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第342章 阿云杀夫案
  高太后又道:“仲针醉心国事,这后宫也没几个人。我的儿,这是你多大的福气。你得牢牢抓住夫君的心才行啊!”

  太皇太后见皇后愁闷,握住她的手道:“孩子,告诉祖母,仲针他是不是对你不好?”

  向皇后摇头:“官家对我很好。”

  高太后追问:“你且给我们说说,官家对你怎么好?皇后,你不要害羞。这里就咱们三人,我和你祖母都是为了你们好。你早日殿下子嗣,封为太子,我们跟着心安。”

  向皇后不知该怎么描述和丈夫的相处,想了半天,只说了一句:“官家对我挺客气的。”

  这句话却让太皇太后和太后都担忧了起来。

  高太后道:“我的儿,这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客气是好,但若夫妻的话,就还差点火候。”

  向皇后哪里知道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她说道:“大婚前,我娘亲就教导我,说要和夫君相敬如宾。”

  高太后道:“我觉得你娘说的不好。相敬如宾客?仲针国事繁忙,你就常到垂拱殿去。端茶递水的事情不要都交给内侍去做,你是仲针的妻子,如胶似漆才好。他住屋舍,你也跟着他住屋舍去!”

  太皇太后道:“皇后,这感情是慢慢培养出来的。仲针从小就是个善良敦厚的孩子,你对他好,他心里会明白的。”

  向皇后连连点头:“多谢皇祖母、母后的教导。妾身明日就去侍候官家。”

  高太后道:“也别等明日了,现在你就去罢!我让张茂则送你过去。”

  长辈都发话了,向皇后哪有不听之理?

  当即她就去了勤政殿。

  向皇后亲自把茶水送到了赵顼跟前。

  赵顼正埋头看奏折,还以为是下人送来的茶水,也没有在意。

  直到身边人许久不离开,他抬头,正要呵斥,却发现是皇后。

  “皇后,你怎么来了?”

  向皇后垂着眼,很是恭顺:“官家日夜操劳,妾身却帮不上忙,心中歉疚。以后就让妾身陪着您,哪怕给您倒茶,扇风也好。”

  赵顼和妻子成婚三年。

  三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个人一直都是客客气气。

  赵顼道:“朕是一国之君,为祖宗江山和百姓忙碌是应该的。皇后何苦让自己受罪?”

  向皇后道:“和官家在一起是一个妻子的本分,妾身不觉得是受罪。”

  赵顼握住向皇后的手:“正因为你是我的妻子,我才舍不得你劳心。你快回寝殿,早些安歇。”

  向皇后道:“官家要给百官做表率,厉行节俭,那么妾身也同你一起住进院中屋舍。我们是夫妻,本该同甘共苦。”

  赵顼没有再劝说,道:“那你先去屋舍安歇,我把这些处理完就来。”

  说完,赵顼叫来了李宪,向皇后只好起身,先去屋舍等着。

  躺在床上,向皇后哪里睡得着。

  直到子时,夫君才回来歇息。

  赵顼太累,倒下就睡着。

  看着枕边人,向皇后不禁有些惆怅。

  ******

  带着工匠和工人,苏辙和沈括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城计划。

  他俩都很兴奋,这可是古往今来的一个创举。

  他们要把现代的知识与这个时代融合,建造一座恢弘的城池,一座功能齐全的城池,一座经济繁荣的城池。

  为了这个创举,他们几乎吃住都在工地上。

  就在造城计划如火如荼开展之时,朝廷又出现了一件小事化大的案件。

  远在山东登州,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女子阿云,因为谋杀亲夫的罪名被逮捕。

  案件其实很简单。

  阿云家境穷苦,母亲刚刚去世,她的舅舅就收下了韦阿大的聘礼,要把阿云嫁出去。

  可那韦阿大是个老光棍,比阿云大了整整二十岁。而且又懒又好赌。

  阿云不肯嫁,可奈何舅舅逼迫。

  婚后的阿云并不幸福,韦阿大相貌丑陋,阿云十分厌弃。

  这样的怨恨在心中累积,终于有一天晚上,阿云拿起了刀要杀了丈夫。

  可阿云毕竟是弱女子,最后韦阿大只是伤了手指,刺杀没有成功。

  阿云因为谋杀亲夫被判了死刑。

  按照大宋律法,死刑是需要上报的,这个案件就报到了许遵的手里。

  许遵详细查看卷宗,发现了几个要点。

  阿云是在母亲去世后不久就嫁给韦阿大的,也就是说阿云还在为母守丧期间成婚的。

  可是子女守丧期间是不能嫁娶的,说明阿云和韦阿大的婚姻是无效的。

  那么阿云就不应该以“谋杀亲夫”的罪名被判死刑。

  而且韦阿大也并未死亡,只是受了轻伤而已,而且阿云还有自首的情节。

  综合这一切,许遵改判阿云流放两千五百里。

  案件又继续上呈到了大理寺,但大理寺认定阿云“谋杀亲夫”的罪名,就算韦阿大没死,但阿云的目的却很明显。

  许遵坚持不肯执行大理寺的判定,于是要求朝廷重审。

  这个案件被王安石和司马光知晓后,两人各执己见,于是越闹越大。

  司马光支持大理寺的判决,他的理由是《宋刑统》的“其于人损伤,不在自首之列”。

  而王安石支持许遵,他引用的是《嘉祐编敕》:“谋杀人,伤与不伤,罪不至死者,并奏取敕裁。”

  两人都是执拗的性子,所以谁也不让谁。

  就连朝廷官员也分成了两派,争论不休。

  最后大家把难题扔给了赵顼,要皇帝做出裁决。

  于是赵顼把案件发回大理寺重审,许遵也胜任大理寺一起参与案件审理。

  阿云的案件也传遍了京师,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苏府南园。

  莫愁急匆匆走了进来,看见下人就问:“文姬嫂嫂呢?”

  下人回答:“在账房里。”

  莫愁又快步来到账房。

  文姬见莫愁气喘吁吁,道:“莫愁,你现在都是当母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毛毛躁躁?”

  莫愁道:“嫂嫂,你可听说了阿云案?”

  文姬点头:“京城里都传遍了,我就是不想知道也难。”

  莫愁有些吃惊:“嫂嫂,你知道了还这么平静?”

  文姬不解:“那我该要怎样?”

  “嫂嫂,阿云是被逼成婚。那个韦阿大只是受了伤,阿云却要把砍头,实在是不公平!我们也是女子,不能袖手旁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