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第293章 王雱出现
  在儿子和大小苏的陪伴下,官家往慈宁殿而去。

  走到门口,里面就传出太后和皇后交谈的声音,官家遂顿住脚,侧耳倾听。

  有宫女和内侍发现官家要通报,被官家摆手阻止。

  只听得里边皇后高滔滔道:“姨母,下月初就是您的生辰,我们该准备起来了。”

  太后哀怨道:“我一把年纪还过什么生辰,不过是挨一日算一日。”

  高皇后夹在姨母和丈夫中间,两年来是左右为难。

  “不论怎么说,太后生辰都是朝廷上下的大喜事,还是得操办起来。姨母处理朝政辛劳,这些小事就交给我去安排罢!”

  太后问道:“滔滔,近日官家身体如何?”

  高皇后回答:“姨母放心,已经好多了。自从大苏学士陪在官家身边,官家的精神就好多了。”

  太后叹道:“忠实到底是我一手养大的孩子,我也盼望着他早些好起来,我就能早点卸下重担,过点含饴弄孙的清闲日子。”

  在赵曙的心里,太后就是贪恋权势,甚至有武则天野心的女人。

  如今偷听到了妻子和太后的谈话,不禁察觉自己之前错得离谱。

  赵顼趁机劝慰道:“爹爹,皇祖母为我赵家付出太多,早该歇歇了。”

  官家闭眼深吸一口气,然后抬脚走进了慈宁殿。

  距离上次官家踏入慈宁殿门口,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他的骤然出现自然令所有人都很吃惊。

  高皇后道:“官家,您怎么来了?”

  赵曙道:“我是太后的儿子,儿子来向母亲请安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

  高皇后哑然,不知丈夫为何突然转了性子。看書溂

  忽的,赵曙跪倒在曹太后跟前:“母亲,从前是孩儿不懂事,辜负了您的苦心。往后还请母亲帮助我护佑大宋江山,造福百姓。”

  曹太后万万没想到皇帝会突然求和,而且听他言辞,思路清晰,言辞得体,心中大为高兴:“我的儿,你的病都好了吗?”br>
  赵曙道:“我身为大宋的天子,早该替先帝守护好这江山。从前都是我的软弱才让您替我扛下重任,都是孩儿不孝啊!”

  这么多年,曹太后也是悲戚的。

  她付出了那么多,却得不到官家的认同,反而招致怨恨,时常苦痛。

  如今官家的神志终于恢复正常,她当真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只见她捧着赵曙的头,喜极而泣:“我的儿,只要你能好起来,娘就放心了!”

  多愁善感的赵曙扑在曹太后怀中放声哭泣。

  周围的人都受到了感染,就连宫女、内侍也都红了眼眶。

  苏轼本多情,见到两宫和好,不仅泪眼婆娑。

  屋里的人要数苏辙最冷静。

  大约是他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对这些柔情的时刻也有了免疫。

  无论如何,太后、官家都享受着荣华富贵,而无数的百姓却在生死线上挣扎,苏辙的感触同他人自然有极大不同。

  太后与官家冰释前嫌之后,就撤掉了垂帘,还政官家。

  紫宸殿内,朝臣终于见到了官家,无不山呼万岁,交手称快。

  至此,大宋的朝政才算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

  官家亲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恩科取贤能之士。

  天下学子遂云集京师,这其中也包括了上次因病落榜的王雱。

  三年前,王雱和沈括同进考场。

  王雱因身体抱恙没能写完全部考卷而遗憾落榜,沈括却中了进士。

  只是放榜之时,沈括早就追随苏辙去了,因而一直未被授予官职。

  虽然未做官,但是王雱心中依旧愤懑。

  论才学,他自认为在沈括之上,却输给了那厮,也输掉了他心爱的姑娘。

  这三年年,王雱刻苦用功,只为一雪前耻。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雱心中郁结,度日如年,加之父亲王安石的严厉,从未有一刻的轻松和快乐。

  很多时候,王雱会怀念起在恩师富弼府上求学的日子。

  那个时候,同窗们都很和睦,祥安和莫愁又很活泼,时不时还能同颍王殿下、小苏学士一同高谈阔论,饮酒赋诗,好不快活。

  可是这些,都因为沈括的出现一切都变了。

  是的,王雱钻了牛角尖,认为没有沈括,他就能顺利和莫愁在一起,更因为他科考输给了沈括,所以莫愁才会轻视他。

  当得知沈括离开京师,并未和莫愁成亲之时,王雱松了一口气。

  诚然,他心中还带着最后的一丝希冀,只要他在这次的恩科中取得好名次,就一定能让莫愁,让苏家对他另眼相看!

  或许!或许!他和莫愁还有机会。

  莫愁毕竟是他第一次爱上的女子,也是他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挚爱。

  他对莫愁的爱已经变成了深深的执念,融入了骨髓,根本无法拔除。

  三年的分离非但没让王雱忘记莫愁,反倒像酿酒一般越久越浓烈,最后演变成了一场痴男的疯狂抢夺。

  苏府南园。

  莫愁刚从外边回来,何七就拿着一封拜帖递到了跟前。

  莫愁看着拜帖,甚是稀奇。

  男子们互相来访,才会用到拜帖,女儿家的交往可用不着这些个虚头巴脑的东西。

  莫愁笑问:“这是谁啊,兴师动众的,居然还规规矩矩写了拜帖。”

  何七道:“这是阿青送来的。”

  阿青是王雱的书童,和王雱是形影不离。

  莫愁思忖道:“元泽回京了?”

  何七道:“是啊,自从新主登基,就下令科举改为三年一次,这不三年之期已到。阿青说,王公子这次就是来赶考的。”

  莫愁道:“元泽才华横溢,本早该进士及第。只可惜时运不佳,延挨了三年。”

  何七道:“阿青说王公子住在东华门街的兴来客栈里。”

  莫愁打开拜帖,王雱的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里面除了问候之词,还留下了地址。

  很显然,王雱相见莫愁一面。

  对于这个三年未见的老朋友,莫愁也有心一见。

  旋即她便亲自去库房,挑选了上好的端砚,狼毫软笔等考试用具,让何七送她去兴来客栈。

  进了客栈,莫愁先是找了一个临街的座位坐了下来,然后点上菜肴美酒,才让何七去上面的客房请王雱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