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汪文芳带着夏家父子俩出现在驿站后院的时候,姚家婆媳三人已经把蛤蟆都处理好了。

  原本夫妻俩是想着,女儿若是病情还是不稳定,就要去请个好大夫来。

  但是刚才听夏安阳说了,夫妻俩就略放下了一点心,决定再观察观察。

  毕竟于大夫在这儿,他们再去请别的大夫来,怕老大夫再不高兴。

  这些天,汪文芳没少麻烦人家针灸,更没少用人家的膏药,所以夫妻俩觉得,多少还是要给老大夫留点面子的。

  这会儿得空了的夫妻俩,一个烧火,一个煮蛤蟆,配合的十分默契。

  姚家婆媳三人在旁边看的认真,嘴里还默默念叨着步骤,想着下次若是再做,可不能出了错。

  毕竟......听姚老八说,一碟子小菜,在驿站得卖二三十文呢。

  这一锅子的蛤蟆,何氏想着少说也能盛个二十盘,如果她摆盘的时候再搂搂,卖上三十盘也不是没可能......

  这么算来的话,这得多少钱啊?!

  何氏算不清楚,但是这房费肯定能赚出来,这个她是知道的。

  所以老太太看的特别的认真,挨着锅边,再热也忍了。

  “娘,”还是汪文芳也不忘解说,“其实这卤料没什么很特别的,就是加点儿您的酱,少加点哈,再加一点点的冰糖,当然没有也可以不加,姜片咱们没有,用葱头也行。

  然后再问于大夫要一点桂皮,如果以后于大夫发财了,再来点香叶八角也可以。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熏的步骤,这熏拉丝味道之所以特别,也是离不开熏这个步骤。”

  何氏抬起头,用异常慈爱的目光看着汪文芳,“孩子,你一会儿好好跟你弟妹讲讲,这么重要的步骤,娘怕自己一转头就忘了。”

  反正自己没有记,到时候忘了也不是她的错。

  老婆婆甩起锅来,演技也很自然。

  乔氏非常自信,“大姐,您放心,我铁定记得住。”

  一旁的梅香疯狂点头,她虽然对做吃食没什么天赋,但是......也不想显得自己太笨。

  不知道为什么,她就很想在大姐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

  也许,这就是一种粉丝面对偶像的心理吧。

  卤制蛤蟆其实很快,所以等到姚老八带着捡柴火的孩子们回来的时候,卤蛤蟆都已经做好了。

  闻着香味的小兜子,冲在第一个,“哇啊啊啊,宝贝癞蛤蟆,我来啦!!”

  说完,把手里的树枝一撇,就冲向了一锅子蛤蟆。

  梅香看准时机,在半道把儿子给捞走了,“吃吃吃,就知道吃,这是卖钱赚路费的!哪里是给你吃着玩的?!”

  汪文芳用笊篱捞起四五个蛤蟆来,冲梅香笑道:“这锅里还多着呢,给孩子们尝尝咸淡吧。”

  “尝咸淡这事儿,还得老夫来。”于大夫笑呵呵的直接把书扔在了不省人事的廖大勇身上,“孩子也说不出个好坏来,老夫会说!”

  “于大夫,我可以的!”大顺连忙挤到了姑姑身边。

  谷雨也不甘示弱,“我也能尝出咸淡来,奶奶做的鱼就很咸!”

  “谷雨!怎么回事?!说什么呢!”乔氏呵斥。

  这小妮子,怎么尽说大实话!

  呵斥完女儿,乔氏悄悄瞄了一眼婆婆,只见婆婆却是皱着眉,一副冥思苦想的样子,完全没听到孩子说了啥,她便放心了。

  眼瞧着孩子把大实话都说出来了,汪文芳忙把蛤蟆盛进碗里,让他们先洗手,再吃东西。

  带着夏安阳捡了两筐柴的姚老八,偷偷看了一眼新女儿,又偷偷看了一眼旁边乐呵呵的新女婿......

  算了,还是别扫兴了,这一锅子的蛤蟆,反正也不要钱,吃几个......他也忍了,毕竟,他觉得自己也不是个很抠门的人。

  要说这卤子的调味,既然是汪文芳出手的,那肯定没啥问题,孩子们只说好吃,于大夫也说不出个四五六来,只问能不能再撩点尝尝。

  已经回忆好制作步骤的何氏,直接拒绝,说是一会儿卖剩下的话,就给于大夫留着。

  此时的汪文芳,已经开始准备烟熏了。

  铁锅里头放上刚才嘱咐姚外公捡来的松叶,拌入一点点的白糖,放上跟人家驿站厨房买的一个蒸架,再把卤好的熏拉丝铺上去,烧火。

  其实熏的话,一般都是用茶叶的,但是这会儿汪文芳跟人家驿站厨房买了点儿白糖和蒸架,何氏就已经倒吸了好几口凉气了,再买茶叶,她也怕老太太凉气吸多了再呛着。

  用松叶肯定不如用茶叶来的好,但是......反正有个熏的味道就行了,这会儿也不用太过追求细节。

  过了能有十分钟左右,汪文芳闻着味道差不多了,便喊乔氏撤了火,揭开锅盖一瞧,蛤蟆已经染上了金黄色,烟熏味也很能闻得出来,算是挺成功的。

  孩子们擦着哈喇子,舔着嘴唇,可却连小兜子都没再说要吃的话。

  爷爷说,这个是要卖钱的,没有钱,他们就没地方住,没饭吃,然后就死掉了。

  他不想死。所以......有饭吃更重要一些,这熏拉丝,还是闻闻味道算了!

