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264章 买买买,囤囤囤
  ......

  夏家父女,到了彭城之后,一路往南,跑了扬州,金陵,苏州,再往南都快跑到海利老家去了,这才准备调头北回。

  两人一路打听下来,粮食果然还是南方便宜。

  中州北部卖两百八十文一斗的白面,苏州才卖一百八十文,就这样,老百姓还哭天抢地,说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听听这粮价,夏兆丰甚至怀疑,当初他们决定去肃州,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还是夏安茹想的透彻些,“江南虽好,可也没有二三十两的房子,一两一亩的田地不是?再说,地方越富,水越深,做买卖的难度就越大。

  江南自然有江南的好,可肃州也有肃州的天大地大,其实在这个朝代,小老百姓到那儿都差不多。”

  “呵呵,你活得倒是比我透彻,”夏兆丰苦笑道:“道理,你爹自然是明白的,不过就是短时间内南北切换,不得不让人感慨。”

  “您不是要把八方县打造成塞上江南吗?主要现在西州不太平,等过几年日子好了,您到时候也搞个商队。

  我看这南北的货,差价的确很高,到时候南北倒腾倒腾,估计还能赚几个银子。”

  “嗯,”夏兆丰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之前看了不少铺子,感觉咱们可以跟以前那蓝宝石冰棍似的,弄个专柜在人家店里,到时候卖出多少,分人家多少钱,人家也没有进货成本,咱们也没有店租人力成本,这样你觉得如何?”

  “好是好,”夏安茹点头,“不过要全面铺开的话,咱们可还得多些本钱。”

  “走~赚本钱去!”夏兆丰拉了下缰绳,赶着夏安安,就往他们之前谈好价格的粮铺去了。

  到得粮铺,因为事先已经来谈过,所以人家掌柜的亲自出来接待了夏安阳。

  “夏师爷来了?呵呵呵呵,来来来,里边请~”苏州的掌柜,说话也自带一股软糯的味道。

  对北方人来说,这吴语地区的人说的话,相当于鸟语,基本没法听懂。

  好在夏兆丰他们本就是南方人,跟这边的掌柜说话,基本没有交流障碍。

  父女二人昨天就来定了二十石的面粉,二石的米,这可是笔大买卖。

  这粮铺,米面同价,掌柜的看他们买的多,还给他们便宜了十文一斗,这价格对于肃州来说,简直是便宜出了天际了。

  夏兆丰呵呵笑着,带着‘儿子’进了门,“掌柜的,就真的只能备二十石面吗?您知道,咱们是县衙来采购的~这二十石,可真是不够啊。”

  “哟~夏师爷,有生意难道我还会不愿意做?”因为看过夏兆丰的路引,所以这个掌柜对夏兆丰也很放心,“这二十石粮,还是我跟同行去调的货,好在您要的是面粉,咱们这儿买的人少些,您要是要二十石的大米,这两三天功夫我都不一定能筹备齐全。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北方大旱,南方大风,收成都不好,粮食是真的紧张。

  若按往年,哪怕是这个时候,米面也没有超过百文一斗的,您瞧瞧,如今一百八十文一斗,都不是随买随有的。

  要说您这......哦,八方县还真是了得,知道这粮食要大涨,还提前出来备粮。

  今年若是夏收秋收收成好,还好些,若是再欠收.....这粮别说一百八了,说不定都能卖到两百八!”

  听完掌柜说的,夏家父女俩对视了一眼。

  夏安茹心想,嘿,老掌柜,您还真说对了,咱们那儿可不就差不多已经要涨到这个价了?!

  二十石的面粉和二石的大米,可不是一星半点,父女俩在码头租了个仓库,跟粮铺的人说好了时间让他们送到仓库就行,到时候他们要坐船走。

  虽然不明白这两个从肃北来的人,怎么会选走水路,但是掌柜的也是过来人,虽不明白,却也不想多问,人家想走啥路走啥路,走天路他都无所谓。

  这还有为啥?要不是码头仓库最便宜,老夏家父女俩也不会往那儿租仓库嘛。

  于是在一天内,粮食便全部送到了码头仓库。收完粮,父女二人把仓库大门一关,便开始了辛勤劳动。

  夏安茹负责把粮食搬进空间,夏兆丰负责在空间里整理收拾,因为进进出出太多次,夏安茹又给自己整吐了。

  不过这娃也是吐习惯了,自己倒是觉得无所谓,就是老父亲看着于心不忍,“安茹,你要不然......”

