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他只能安慰自己,千金散尽还复来嘛,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傍晚,忙碌了一天,林逸秋终于把事情都做完了。他跟刘季年来到跟知青们约好的地点,搭上了坐往返乡的拖拉机。

  出来放了一次风,知青们的性子都活跃多了。本就是二十左右的花季年龄,却一直被各种农活拘着,今天才算是解放了天性。

  一路上大家都是欢声笑语,快活地聊着今日在县城的所见所闻。

  有个女知青见林逸秋大包小包的,不由开口问道:“林同志,你这都买了些什么啊?”

  “都是你们要的,回去好好看看!”说着他把单子递给了李招红:“这里是账单!”

  李招红大致翻了翻,惊呼道:“哎呀,林同志你也太厉害了,这些东西比我们自己去买还便宜呢!”

  “也不是我厉害,这些东西都是小刘村长挑的,你们要谢就谢他吧。”林逸秋这话也不虚,他把刘季年支走跟邹经国聊了会儿天,等他出去的时候,刘季年已经挑了很多东西了。

  放脏了的热水瓶、搪瓷盆,快过期的洗发膏、香皂,看着很旧的棉鞋等等都是他挑的。

  邹经国说不心疼是假的,毕竟很多库存洗干净又可以用了,之后林逸秋又挑了一些只是无伤大雅的小瑕疵品,差不多快把邹经国的库存给掏空了。

  占便宜这事儿这放以前林逸秋想都不敢想,毕竟他本人就最讨厌这种行为,但是形势在这里,钱包在这里,他林大公子也不得不低头啊。

  一众女知青盈盈笑道:“多谢小刘村长。”

  “没想到小刘村长还是个精打细算的。”

  “而且心也细,买了好多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刘季年腼腆地笑了笑,他倒没觉得自己做了多大贡献,只是大家都谢他,反倒让他手足无措。

  女知青们看他这样,也笑开了,她们从一开始被刘季年的颜值吸引,再到被他冷漠以待,这些年都习惯了,没想到人家就不是个冷情冷性的人。

  这样能为大家考虑的人做村长才叫好呢,刘大斌虽然负责任,但到底年纪大了,对她们知青忽视多于轻视。

  林逸秋为了解救他,只能出来吸引火力,他从包里把照相机掏了出来。

  有眼尖的第一个看见:“是相机!”

  “是我们今天在车站看见的相机?!”

  林逸秋含笑道:“是啊,要不要试一试。”

  女知青们都顾不得矜持,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要!!!”

  “怎么不要?”

  “天哪,这玩意儿这要不少钱吧!”

  林逸秋看众人这一反应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大家听我说,我是这么想的——”

  林逸秋现在很有领导气场,所有知青都听他的话,他要发言立刻就没人开口了。

  “这个相机是我今天私人出资购买的,所以相机的使用权全权属于我林逸秋本人。”

  知青们很多也是家里条件很差甚至吃不饱饭才来东北的,听见林逸秋竟然一个人就能买下这么贵的相机,所有人都惊呆了。不过想想也是,他虽然管着生产队的钱袋子,但十二分队账上有多少钱,他们还不清楚吗?每年能自负盈亏就不错了。

  “我之所以买下这个相机,主要是想记录一下大家的知青生活,还有就是上台表演结束以后,我们可以拍个合照留作纪念,这些都是免费的,也算是咱们知青们的一个小福利。但是我买下它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想创收一下,我想在咱们村里开个小照相馆。”

  “福利?那我岂不是也可以免费上照了?”

  “要开照相馆?”

  “咱们刘家村也能开得起这个?”

  眼看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照相馆上头,林逸秋笑眯眯地开价:“一张照片一块钱,你们看怎么样?如果你们私人要找我拍照,一律半价。”

  “半价?那我们不是只需要五毛钱嘛?”不少爱美的女知青已经开始琢磨了,五毛钱的话虽然有点小贵但并非拍不起。拍了照片再花两分钱买张邮票寄回老家去,那多风光呐。

  但是很快众人又有了新的顾虑,比如说:

  “五毛钱倒是还好,一块钱是不是太高了?”

