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皇帝的首肯后,夏安阳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开始选址,准备筹建发电厂。

  另外,火车项目,皇帝过目之后,虽然挺不满意的,但是最后还是在夏安阳的一再劝说下,妥协了。

  这火车想要在都城内铺设轨道,基本属于不可能的事儿。

  都城的房屋街道本就拥挤,再加上行人车马来来往往的,根本挪不出什么地方可以让皇帝搞什么火车轨道。

  游乐园小火车的轨道,自然拼接起来方便,毕竟车头就那么点大,重量有限,不用考虑沉降位移等等情况。

  但是真正的火车,可不能跟搭乐高积木似的那么玩。

  这事儿压根就没皇帝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光拆人家的屋子,预估下来都得百万两起步,这还不算筑轨,打桩,修地基之类的价格呢!

  皇帝真要想在都城修建一条火车铁轨,夏安阳给他算了算,没有两百万两,根本下不来!

  虽然皇帝也想自己出门就有火车坐,但是在看到在都城搭建火车轨道的预算之后,他觉得去都城郊外坐坐,也不是不行。

  都城郊外的火车站,设计图上来看,搭建的离城门不远,一路往北,按照五十万白银的预算,车轨差不多能修到西州和中州的交接处,工期目前预计为三年。

  原本只是想搞个火车自己坐着玩的皇帝,也不知怎么的,在夏安阳的蛊惑之下,点头同意了这北线火车的一期工程。

  一万两的预算,也直接变成了五十万两.......

  为此皇帝足足哀叹了半个来月,直到姜洋送来了二季度的煤矿收益,憋在他心中的这口气,才算是喘匀了。

  而有了预算的夏安阳,忙得恨不能拔出两撮毛来,变出七八个自己来。

  好在崔承允看他一边要找地方建发电厂,一边还要出门实地走访火车轨道铺设需要途经的地方,便主动承担了督造武器的职责。

  陈娉婷虽然大着肚子,但却还是闲不下来,从崔承允手上接下了不少差事。

  在都城的这三人,虽然忙碌,但是倒也算是互相配合的还不错。

  ..........

  时间很快到了七月里,远在边疆的新都,也进入了建设工程的忙碌高峰。

  新都的城墙建设过半,军府衙门,也终于排上了工期,准备开始打地基了。

  这军府衙门,配置比县衙略高一些,但是基本也是分为前堂中堂和后堂。

  前堂办案,中堂办公,后堂是知军的内院。

  此外,军府西苑,还有个牢房,东苑按照大荣的制式来说,一般都是衙门的马厩车房,皂吏一般都呆在西苑。

  不过因为新都还有防御北蛮,守卫边疆的职责,所以新都的衙门,比一般的州府衙门还多了个校场,夏兆丰已经跟陈虎谈好了,开府之后,民壮班他就不再招录了,到时候就从肃北军那里调拨一批人到军府衙门就行了。

  至于别的皂吏,文吏,捕快等等的人,到时候夏兆丰就准备在八方县招募。

  夏兆丰手底下目前还没有幕僚长,所以他都是带着俩小舅子,忙东忙西的。

  这俩小舅子,别说,人看着不怎么聪明,但是在县衙当差也两三年了,办事儿倒是还挺利索的。

  只要夏兆丰有具体的吩咐,两人总能把事儿办妥。

  可是没吩咐的事儿......两位舅舅大概率会直接略过。

  好在夏兆丰也知道这两人的脾气,他们这两位,都是勤快人,偷懒是肯定不会偷懒的,只是办事儿不爱自己动脑子。

  鉴于此,夏兆丰便派了二人监管起了衙门的建造,需要筹算的他们不行,看人家干活是真出力还是假出力,那是很有经验的。

  毕竟他们在富丰庄,那是下了衙都得被老爹被抓去干活的角色,谁的锄头扒的深,谁的铲子铲的多,他们是一看就能明白的。

  眼看着衙门都要开始修建了,但是夏兆丰现在除了两个小舅子之外,手底下是一个人都没有,左等右等,这都等了好几个月了,还是音讯全无。

  照理说,这军府的官员,除了夏兆丰这个知军之外,跟州府一样,也得有同知,通判,经承,经历,推官,检校等人。

  按照大荣朝,不成文的规定,一般七品或者以上官职,得吏部直派,从七品往后,由衙门自己找了当地的举人补缺就行。

  可现在夏兆丰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新都是刚筹建的,别说读书人了,目前连个人口都还没呢,哪怕是他往肃州要人,可肃州.......也没人啊!