  “我不用休息,赶紧搬完吧。”夏安茹坚强的说道。

  老父亲心里一个咯噔,好险,他刚才其实是想让女儿再坚持坚持,把东西搬完就能休息了,还好~~女儿的嘴比自己的嘴要快,不然肯定得被女儿吐槽没良心。

  父女俩折腾了能有一两个小时,终于把东西都整理好了,然后便匆匆赶路,准备到下一个城镇,再继续买粮。二十石,才哪里到哪里。

  因为要买的粮,的确不少,他们便不想在一个地方采买,免得引人耳目,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不好了。

  于是父女俩一路从苏州,买到扬州,再买到金陵,总算是把该囤的,和不该囤的,都给囤满了。

  家里的银子花光不算,连带着崔承允给的万两银票,都只花剩下了千两。

  “完犊子,”在离开江苏路的前一晚,夏兆丰才开始有了危机意识,“这么说来,咱们岂不是创业还没成功,反倒是欠了万两银子了?”

  “这都花完了,您才想起来?”夏安茹倒是显得很笃定,“不过咱们手里头的粮,带回肃州卖,直接翻倍赚。”

  “对,”夏兆丰当即决定,“走,趁着还没离开江苏路,咱们把最后一千两也花了,到时候卖粮食给郑大人,咱们也不多赚他的,就卖他二百文一斗~!”

  在肃州卖粮,肯定不行,毕竟抢了向家的生意,夏兆丰也没啥后台不是?

  可把粮食卖给郑大人,赚点儿辛苦钱,顺便还能充盈一下八方县的粮仓,何乐而不为?更何况,他卖的,比人家还便宜不少。

  两百文,根本不是友情价,简直是亲情价。

  父女俩一拍即合,就这么的,把手里头的钱,花剩了百来两银子。盘缠,多少还是得留一些的。

  面粉,囤了粗面和精面两种,作为南方人,大米也囤了不少,但是大部分都是类似于糙米的,粗加工大米,什么碧梗米之类的,夏安茹觉得他们倒也不用那么奢侈。

  另外绿豆黄豆赤豆啥的也囤了一些,果树走过路过也买了一些,毕竟那个果树林,现在就像个秃子似的,看着很是萧瑟可怜,夏安茹不忍心她的树林是个秃子。

  父女俩是竭尽所能的,把东西堆在了空间里腾出来的一亩蔬菜地里,最后钱用完了,空间也正好填满,堪称是一次完美的囤货。br>
  等父女二人再次穿过中州,到得西州境内,已经是二人离家的第二十三天了。

  跑的地方太多,买的也太多,时间上就把握的不那么精确了。

  蹲在官道边,已经蹲了小半个月的武义,看到夏兆丰赶着马,缓缓的从地平线上升起,他激动得简直要扑过去。

  “嗨~~~~夏师爷~~~~!!”武义蹦跳着朝夏兆丰他们挥手。

  在武义不怎么特别长的人生中,还是第一次如此热情的跟人打招呼。

  哪怕回乡探亲,他都没这么热情的招呼过他爹妈。

  赶车的夏兆丰倒是一愣,朝旁边眯着眼睛,还人畜不分的,女扮男装的女儿说:“是崔承允身边的,那个走路有些O型腿的那个~”

  “武义?”夏安茹心里咯噔~咯噔~咯噔噔~~

  完犊子,武义出现在这里,难道是为了等他们?那是不是意味着......自己跟崔承允扯谎的事儿,应该是瞒不住了?

  那可不就是瞒不住了!

  这都二十多天了,别说崔承允那里瞒不住,连姚家那头,姚蓉都顶不住了。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虽然骗了崔承允,但是她不也没去干什么不正经的事儿吗?她为啥要那么心虚?

  夏安茹越想越是这个理,于是她挺了挺脊背,劝自己万一有争执,咱输了个头不要紧,气势这块绝对要赢。

  待得夏家父女的马车停到了武义跟前,武义上前道:“夏师爷,夏姑娘,在下是奉了崔大人之命,特在此等候二位~二位.......就买了一车粮吗?”

  “没有没有,”夏兆丰很真诚的解释道:“因为买的粮食比较多,所以商家会分批送去八方县,咱们还雇了镖局押送。因为怕家里头人担心,所以咱们俩先回来了。”

  这解释,乍听起来,倒也没问题。

  可武义还是忍不住心中感叹,心好大的父女俩啊!

  据说他俩得买万两的粮食,他们倒是好,直接做了甩手掌柜回来了~~不知道的还真觉得这二位家里头有万贯家财,才会对那么多粮食毫不在意。

  不过既然请了镖局,那问题应该也不大。

  “既然如此,那我们是现在就出发回肃州吗?”武义现在就想赶紧的回去,他都蹲这儿小半个月了,人都味儿了~

  说完话,他还下意识赶了赶身边若有似无,一直围着他的一群苍蝇。

  夏家父女也不想在西州再耽搁,于是跟武义说了声现在就走,一行人浩浩荡荡就往肃州而去。

  三日后,众人到达肃州。一路上因为有肃北军护送,声势搞的有点儿大,所以什么小蟊贼,小盗匪,那是一个都没遇上。

  至于什么山贼大盗啥的~~谁会在西州打劫啊,这不擎等着饿死吗?所以也是一概没有。

  这回程,倒也算是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