  “要是拍的不好怎么办?”

  “我会用相机,不会拍的不好,如果真的拍得不好肯定是会给你们重拍的。”林逸秋解释说:“而且拍照不是不需要成本的,你们看城里的照相馆都是有布景的,那我们肯定也要布一个,胶卷服装等等,全都是要钱的,你们说呢?”

  “那这样算起来好像也不贵啊。”

  “可是我还是怕老乡们拍不起。”

  用几天的工资拍一张照片确实奢侈,但是林逸秋懂得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人人都能拍到,人手都有的照片就不值钱了。而且盲目降低价格反而会惹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明码标价也可以杀退很多爱占小便宜的村民。

  他们到底拍不拍得起,有多少人来拍,林逸秋对此反而很乐观,反正相机又不是消耗品,胶卷才是。生意好,多拍点,生意不好,少拍点,相机始终在他手里。他开这个照相馆除了赚点小钱以外,更多的也是想利用这个疏通关系。

  “咱们又不止拍刘家村王家屯,红河生产队有十二个分队呢,而且还有别的分队呢!这就需要大家多帮我拉点生意了。”

  “可是我们也不认识其他生产队的人啊,这生意要怎么拉?”

  林逸秋做了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别忘了,马上就要元旦了,你们忘记国庆汇演了吗?”

  国庆汇演?这跟国庆汇演又有什么关系?

  刘季年简洁精炼地补充了一下:“牛家庄。”

  林逸秋跟刘季年抛了个眼神:你懂我!

  大家回过味儿来了:对头,她们之前在牛家庄表演,换来了不少红砖甚至盖起了新的知青所!也就是说,只要像在牛家庄表演一样,去别其他地方表演,那自然而然的,她们就可以获得关注度趁机宣传一下照相馆。

  而接下来有元旦、小年、春节三个节日,想到这里,大家呼吸声都重了不少。

  林逸秋笑眯眯地说:“你们说,如果把《孙丁宝下乡记》下半场排练出来,牛家庄那里还会不会再邀请咱们去表演呢?”

  “那必须的啊!”

  众人心道:高啊!论段位还得是林知青!也不知道他这脑子是怎么长得,怎么竟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回了刘家村,林逸秋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这本疑似宋稿的本子去找解先生。他想,且不论这东西是真是假,先生看了肯定高兴。

  而解先生的心情与他想的如出一辙。

  解春山颤抖着手,小心翼翼地合上书籍:“我也不懂鉴定古书籍,不过这本子少说也得有个百来年历史了,你们花了多少钱?”

  林逸秋:“您猜猜?”

  解春山捋了捋胡须:“嗯——”

  “怎么也得二十块钱吧,不过要是假的,就不好讲了。”

  林逸秋也没卖关子:“哈哈哈,先生猜的不对,才五块钱。”

  解春山微微惊愕:“五块钱?才五块钱?那便买个清复本也是值了。”

  惊愕过后,解春山又是重重叹气:“唉。”

  刘季年蹙眉:“先生不高兴吗?”

  林逸秋拍了他一下:“先生哪是不高兴,先生是叹息这世道不清朗。”

  林逸秋不知道该怎么宽慰他,只能捡一些今天进城的趣事儿逗他,解春山这才脸色好起来。

  林逸秋想用新的节目吸引牛家庄人(最好是把他引荐到别的生产队或者农场里去)所以从牛棚回知青所以后,便马不停蹄地安排众人开会,趁机让大家又把节目排练起来。

  好在现在农活都忙完了,知青们有很多空暇的时间来排练节目。

  这时候不知道谁提了一句,要给他们这个演出团取个名字。

  林逸秋眼前一亮:“好主意啊!我看城里只要放电影,影院门口必然会挂上海报,上面写明主演名字剧情等等,咱们的节目也不差,这声势也得搞起来,那取个名字也必不可少。”而且还可以更好打出名气。

  有人提议道:“那不如我们就叫红河宣传队吧!”

