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第184章 下辈子换我保护你
  苏轼听了眉头紧蹙:“若真如此,我却还写《凌虚台记》讥讽他,当真是太过天真鲁莽。”

  苏辙安抚道:“陈公不是小气之人。他做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磨砺你的心志。有些亏得自己去吃才能深有体会,别人说再多都没用。”

  苏轼幽幽叹气。

  苏辙道:“哥哥也不必太过自责。明日你就去衙门同陈公赔罪,做好自己的公务,改变写公文的思路。”

  苏轼道:“子由,你是不是觉得哥哥很没用?”

  苏辙笑了:“哥哥在我眼里就如清澈的瑶池水,不能玷污。只是哥哥要在官场立足,就必须得收敛,得谨慎。哥哥日后想为百姓做什么就大胆去做,我永远做你最坚实的后盾!”

  苏轼捏住苏辙的手:“子由弟,谢谢你!”

  苏辙道:“老哥,祖翁和娘亲在天上看着我们呢!我以为我挣这么多钱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哥哥。”

  苏轼半真半假道:“这么说在子由你心里,我排第一?”

  苏辙点头:“这是自然。”

  苏轼笑了:“此生有你足矣。子由,将来归入黄土,我希望咱俩能葬在一起。我会在黄泉路上等你,怕你迷路。”

  好端端就说到死了,苏辙打趣道:“我看哥哥不是怕我迷路,是自己害怕呢!我猜你还想求阎王,让我下辈子当你哥哥,继续保护你!你就不能让我歇歇?”

  苏轼摇头:“这辈子是不能够了,下辈子我保护你。”

  “行了行了!”苏辙替哥哥盖上被子,“咱们还有长长的下半辈子好活。快睡了,明日哥哥得早起去衙门。若迟到,陈公又该生气了。”

  苏轼乖巧地闭上眼睛,可他直到弟弟收拾完一切躺在身边,他才安心睡着。

  一头灰熊正愤怒地瞪着苏辙,苏辙拔腿就跑,没多久竟跑到了悬崖。

  灰熊眼中腥红,慢慢走来要把苏辙生吞活剥。

  苏辙心一横,直接跳下了悬崖。

  失重的感觉让苏辙猛地惊醒过来,脑门都是冷汗。

  原来是哥哥脚搭在了他身上,手还紧紧抱着他,压到了心脏所以做噩梦。

  小时候,他会一脚把哥哥踢到地上,可现在再也不会了。

  哥哥很纯粹,也容易受到伤害。

  苏辙心疼,任由哥哥缠着,以免打扰他的好梦。

  第二天一大早,苏辙就叫醒了哥哥,替他整理好衣襟,叮嘱他去衙门好生办公。

  前厅里,头一晚宴席上的婢女珍珠就被人送到了苏府。

  王弗见是个年轻貌美的女子,问道:“她是何人?”

  送人来的管事回答:“禀夫人,她叫珍珠,小的奉马员外之命把珍珠送来给小苏学士。”

  子由弟?

  王弗急忙吩咐:“兴来,你去后边把子由请出来。”

  那个叫兴来的小厮立马去了后院。

  兴来把前边的情况告诉了卧室里的苏轼和苏辙。

  苏轼惊诧:“不过酒桌上的一句戏言,马员外就真的把人给你送来了。子由弟,现在该怎么办?”

  若是弟弟在凤翔收了一个丫头,苏轼还真不知道该和文姬怎么交代。

  其他人都在担心,唯独正主苏辙还很淡然:“老哥,你别急,此事子由自有安排。”

  说罢,苏辙就大步来到前厅。

  珍珠见了苏辙,脸上泛起红晕,矮身施礼:“奴家参见主君。”

  王弗的脸色已经很严肃:“子由弟,这位珍珠姑娘说是你向马员外讨要了她?”

  一个丫头要进苏家做妾,王弗也为文姬生气哩。

  谁知苏辙竟扶着任妈妈道:“妈妈,您身体不好,身边也没个伶俐的人伺候。我见珍珠懂事,所以讨来照顾你,不知道妈妈喜不喜欢?”

  珍珠一心以为伺候的人是小苏学士,一听这话,心中万分失落。

  王弗平日里照顾任妈妈尽心尽力,任妈妈根本不需要什么丫头。

  只是今日这事如果她不出面怎么

  任妈妈上前拉着珍珠上瞧下瞧,微笑点头:“是个乖巧的丫头。你叫珍珠对罢?既然辙哥儿有孝心,我也不能驳了他的好意。从今以后你就留在我身边,过个几年,老婆子我再给你找个好人家。”

  本就是丫鬟,哪里有自己做主的时候?

  珍珠只好施礼:“谢谢妈妈,珍珠一定好好伺候您。”

  安排好珍珠,苏辙就亲自送哥哥去衙门。

  衙门口,苏辙再不进去,苏轼可怜巴巴:“子由,你真不和我进去?”

  苏辙道:“老哥,你才是凤翔的父母官,接下来的路得你自己去走。”

  苏轼无法,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见了陈希亮,他躬身作揖:“大人,之前是苏轼疏狂,万望见谅!”

  陈希亮道:“你可知错?”

  苏轼道:“下官大错特错,日后定勤谨公务,不敢有一丝懈怠。”

  苏轼在大街上被百姓责难的事情,陈希亮是晓得的,想来苏轼已经受到了教训,也不欲再为难他:“我已经让人把堆积的公务放你桌上,你去整理写好公文呈给我瞧。”

  苏轼拱手:“下官遵命!”

  在来的路上,苏辙叮嘱了很多,苏轼字字句句都记在心里。

  这一次他尽量把公文简洁,用最简单的,口语化的词句,只要识字之人都能看懂。

  陈希亮看过后,再没说什么。

  苏轼心中不安:“大人,《凌虚台记》我重新再写一篇呈送给您。”

  “不用了。”陈希亮语重心长,“子瞻,你既有匡扶社稷之心,爱护百姓之仁,那么你就要时刻留神。《凌虚台记》的石碑我会留下,作为你日后的提醒。”

  “可是这会有损大人的名声。”

  陈希亮笑了,苏轼还是第一次见他笑。

  “名声不足重,重在百姓安居乐业,重在后辈能有所体悟。”陈希亮起身走到苏轼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后生可畏,我老了,这大宋的江山日后靠的是你们。”

  诚然,苏轼在陈希亮这里学到了很多。

  人心的复杂,官场的不易。

  倔老头虽然很多时候刻薄苛刻了些,但对苏轼刚起步的仕途有很深远的影响。

  自那以后,苏轼虚心向陈希亮请教,做事写文都恭谨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