时,他也总念成另外字母的音调。

  好在课本上有许多情境图,林知在幼儿园时就格外喜欢涂涂画画,他努力通过那些卡通图画和老师讲的故事,把每个符号一一对应上,费了一番功夫,总算还是记对了所有的字母。

  后来,就是要对着拼音识字。

  一开始,林知还是可以跟上的。不就是把那些字也看成一个个图案吗?他对着书本上的字体描摹几遍,嘴里认真念着拼音,也就记住了。

  可后来,随着学的字越来越多,林知发现自己有点头晕眼花了。

  为什么周围的小朋友随便看到一句话就能读出来?他为什么首先看到的都是一条条杂乱跳动的线条,要努力辨识过后,才能把脑海里的图案和书本上黑板上的汉字对应起来呢?

  林知不知道。

  他也不敢说出自己眼里的世界。

  班上有个数学很差的同学,每次做不对题,数学老师都会让他伸出手,拿尺子打手心。

  林知偷偷拿自己笔袋里的尺子在手心里试了试,好疼的。

  他可不要被打。

  而且,他读得慢一点,一个字一个字的认,还是可以认识的呢。他应该,不是笨蛋哦?

  小孩子的世界就是这么简单。

  林知没觉得这是件大事,而林父平日里忙生意,回家时间少,林母则忙于家长里短,照顾老公儿子的生活。父母俩都没太关注儿子的学习情况,就这么,林知一个人闷头靠自己的方法学习,一直学到三年级。

  由于阅读文字的困难,林知每次做题都很慢。平时做作业还好,可以在家多花点时间做,可考试字一旦多了,林知连都试题都做不完。久而久之,成绩慢慢的就下去了。

  许茹一直以为自己儿子只是脑筋没别的孩子转得快,笨了点。毕竟平日里,儿子看书做作业都特别认真,没有厌学的倾向,更是爱和她撒娇,也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闹。除了比一般的小男孩要文静一点,小林知表现得和正常的小孩没有任何区别。

  直到三年级,一次阅读专项考试,林知分数在全班得了倒数第一。

  语文老师在发了试卷后,点名让林知起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严厉批评了他牛头不对马嘴的答案。

  平日里,林知在班级里的存在感一直是偏低的。

  老师往往都偏爱愿意主动表现,成绩优异的孩子,而对于成绩不好的差生,关注的重点也是那些爱惹是生非的调皮蛋。

  林知两头都沾不上,他就是个成绩中等偏下,表现平平,不爱发言,但胜在刻苦的普通小学生。

  在四五十个人的班上,老师鲜少点他的名,谁也没有想到,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试卷分析,给一个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造成无法想象且难以挽回的后果。

  让林知得零分的文章并不长。半页纸不到,讲的是个一则寓言小故事。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的是,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然眼睛瞎了。

  后来他们遇见一个老人,给他们了一个建议…… 耳聋的孩子改学画画,眼瞎的孩子开始弹琴…… 终于,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成就,名扬四海。

  文章不长,文后的问题也很简单。

  一道题是要求把老人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的话用波浪线划下来;另一道,则是用 “终于” 造一个句。

  老人在文中统共也就说了两句话。题目问得很清楚,除了林知,其他的小朋友都画在了第一句的正确答案上,只有林知,把两句话都画上了。

  “读题,你不读题的吗?‘引导孩子开始新追求’那么大几个字都被狗吃了呀?”

  语文老师拿着林知的试卷,气不打一处来,“还有这个造句!”

  “大家都在写‘终于’,你瞧瞧你写的什么?‘每到冬天,妈妈都给我裹上厚厚的棉袄’!我知道现在很冷,可是林知同学,让你写的‘终于’你写在哪里了?”

  小小年纪的孩子,还不懂什么叫做‘公开处刑’,但听着老师复述林知写下的答案,全班都哄堂大笑。

  只有林知,站在课桌前,有些茫然无措地握紧双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原来,不是把老人说的话都划下来啊。

  原来,不是用‘冬天’造句呀。

  “好了,问题我也帮你指出来了。林知同学,你带头,和大家一起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一遍,然后课后自己再用红笔修改好争取答案,交给老师。”

  语文老师也不欲在课堂上多揪着林知的错不放,给了他一个改过的机会。这篇文章寓意不错,她便想着让全班一起重新读一读,温故知新。

  可是她等了好一会儿,都没等来林知的开口。

  “怎么?没带头朗诵过课文?”

  语文老师皱起眉,“有两个孩子…… 预备,起!”

  “有、有两个孩子,一个喜、喜欢……”

  林知掌心渗出了汗。

  他眼前一片模糊,纷繁杂乱又令人眩晕的字符跳动地比以往都要快,只能努力睁大眼,辨识着试卷上的字。

  “一个喜欢音乐,想当…… 弹琴家…… 一个、一个爱好美术,想当…… 画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