  这个宣传队诞生于红河生产队,叫这个名字也无可厚非,可林逸秋私心里觉得不太妥当。

  很快就有人反驳说:“不行,红河生产队有那么多分队,谁知道我们是哪里的?”

  “那咱就加一个十二分队如何?”

  “你怕不是忘了,十二分队是他王根生的分队,可不是咱们的,就他那样对咱,还想分享咱们的胜利果实?”

  “就是,给他做脸面干嘛?”

  “说的有道理!”

  “绝对不行!”

  王根生对他们如此刻薄,他们可不能让王根生占了一点便宜去。

  “那就叫知青宣传队怎么样?”

  “那更不行了,天底下知青那么多,谁知道咱们是哪里的,怎么也得取个独一无二的名字啊……”

  “独一无二?那就刘家村宣传队?”

  “这名儿太土了吧。”

  “咱们本就要贴切老乡,要我说这个名字就不错。”

  看着众人议论纷纷,林逸秋出来打圆场:“咳,咱们虽然是要贴近乡邻,但我总觉得咱们也不会一辈子都呆在刘家村,如果有朝一日我们能去别的地方表演,再叫这个名字就不合适了。”

  确实,众人被林逸秋话语中勾勒的未来激得心中一荡,不禁心生幻想。

  如果有朝一日,他们真的有了更大的舞台会如何呢?

  有人不禁抱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叫什么好?”

  脑海中灵光一闪,林逸秋说:“不如叫寻梦艺术宣传队吧!”

  众人回味着这名字:“寻梦?寻找梦想?”

  林逸秋坚定地说:“没错,即便是在如此的环境下,依然要坚持寻求自己的梦想。”

  “这名字好!”

  “咱们可不是在这农村寻找梦想,寻找出路吗?”

  因为暂时也想不到更出彩的名字,所以林逸秋的意见被少数服从多数给通过了。

  至此寻梦艺术宣传队正式成立。

  林逸秋清了清嗓子:“既然咱们这个宣传队也成立了,那么该有的规矩我也得说说了。”

  “首先,万万不可以有之前那种罢演的事情上演了。如果再有这种事情发生,直接换角,以后也不用参演了。”

  林逸秋没有明说是谁,但是众人都知道说的是李健康上次临时辞演《白毛女》里黄世仁一角,纷纷点头应是。要是一个队伍一点规矩都不讲,那不成了一摊散沙?没多久就要散了。

  “其二,分工明确。咱们这个寻梦宣传队就要开始正式创收了,上次得的红砖是大家一起在用的暂且不提。以后要是还有类似的演出机会,那肯定是根据角色的不同,获得的报酬也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分工明确。”分报酬制度也是考虑到如金喜、陈铮这类不属于知青队的演员的辛苦费,上一回他们就没有拿到任何报酬。

  一听宣传队创的收益要分到给个人,大家都激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没错,主演拿主演的钱,配角拿配角的钱。”

  “可谁不想永远做主演呢?”

  “但是我怯场啊,那我恐怕要永远打杂了。”

  “大家稍安勿躁,我在这里提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关于角色的选择,我觉得要投票表决加毛遂自荐加竞争上岗,顾名思义,首先你要自我推荐然后跟同样选择这个角色的人竞争,如果不分上下那就投票表决,绝对公平公正。”

  “同时,同一个人不可以担任两部以上作品的主演。”这也算是有了个限制,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挑大梁的时候,林逸秋还会把作品限制在两部之内。

  “最后就是其他的岗位,并不是说它们就不重要,他们就是队伍里的螺丝钉,缺了一枚都不行。一个节目的好坏,除了台前的表演者,幕后工作者同样是重中之重,所以不是说上不了台就不重要、赚不到钱了。所以大家都不要沮丧灰心,每个人都会有机会的。”毕竟大部分人都还是普通人,不是都拥有表演天赋的,林逸秋这话算是一针强心剂,打给能力平平的人,希望他们也不要因此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