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358章 黄粱一梦不自知
  次日一早,陈虎选了两个口齿清楚些的主犯去了趟府衙。

  然后在府衙门外,让主犯说了自己散布谣言的原因。

  两人交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他们两人是商户,在肃州进了干果皮子等货准备去南方贩卖,但是由于城门封锁出不去,而且又不知道得封到啥时候,所以就想方设法的制造谣言,引起恐慌,准备把惶恐不安的百姓当枪使,帮他们冲开南门,他们就可以趁机跑路.......

  至于封锁城门的原因,陈大将军也一并稍稍解释了一下,“西州有豆yi,太医院和禁军已经进入西州,咱们肃北军随时准备支援。紧闭城门,也是为了大家好。

  最后,本将军劝告诸位一句,妄议天子,那是重罪,若是再被本将军发现有这样的人,那本将军再次承诺,必定会把你们带去皇上跟前,让你们在死之前,见识一下什么叫天子之怒。”

  百姓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人耍了。

  其实泰平城,除了封闭了东门的一片区域,其他的事情基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古代嘛,不似现代一般,物资往来那么频繁,封城也就三四天的工夫,老百姓自己感觉到的生活变化其实并不大。之所以恐慌,主要还是因为那些言论听着怪吓人的。

  如今既然陈大将军都特地出来解释清楚了,大家这心头还是稍微安定不少的。

  而且人嘛,多少都有些鸵鸟心理。

  既然简单又合理的逻辑,可以解释当下的状况,那么大部分的人就不会再去追究逻辑上的完美,与对现状更复杂的解读了。

  当然,也有一小撮不相信的,依旧私下讨论着陈大将军肯定是忽悠他们的,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但是那些个嘴,却不敢再翻来覆去的叨叨那些无稽之谈了。吃瓜而已嘛......搞出人命来就没意思了哈。

  城中的苍芷避瘟香,在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也从侧面很好的证实了,相信陈将军话的人,还是多数。

  一场潜在的危机,便这么消弭于吵吵闹闹的两个戏精手中。

  ............

  都城。

  “肃州那里的人,都安排妥当了吧?让他们千万小些,别到时候功亏一篑。若是这些人被查出来了,再想送人进肃州,那就不太容易了。”

  皇后一边用镊子喂着一只牡丹鹦鹉,一边问站在她身边的嬷嬷。

  那嬷嬷躬身回道:“昨日收到飞鸽传书,泰平城内,已经蠢蠢欲动,相信再过个三四日,等老将军的人到达肃州南城门的时候,城里肯定已经乱了.......”

  谢家军自然不能光明正大的派了大部队去肃州,毕竟现在朝中以郑智渊为首的几个老臣,盯太子盯的非常紧,他们手中有皇帝的圣旨和玉玺,太子又不监国,所以一切都得谨慎。

  所以这回谢家军只出了一万多的兵力,再加上还在西州的禁军八九千人,若是硬碰硬,肯定不是肃北军的对手。

  所以皇后便想起了,他们安排在肃州盯着姜洋的几个人。

  只要这几个人在城中挑起乱子,然后再趁乱开了防守较为薄弱的城门,谢家军就能快速进入泰平城。

  他们还准备了一队人马,手持西洋火铳,到时候就是专门奔着北安王和陈虎而去的。

  如果俞王的确在肃州,那到时候俞王也会被他们一并拿下。

  只要这几个人没了,太子离登基,也不远了。

  这事,皇后觉得是天佑太子,要不是因为要调查姜洋的去向,他们的确也没有往肃州安排人手的想法。

  还真是......天赐良机。

  皇后对于老嬷嬷的回答很是满意,慢悠悠的把手中的镊子递给了一旁的宫女,然后优雅转身,“呵呵,那本宫就等着我儿登基了。去给太子那里送个信,让他莫要焦急,这事在十日内就会办妥,等到三月初,就是我儿的登基大典了。

  另外把本宫才炖的人参黄芪鸽子汤,给太子也一并送去。”

