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场暂时停歇了半天的大雪,从初一开始,下下停停,一直持续到了正月十五,才渐渐小了下来。

  肃州进入了严寒。

  街面上的铺面,和曾经热闹的大集,都停了。

  被大雪压塌的民房,越来越多,受灾的百姓都被集合到了县城,郑县令把他们分批安排进了还县学和还未建造完毕,但是勉强已经可以使用的慈济堂内。

  好在八方县人口少,总共也就五六千人,哪怕需要安置的人口有十之二三,县学和慈济堂倒是勉强可以容得下这些灾民。

  夏兆丰他们这些衙门里办事的人,早就被喊回去安置受灾百姓了,而姚蓉在正月初五那日也已经带着夏安茹去了五味斋暂住。

  什么都能耽误,可这军队的干粮却是大事儿,绝对耽误不得。

  也好在五味斋的工人都住县衙粮仓,所以哪怕上工还得带个铁锹开路,也没人缺工。

  不过就五六百米的距离,没路现铲一条出来都可以。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五味斋的工人上工!

  赵头儿他们几个打井的,也被困在这八方县出去不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们又得了衙门的资助,所以便在粮仓门口起了两口灶。

  灶里头二十四小时滚着热水,既能取暖,进屋的人也能喝口热乎的暖暖身子。

  郑二夫人虽是个古板之人,可这古板之人,却也有古板之人的好处。

  既然这会儿郑智明都是八方县令了,那救助百姓,自然是父母官必须要做的事儿。

  所以作为县令夫人,她每日都会让人往几处安置点送点儿粮米。

  送的虽不多,毕竟县衙里头粮食这会儿也缺,每处每日不过两斗米,要说吃饱,那肯定是杯水车薪,但是把米扔进水里头滚着,每日能喝上几碗热乎乎的米汤,灾民们也知足了,说就这光景,能混个肚暖水饱,不冻死在外头就已经很不错了。

  五味斋里头,每日也往各处会送去些烤饼包子之类的干粮,东西也不多,基本每户才能得一份。

  但是如今出去的路已经被大雪覆盖严实了,粮食已经很难买到,五味斋好歹算是提前囤了粮,所以才支撑到现在,能每日拿出这些来接济灾民,就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烧火用的柴草......引火暂时用牛饲料,烧火暂时用了灾民家里头塌房搜罗回来的木料,郑大人说了,以后他们塌房的人家,每家每户盖房子,都可以跟县衙借钱,所以那些本来就不能再用的破烂木头,烧了也就烧了,基本没什么人反对。

  虽然偶有因为米汤有没有兜底撩,包子分大了分小了等等,鸡毛蒜皮的事儿而吵架的人,但是劝架的人也不少,几处安置点,又有衙门官差每日值班巡查,所以总体来说,八方县的灾民安置,还是比较妥善的。

  八方县的冬天,虽然困苦,但是因为县令还算愿意管事儿,所以倒还算可以勉强苟住一条小命。

  至于什么春耕存粮之类的事儿,现在也没空考虑这么多了。

  远在泰平城的季州牧,也跟自家师爷感慨,“你说各处都报了要赈灾粮,冻死了多少人,八方县倒是一点儿没动静哈?这郑智明看来的确有些本事,不愧是郑丞相的弟弟。”

  师爷都不想解释这事儿,“您又不是不知道,郑县令,是贴钱做的县令,这人怪的很,不能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待他。”

  “大人!!大人!!北安王来了!!!”有小厮突然飞奔进了季州牧的大书房。

  季大人一下子慌了神,“你们拖住王爷,我~~我先走了!!”

  苦啊!一个州牧混成这样,要不是还得养活一家老小上百口人,这官他真的不想干了!

  .................

  留在五味斋的夏安茹,每天必须要干的事儿,除了帮老母亲一起改良小饼干,搞点儿新产品外,还得每天铲雪。

  以前,她有同学去加拿大留学,每每抱怨每天铲雪铲到崩溃大哭,夏安茹还觉得不能理解。

  毕竟是南方沿海省份长大的小孩儿,看个雪还得特地跑去东北,所以在她的观念里,铲雪是一件非常好玩儿又有趣的事儿。

  可真轮到自己每天锻炼肱二头肌了,姐就崩溃了。

  “不干了!!!”手都铲麻了的夏安茹,把铁锹往地上一扔,“我去烧水,我要把这些雪都融掉!”

  真的不是她偷懒,而是除了铲雪,她还得伺候农田,每天还得除草浇水,再粗的蜡烛,也经不住几头烧吧?她就没见过哪个零零后,一天得干那么多活!

  生产队的驴,都没她这么勤快。

  “祖宗~!”铲雪铲的也满脸通红,腰酸背痛的姚蓉无奈喊道:“这么冷的天,这雪融了不就成冰了?你打算在院子里开溜冰场啊?”

  “那要不然叫人搭个棚儿吧!”夏安茹凭本能拒绝铲雪。

  “这雪大的,把人家屋子都压塌了好多,草棚子不出半天肯定得垮。”姚蓉说着话,也停了停手上的活,站着捶了几下腰,抓紧喘口气。

  最后,夏安茹还是罢工了,她还得省点儿力气捯饬她的田地呢。不过她倒是还算有良心,在院子里插了块牌子:小心地滑。

  目前就这么着吧,等开了春,她一定要让老父亲造个巨大巨大巨大的室内工厂,不然这肃州的冬天,真是太难过了。

  老姚家倒是除了得去衙门干活的四舅五舅之外,别的几个都待业在家。可手头上的活,却也有不少。

  因为绣工都被大雪堵在了村子里,手工活就全落到了姚外婆和两个媳妇头上,而三舅双五则带着大哥二哥,赶制着开春之后要用的小饼干盒子。

  这玩意儿说简单也简单,不过是用藤条编织就行,可说难也难,这大小样式,夏安茹都有要求,得做的整齐划一,简单大方才行。

  家里头那些个羊啊兔子啊,倒是还有宋管事带来的两个人帮忙,也算是让老姚家腾出了空,搞点儿三产。

  严冬,老百姓日子不好过,用姚老八的话说,家里头那么多吃闲饭的,真是不搞点儿外孙女说的三产,大伙儿就只能赶紧到门口去站着,喝西北风管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