  要知道前几年肃州多划了几个县,不会吵闹,没有背景的县令,现在都还是光杆司令,连个主簿都没安排上呢!

  所以夏兆丰想要人,哪怕只是几个没有官职的文吏,也都轮不上他。

  而有品级的官员,吏部那里,左寻右找,也找不出什么合适的人选可以往新都送。

  .......谁家做官,得流放三千里啊?

  有点儿本事的人家,肯定不愿意去,没本事,为人差的,吏部也不敢往新都派啊。

  到时候要是惹恼了陈虎,陈虎再在皇帝那里告个什么黑状,那吏部的人还过不过了?

  夏兆丰也不知道,自己这个草台班子要什么时候才能搭建起来,反正现在,他就只管从肃北军借了人,把基建搞起来就是了。

  新都忙的不行,而八方县内,比这七月的太阳更火热的,是富丰庄收土豆的现场。

  “夫人,照这么下去,咱们库房再有两天就堆不下了,您看这......”阿芳捧着个册子,找到了正在外头看土豆品质的夏安茹。

  “好办!”夏安茹抬头看了眼正在不远处维持秩序的李大年,然后朝他招手,“大年叔!!找你有点儿事!”

  李大年听得喊声,跟一起巡逻维持秩序的人打了个招呼,便颠儿颠儿的往夏安茹这里跑。

  到得夏安茹跟前,李大年呵呵笑道:“安茹啊,要说你们富丰庄真是不得了!

  前些日子才有卖羊毛的排队,我还以为那人就算多了。

  没想到,这卖土豆的比卖羊毛的还多出三四倍的人。

  安茹,如今你做了将军夫人,生意都做大了不少啊!”

  “呵呵呵呵,那也多亏了大年叔你们这些乡亲们的信任啊!”夏安茹笑答,“对了,您家今年卖土豆吗?”

  “卖啊!”李大年朝后头一指,“我二儿子,三儿子,我婆娘,我大哥家的,我爹,还有......”

  “哟,这可怎么说的!阿芳,赶紧的,去喊了大年叔家的直接去厂子里卸货,土豆都按一等品算钱!”夏安茹说完,冲李大年笑了笑。

  阿芳应声就朝李大年家排队的家人跑去。

  现在吃饱饱收土豆,都是按照一等二等三等来算钱的。

  一等一斤一文,二等三斤两文,三等五斤三文。

  土豆品级不同,用处也不一样。一等用来炸土豆片,二等炸土豆丝儿,三等碾碎了做土豆薄饼,咸甜都有,也很受欢迎。

  这么分级收土豆,虽然账面比较复杂,但是如此倒也帮夏安茹省下了不少原料成本。

  李大年一听自家的土豆都能按一等算,那确实是很不好意思,“那什么,那多不好意啊!安茹啊,你有啥用得上大年叔的,尽管开口!”

  就,不好意思是一回事儿,能多卖点钱,李大年也不会拒绝。

  夏安茹咧嘴一笑,“大年叔,我就想借了你们县衙的粮仓用用,就借两个月,保证征粮税前就还。”

  “那还不简单?瞧瞧!”李大年掏出一串钥匙,“早说啊,早说我就让人直接去县衙粮仓排队了,郑大人出去之前,把仓库钥匙都交给我了,主簿那边我去说一声就行了。”

  能来肃州做主簿的人,一般来说,要不就是没家底,要不就是没人脉。

  而他们八方县的良主簿,是家底人脉都没有,所以才会被派到这个地方来的。

  虽说八品的主簿,也是个正经官员,但是面对李大年他们这些个本县的衙差,良主簿还是很会给三分薄面的。

  俗话说的好,强龙难压地头蛇,更何况,这良主簿只是一条路过的蚯蚓而已,所以借个仓库之类的事儿,李大年心里头有数,肯定没啥问题。

  “那行!”夏安茹也是个爽气人,“那您把后头这些人,就都直接带去县衙粮仓,我马上派人去过磅算钱!”

  “好嘞!”李大年把钥匙往腰间一别,开始朝后头的人喊:“来来来,都跟本捕头走,这儿没地儿堆了,想要今天卖掉土豆的,都跟我来,别乱啊,谁乱谁给老子滚蛋!!!”

  看着送土豆的队伍都跟着李大年走了,嗓音嘶哑的乔氏,总算是喝到了一口水,“安茹啊,你收了这么多土豆,可怎么办啊,这谁家天天拿土豆片当饭吃啊?这玩意儿能卖得完吗?”

  “舅母放心,咱们这都欠货了,没有卖不完的土豆片,只有干不动的老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