  熏拉丝的味道,渐渐在驿站后院散了开去,连后厨的俩厨子,都被这拉丝熏了出来。

  这一家下午就一直在倒腾那些蛤蟆,原本以为他们就是卤一下,可一会儿要买糖,一会儿要买蒸架的,搞的他们非常好奇。

  这会儿这烟熏味又那么大,厨子很想知道,这蛤蟆到底还能吃出个什么花样来。

  可姚老八是能被人家看到秘方的人吗?!

  必须不能够啊。

  他扯了大外孙子往锅前一挡,然后笑呵呵的递出一盘熏拉丝,“二位大厨,咱们做了点下酒菜,您二位尝尝?”

  俩厨子瞧了一眼姚老八,知道这小老头儿有点儿心眼,倒也不多纠结,说了声那咱们就不客气了,就接过盘子,直接上手拎起蛤蟆尝了一下,“唔,倒是不错。”

  熏蛤蟆,算不得什么极致美味吧,但是吃着倒也挺特别。

  即便这小老头挡了锅灶,他们也知道,这东西拿松针熏的嘛,他们都看到啦!

  这点子倒是不错,学到了。

  俩厨子挺高兴,所以给出的评价倒也不错,“好吃,有味儿,下酒不错。”

  “是吧?”夏兆丰笑眯眯的迎了上去,“阿蓉啊,再给二位大厨来几个。二位,咱们有个事儿,想跟你们商量商量......”

  夏兆丰说着话,扯着两个厨子往边上走,中间还转身,朝姚老八挑了下眉,姚老八赶忙跟了上去。

  之后......

  驿馆晚上的菜单上,多出了一道熏拉丝,驿卒推销的非常卖力,每来一桌,都会热情推荐这小菜。

  哪怕是住宿的,驿卒也会问一句,客人要不要吃熏拉丝助个眠?天热赶路燥的很,咱这小菜能降火。

  虽然被住客白眼的是多数,但是也有好奇心重的,愿意点了试试。

  一碟熏拉丝有五个,驿馆卖三十文。

  而老姚家收十五文。

  中间差的那些,用夏兆丰的话说,雇人租门面,不都要钱吗?看書溂

  要是自己支摊卖,这价格估计也就卖个十多文。

  直接卖给驿站,大家都有得赚,他们也不受累,这一波不亏。

  一木桶的蛤蟆,卖了三十二盘,刨去买点调料成本,稳赚四百文。

  晚间,众人在驿站后院围桌而坐,这桌子还是从问人厨子借的。

  桌上摆了一大盘的杂炖河鲜,另外还有一盘贴面饼子。

  “咳咳,”姚老八捏起筷子,说话了,“今天咱们放开吃哈,这饼子管够,别的我就不说了,反正你们都记得你们姐姐姐夫的好就行了。”

  “嗯!”

  “记得!”

  “姐姐,姐夫长命百岁!”

  “呃.......姐,你吃五个饼子够不?”br>
  众人,都非常的给面子。

  而灵魂和肉体分裂,合拢,分裂,合拢了一下午的夏安茹,虽然疲惫,但是她还不忘嘲讽下弟弟,“娇憨仔,今天吃蛤蟆了吗?”

  “嘿嘿,”夏安阳咧嘴一笑,“没吃着,轮不上。”

  其实没轮上也挺好的,免去了他决定吃还是不吃的烦恼。

  端着碗,没挨到座的于大夫瞧了一眼他,直觉得这孩子的傻病是没法治了。

  他伸长胳膊夹了半条鲫鱼给坐在他碗下头的廖大勇,“多吃点儿,一会儿咱们再去抓蛤蟆。”

  于大夫今天吃的都是残疾蛙,明天他想吃完整的。对于吃食,老头儿也是有追求完美的心的。

  而姚老八却很关心外孙女的脑瓜子,他问夏安茹,“安茹啊,你头怎么样啊?如果不行,咱们再留一天也不要紧的,你别怕耽误咱们啊。”

  “我没啥事儿,”夏安茹嚼着饼子说:“都是皮外伤,已经好了。”

  今天下午,她在空间里用了各种姿势进出。

  趴着,蹲着,躺着,侧卧,单脚,翻跟头,瑜伽飞机式.......等等,只要她想到的,都试了。

  但是,毫无用处。

  很好,看来这是一场持久战。

  她夏安茹最擅长什么?最擅长的就是持久战,她有的是耐心。

  所以不用耽搁行程,在车厢里她还可以继续试。

  她夏安茹的字典里,还没有放弃二字!

  “孩子啊,你这个伤了脑袋,真的要多休息两天,”何氏试探的说道:“咱们其实也不太急。”

  一天赚400文,两天就是800文,三天是多少来着?!

  何氏算不明白,但是她觉得是发财了,她还想再卖几天。

  最后还是夏兆丰做了主,“咱们再在这儿留一天吧,后日早上出发。”

  毕竟,也不能真把这儿的蛤蟆都抓没了吧?来自未来的人,总得关注点生态环境啥的。赶路也要紧,北方冷的早,到时候真要到了冬天,这路上肯定得吃苦头,所以钱要赚,这路也要赶。

  姚家众人听夏兆丰这么说,全家上下欢欣鼓舞,个个点头说好,众人饼子嚼的飞快,就等天黑了出门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