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230章 无巧不成书
  回到北营之后,崔承允就重新投入到了忙碌的开矿准备和布防任务中去了。

  这一忙,便一直忙到了大半个月后。

  当然,期间因为宋管事,拉稀,发烧,崴了脚,摔了马等等之类的意外,所以他倒也去了富丰庄五六七八次吧。

  三白还扯着宋管事要给他算算流年运势,还劝他要不算了,还是搬去县城住得了。富丰庄好像的确跟宋管事的命格相冲。

  可在宋管事每天找三白化煞,且每张符咒愿意给三白三十个铜板之后,三白又说,得亏宋管事住进了富丰庄,这人要是住在别的地方,那第二天可能就嗝了。

  至于为何找出煤矿的三白大师,还能为三十个铜板而折腰?当然是因为煤炭还没开始卖,奖金还没到位呗。

  不过有某位白目的二舅,还要破坏可怜的三白大师的生意,“那为啥宋管事以前住都城,就没啥事儿?”

  对此,三白的解释是,“都城~那可是皇上住的地方,跟咱们这儿能一样吗?那地方有龙气!再说你怎么就知道宋管事在都城没天天烧香喝符水呢?”

  宋管事表示三白大师说的一点儿没错,以前他一天喝三顿符水,三天不喝就出事。

  听完全程的夏安茹,为宋管事的敬业鼓掌。

  这人吧,受的这些伤,连直男夏兆丰都瞧着有些蹊跷了。

  而且每次这人只要有点儿风吹草动,都得差人去跟崔承允说,而崔承允呢,也会第一时间跑来看望。

  这哪里是自家管事啊,哪怕是亲爹,很多儿子也做不到这么孝顺!

  夏兆丰觉得,这里头肯定有事儿。

  而大概知道为什么的夏安茹则劝老爹不用多想,左右人家也不骗他们钱财,就随他们折腾吧,宋管事动静别搞太大就行了。

  她也是服了这个崔大人了,每次来,就唬着个脸一本正经的问些,让人不怎么好回答的问题。

  比如,羊还够吃吗,兔子还需要吗,什么?最近喜欢吃鸭了,知道了,安排~~~

  等等之类吧。

  虽然确实,他们家消耗小动物的速度略快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崔大人这么问,让夏安茹就挺为难的。

  说不够吃,显得他们家也太能造了,可是说够,那也太违心了。

  所以几次之后,夏安茹就采取了渣女模式,嘿嘿嘿,有本事你猜啊~

  当然,买小动物的钱,她也是跟崔承允说好了,必须得收。

  让他帮忙买,就已经够麻烦的了,再不收钱,夏安茹就威胁崔承允,把如同崔大人亲爹般的宋管事给打包送出去。

  不过宋管事受伤了六七次,夏安茹和崔大人碰面,也不过两三次而已。

  毕竟夏安茹自己也挺忙的。

  虽说目前她还理不清自己的心绪,当然,她对崔承允的确是有那么一点好感的,但是!崔大人再好,也绝对不能影响她拔刀的速度。

  所以夏安茹的原则是,在不影响赚钱的前提下,可以想想两人的事儿。

  但是最近芳蓉轩和五味斋,进展的顺利了起来,所以夏安茹的大部分精力,还是扑在了赚钱上。

  芳蓉轩的人招齐之后,成衣什么的就马上开始安排上了生产,姚蓉还是按照,打版,裁剪,缝合这样的流水线操作来安排的,反正她作为一个现代人,觉得这么做,效率会比较高一点。

