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别闹,不会真有全家穿越这种事吧>第43章 做买卖的法则
  当然,除了葱油饼,韭菜饼之类的,还有别的面食也挺方便做的,汪文芳说起来,简直如数家珍。

  三人讨论的越来越起劲,歇着的人慢慢朝他们靠近,把他们三个包围在了中间,这三人都没发现。

  最后还是小兜子喊醒了三人的创业梦:“大姑,咱们晚上要吃那么多吗?那我先去拉屎~~~啊啊啊啊~~~,爹放我下来,我要去拉屎!”

  “说吃的呢,喊啥拉屎!”大顺还是有点嫌弃这个小屁孩的。

  三人这才发现自己被包围了,何氏颤抖着小心肝,问女儿,“阿蓉啊,咱们中午吃的,你不满意啊?”看書溂

  不然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听着就很费钱的想法呢?

  而打完水回来的夏安阳却喊:“娘,做饼的话多搞点啊,中午我都没吃饱!”

  “吃啥啊!”姚老八急的跺脚,“咱们是想做个小买卖,攒点路费。”

  然后便把三人刚才商量的事儿给说了。

  何氏依旧捂着胸口,“呀,那得多少面,多少油啊,万一卖不掉,不就白瞎了吗?”

  “不白瞎,卖不掉咱们就自己吃。”夏兆丰说完,还朝自家老婆递了个笑脸。

  太好了,终于可以有理由吃的好点儿,中午那馒头真的,太费牙了。

  姚老八突然感受到了做生意的风险,可......不试试他也不死心,小老头瞬间陷入了纠结。

  而何氏一听女婿这么说,那胸口就捂得更紧了。

  一直伸长脖子听着大伙儿说话的于大夫,忍不住问何氏,“老嫂子,你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给你点膏药?”

  然后做饼子的时候,别忘了给他一份。

  何氏其实平时脾气挺好的,但是听白眉老大夫一直喊自己老嫂子,她实在忍不了了,“叫谁老嫂子呢!老大哥,不用了,我挺好。”

  就是怕花钱。

  最后还是姚家长子,姚十五,突然站了起来,然后掏出了一个辨不清颜色的钱袋子,塞给了老母亲,“娘!这里头有百十文铜钱,够买一斗白面的了,这买卖咱们得做!”

  要不然,到时候真走到了北方,他们连件合身的棉衣都没有,家里就三两银子,再刨去买粮的钱,棉衣肯定没法一人一件,到时候冻死谁合适?

  孩子们虽然都给他们准备好了棉衣,可里头棉花少,芦花多,也抵不住太冷的天气。

  为着怎么赚路费,他也是想破了脑瓜子,也没想到卖吃食上去。

  家里三个妇人,到底什么厨艺,别人不知道,他们老姚家的人还不知道?

  如今既然这位不是亲大姐,却胜似亲大姐的,人间活菩萨愿意教,那不试试怎么行?

  见自家男人掏出了钱袋子,乔氏便知道这是自己搓麻绳和男人去码头做零工攒的钱。反正当初搓麻绳的时候,她就想着不能饿着大姐家,如今拿来做生意,给大伙儿攒点儿生活费,她觉得倒也不是不行。

  她倒也看的开,劝说着何氏试试就试试。

  不行就当给孩子们补身子。

  姚家其他四个儿子,见大哥出了钱,也浑身上下开始摸,这个十文,那个五文,倒是刮出了三四十文的私房钱。

  夏兆丰也表示,自己之前买了些白面,如果需要,可以送一斗给姚家创业。

  贵的牲口马匹不能送,怕养大了人家的胃口,到时候不好收场,但是一斗白面,还是可以送的。

  “行了!”姚老八打断了叽叽喳喳的讨论声,“这钱谁的都不收,我掏!咱们明日中午就试试卖饼,一会儿路过街镇,咱们买他个一斗白面!”

  “好!”姚十五鼓掌。

  姚家其余四个儿子也跟着鼓掌,三个小的更是高兴的围着众人边拍手,边说好。

  那阵仗,根本不像是决定要卖吃食,而是像什么大将军打了仗,凯旋而归。

  引得旁边好多人都侧目不已,那陀螺孩子家,赶着牛车走的时候,陀螺他娘还忍不住啐了一口,“有病!”

  然后,众人才发现日头已经在慢慢下去了,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过去了,官道上也渐渐有了人车。

  一队人马也不再耽搁,赶忙拾捣拾捣东西,再一次启程。

  有啥要商量的,路上反正也能说。

  所以,苦命的汪文芳,被何氏拉着一边走路,一边商量两家怎么分账。

  汪文芳表示,“真的真的真的不用分给我,我就负责教,你们学会了,自己做买卖,我怎么还能分账?”

  卖葱油饼,一个小时最多卖个四五十张,如果卖两文钱一张,一个小时就是一百文。

  可她做点儿手工,踩个缝纫机,再慢一个小时就能做出二三十条来,三十文一条,最少也能有个五六百文入账。

  她这腰,目前也只能支持她打一份工,所以肯定就选踩缝纫机啊。

  路上踩上一两个小时,停车了她就能休息休息了,不然像今天这样,她这腰又不太舒服了,晚上还得麻烦人老大夫给扎几针呢。

  可何氏说什么都不干,哪有出了方子不拿钱的?这世上没有这样的道理。

  最后,汪文芳撑着腰说走不动了,双方才各让一步,汪文芳就教三样吃食,别的都不准多教,多教就得分钱给她。

  回报就是,夏家四口的口粮,算他们老姚家的。

  汪文芳觉得老姚家这样得亏,可何氏却坚决不再让步了,推着汪文芳上了车。

  “哎,照你弟弟这胃口,都能给人吃破产。”汪文芳上了车,接过女儿递过来的水,忍不住吐槽儿子。

  夏安茹却笑道:“您儿子也是个成年人了,眼色多少也能看一些,咱们路过城镇的时候,再给他准备点干粮点心,路上别让他太饿就行了。”

  “那也成。”汪文芳用帕子擦着汗跟女儿说:“我就怕跟人家合伙做生意,这人吧,利益纠葛多了,就容易起争执,到时候别为了几文钱,连目的地都还没走到呢,就吵散了伙。”

  这也是她开了十来年洋布店,得出的经验。

  做生意,宁愿少赚,也不合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这个规矩,夏安茹也挺能理解的,“没错,咱们反正另有谋生手段,再说才三种面点,也不算牺牲太大,咱们到时候还能蹭饭,我觉得咱们这一波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