  看来,皇后对炖汤这件事儿,的确很是情有独钟。

  很快,太子就得到了老母亲的消息和一锅的鸽子汤。

  他这会儿也没心思喝汤,便让人把汤送到了侧妃那里去。

  最近几日,在都城的文人雅客之间,突然又流行起了清谈会。

  不过这清谈会,也不是谈过就算了的。

  也不知道哪个不安好心的,还建议擅长笔墨之人,把大家清谈的内容记录下来,张贴于举办清谈会的,文人墨客都很喜欢到访的,流云阁的主殿内。

  然后以文章与笔墨两样,作为比试的项目,各评选出一个头名。

  清谈会一共预计办六期,每五日一期,届时八期的十二位头名,再角逐出文笔总头名,和书写总头名。

  总头名的彩头是郑智渊亲手着墨的一副千山雪景图,与一副河山春景图。

  这又雅,又能结交各路士绅官僚的聚会,办了两期就轰动了文坛,流云阁不得不限定人数,开始删选参赛的文人墨客。诸人只能凭着流云阁发出的帖子,凭帖入场。

  但是比试过后,想要一饱眼福的人,都可以去流云阁阅读临摹清谈会记录下来的文章内容。

  这就引得连不是都城的文人,都得了消息,纷纷赶往了都城,一来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有资格拿到流云阁的帖子,二来嘛也是为了一睹也许会流芳百世的文章与字帖。

  每一期的清谈会,都会有一个主题,由国子监祭酒,崔景山拟题。

  前两期的拟题,分别为孝和忠。

  话题非常的大气,古今圣贤的道理和流芳百世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这么宽泛的拟题,令无数读书人洋洋洒洒,写出了不少锦绣好文章。

  可当太子知道这事儿的时候......气的差点儿吐血。

  这崔景山出的主题,跟直接朝他脸上甩巴掌,有何区别?

  但是,他也不可能去阻止这样的清谈会,因为你想堵住文人的嘴,那他们肯定会更加疯狂的写出更多的文章,或激烈,或隐晦的,让你感受到来自文人的口诛笔伐。

  太子想要光明正大的继承正统,那在登基之前,就绝对不能出现道德上太大的瑕疵。

  他虽已经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但是,没有被世人知道,那就不算事儿!

  所以一听肃州那里已经安排好了之后,太子那畅快的心情,只能用仰天大笑来抒发了......

  都等着吧,他会让陈虎和崔景山,还有郑智渊这几个老家伙,过同一个忌日的!

  ..................

  完成使命的夏兆丰和郑智明,得到了陈将军的夸赞,和北安王的赏赐,还有季宗林哼哼唧唧,不甘不愿写下的免税文书。

  至于俞王,充分肯定了这两位的付出之后,还不好意思的表示,打赏肯定有,就是先赊一下账.......

  回去的路上,夏兆丰却表现得有点儿心事重重,不怎么高兴。

  郑智明问他这又是怎么的不满意了,咋就这么难伺候呢?王爷们现在也挺困难,赏了他们每人一百两就挺不错的了。

  要知道,他们来回加上干活,才花了三天,就赚了一个县令两年的俸禄!这一趟,还是值得的!

  他一个公子哥都不计较了,老农民出身的夏兆丰夏师爷还计较啥呀?!

  夏兆丰苦笑道:“嗨,我也不是替自己不值。我就是觉得吧,老百姓被蒙在鼓里......两头挨骗,有点儿心酸。”

  “哈,那就直接跟他们说,太子造反啦,在城里煽风点火的人是皇后娘娘派来的。

  他们准备做内应,搞乱泰平城,然后帮谢家军开门,好让他们冲进肃州,干掉皇上。

  对了,皇上现在就在肃州,是一路走小道逃来的。

  大荣朝皇帝跟个行李似的,一路还被耷在了骡子上,毫无帝王尊严可言。

  还有还有,他老婆还给他下了毒,差一口气,皇帝就被皇后给毒死啦!

  咱们把实话全说了,然后老百姓,就可以幸福快乐的继续过下去了?!”

  郑智明说完,还鼻孔出气,哼唧了一声,觉得夏兆丰这货多少是有些矫情的。

  就刚才他说的那几点,老百姓哪怕听到一点,估计泰平城就得乱成一锅粥。有些事儿,还真是不知道比知道来的好!

  “我知道,说真话不一定好。”夏兆丰叹气,“我就是觉得吧......咱这些小老百姓,就如同这天上的云朵,飘来飘去的,全凭风往哪儿刮,自己掌握不了什么。”

  “你可拉倒吧,皇上不也自己啥都掌握不了?!你若真想不明白,赶紧的出家,我给你造个庙,也算积德了。”郑智明盘算着,八方县的确需要一点神明的庇佑。

  “那你旁边再造个尼姑庵,方便我和我家娘子相会。”夏兆丰也开始不正经起来了。

  郑智明嘎嘎笑,“那你前院做和尚庙,后院做你尼姑庵嘛,串门还方便呢。”

  两人一路上,互相调侃个不住,夏兆丰那颗无用,却忧国忧民的心,暂且也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