  第一次大集之前,一群妇女同胞们赶制出了三十多套成衣,别说还卖的挺好的。主要这衣服卖的也不贵,又是耐磨的布料,样式也简洁,很适合务农或者操练穿着。

  因为第一批卖的还不错,所以姚蓉又让夏安茹再画几套成衣的设计稿,以简单实用为主,她好照着打样。

  而元娘带队的几个绣花的嫂子,活计干的也不错,虽然抹额要的商户少,但是鞋面花样倒是很多人家都预定了。

  有大商户虽然看不上绣花嫂子的手工活,但是看在花样新颖,和北安王府管事嬷嬷的面子上,倒也定了不少。

  夏安茹又想起,其实除了这些大人用的,小孩儿的肚兜,鞋帽,其实都能做。所以元娘这儿,赶在过年前,还得出一批肚兜的样去泰平城。

  设计师夏安茹同学,则准备每个月出两三个新款。

  她倒也不担心创意枯竭,毕竟卡通人物,或者各色的花式,画上个十年八年的,她都能不带重样的,所以也不怕这批出了,下批就卖不掉了,因为下一批,都是新样式。

  他们芳蓉轩,现在的经营重点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实用实惠,另一个就是新颖新奇。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走量大管饱路线,另一个走创意路线。

  另外,五味斋的生意,说来就更是机缘巧合了。

  元娘和姚蓉第一次跟着嬷嬷们去认识商户掌柜们的时候,姚蓉顺手拎了两盒新做的曲奇出去。

  因为买到了抹茶粉,所以姚蓉这回带的是一盒原味,一盒茶味的,准备送给领她们认识商户的嬷嬷。

  认识介绍商户的事情办的还算顺利,所以嬷嬷除了拿到两盒糕点,还得了姚蓉送她的一个红包。

  回王府的时候,嬷嬷也是各种满意。

  这位嬷嬷呢,是王爷府里头专管下人衣服布料采买的,跟另一位茶水房的嬷嬷关系最是不错。

  得了新奇的吃食,这位心情大好的嬷嬷就想着去老闺蜜处讨口茶吃。

  两人过年前都忙的很,也是好几日没见面了,今日正好都得空,于是见面便这般那般闲聊的起劲。

  得了糕点的嬷嬷就顺手把两盒子糕点给放在了茶水间,跟个小丫头说拿点儿糕点出来,再煮壶好茶,拿到茶水嬷嬷房间里去。

  小丫头自然应声说好,让两位嬷嬷好好说话,这儿有她就行。

  见小丫头应了,两位嬷嬷便去了隔壁的房间叙话,也就讨论些年终奖拿了多少之类的吧。

  而那小丫头呢,这头才把糕点摆进盘子里,外头就有人喊她去接水。

  北安王虽然是个被皇帝遗忘的皇子,可好歹也是个皇子啊,所以他和王妃世子吃用的水,都是从外头买来的山泉水。

  每日出门采买的管事会把这些水分送去茶水房和大厨房,专门留着给王爷他们自用,或者招待贵客用。

  所以这丫头,为了去接水,就这么跑开了。

  此时前院伺候的丫头,却正好来端茶。她倒也没太自说自话,见到什么拿什么,而是先问了小丫头,茶水糕点都放哪儿了,小丫头回她,都放在桌案上了!

  前院丫头这才进了茶水间,端了茶,和桌上的三碟子点心走了。

  等小丫头再回去的时候,就发现嬷嬷的糕点被端走了,吓得她赶忙跑到前头想去问问糕点哪儿去了。

  前院的丫头却让她赶紧的回去,这会儿客人都吃上了,左右都是嬷嬷们吃的东西,也不会太差,用了也就用了,跟嬷嬷说一句就是了。

  小丫头没办法,只得回了茶水间,跟嬷嬷们说了这事儿。

  嬷嬷们只骂了她两句,倒也不曾太过为难这小丫头,只是转过头来,两位嬷嬷还是去打听了下,今日来的客,是不是要紧客人。

  若是要紧客人,这茶点自然也是有规矩的,他们也怕王妃到时候责怪她们没规矩,什么没见过的点心都往外头端。

  好在前头的人说,今日来的那客人,看着是来打秋风的,估计是王爷哪儿去认识来的落魄才子之类的,反正不是什么要紧人。

  二位嬷嬷这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