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世英道:“所以哥哥是打算放弃挣扎,愿意去应试了吗?”

  “我本以为这是一条妙计,谁知弄成这样。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苏辙摇头叹气,当然也没忘了吃。

  韩世英忍俊不禁:“那哥哥是不是该醒了?”

  苏辙点头:“你明天就找个跳大神的江湖骗子来,我见机而动。”

  韩世英道:“为何非要找个江湖骗子?”

  苏辙笑道:“这你就不懂了罢!你找个正经的术士规规矩矩不好操作,万一被发现岂不是前功尽弃?江湖骗子最会演戏,我也跟着他演戏。就算被发现花点钱就能堵住嘴。”

  韩世英又惊奇又佩服:“哥哥,你的点子就是多!我明个儿就去帮你找。”

  苏辙又道:“你为人正派,若是找不到就让小六子去找。他们路子多,人脉广,有时候还很好用。”

  “哥哥,世英记下了。”

  就在这时,屋外有了声响,苏辙和韩世英瞪大眼睛互相看了一眼,心照不宣。

  撤!

  原来是任妈妈年纪大了睡不着,心里又记挂着辙哥儿,所以来瞧瞧。

  推门进屋走到床边,任妈妈看见轼哥儿和辙哥儿肩并肩睡在一起。

  “哎!”

  任妈妈叹了一口气,两位哥儿从小就形影不离,感情好得不得了。

  不像别人家的儿子为了家产争得头破血流,两位娘子也不会为了小事计较。

  多么好的一家人啊,怎么老天爷就不能多眷顾一下呢?

  任妈妈又给两位哥儿掖好被角,抹着眼泪往外走。

  刚走到一半听见屋子里发出了响声,像是有人在打嗝,环顾四周又安静得不得了!

  任妈妈镇定道:“是什么脏东西在这里?有本事就来拿我老婆子的性命!我的辙哥儿孝顺又懂事,我不许你伤害他!如果你非要带走一个人才能离开这个家,我老婆子自愿跟你去阴曹地府,反正我活了这年岁足够了!”

  半晌,屋内再无动静,任妈妈只好难过离开。

  门刚一关上,苏辙就睁开了眼睛,眼角还带着泪水。

  这几天他“生病”,父亲、文姬、莫愁、哥哥都在他床边说了不少话,如今又是任妈妈。

  从前他怨恨这个没有网络的时代,没有方便交通的时代,如今他才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蜜罐里。

  前世那个爹不疼娘不爱的苏草,才是真正的可悲。

  第二天,一个长着小眼睛,八字胡的江湖骗子就来到了苏家门口,声称能替府中公子除厄,不灵不收一分钱。

  此时的苏家已经是慌了手脚,任何机会都会尝试。看書喇

  江湖骗子顺利进了府,在府邸四周都做了法,然后才到了苏辙的房间。

  只见他又是跳又是念念有词:“妖魔鬼怪快滚开,我无极天王在这里,尔等岂敢造次?若不离开,就让你们魂飞魄散······”

  一番唱戏做法之后,苏辙缓缓睁开了眼睛,文姬欣喜上前:“三郎,你终于醒啦?”

  苏辙装作虚弱的样子,拉着妻子的手:“娘子,我让你担心了。”

  文姬顿时泪如雨下:“官人,只要你平安无事,我就安心了!”

  更多的人围了过来,看着苏辙眼珠子转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江湖骗子本是受人指使前来做法,结束之后就能得到一笔银子。

  病人忽然醒了,他自己都有些怀疑,是否真是自己的法术起了作用。

  受到了苏家的重谢,江湖骗子又得了韩世英的赏钱,吃了两头好不快活。

  韩世英做事缜密,他让人把江湖骗子送出了城,走得远远的,免得有后患。

  苏辙恢复健康,苏家皆大欢喜,殿试也能够顺利举行。

  大宋重文轻武,对文人推崇备至。

  殿试那天,四十多位通过层层选拔的进士,竟然能从皇宫正门宣德门进入。

  带领的内侍说,这是官家对儒生的优待。

  这是苏轼和苏辙第一次走进皇宫。

  高高的院墙,大大的朱漆门,长长的廊道,宽阔的广场。

  进士们不敢东张西望,都半低着头跟着内侍往里走。

  一边走,一边有年长的供奉官讲着皇宫的规矩,带着宦官特有的尖细嗓音:“这里是皇宫内苑,不是你们家自家宅院。在里边不可大声喧哗,不可东张西望,没有问话就不要说话。

  一会儿你们应试的地方叫紫宸殿,是百官觐见官家的地方。去了那里自然有小黄门带领你们去到各自的位置。你们都是进士出身,官家最看重的就是品学和才干,所以官家已经在里边等着你们。

  见了官家切莫莽撞,也无需紧张。官家宽仁,最是体贴咱们下边的人,好好作揖就是。”

  大宋不是清朝,前朝的官员和后宫的宦官都不是奴才,见了皇帝也不用下跪磕头。

  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文人的地位在大宋是上下几千年来最高的时候。

  苏轼和苏辙就在人群中,徐徐走向紫宸殿。

  和其他进士一样,兄弟俩都十分仔细小心,生怕行差踏错。

  不论是谁,走在这威严的殿宇内,都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畏惧和崇敬之感。

  两边的高墙,显眼的朱漆门,房檐上的屋脊兽,甚至脚下的石板都因为皇权而变得具有威慑力。

  皇宫很大,走了好久众人才来到紫宸殿门口。

  进士们恭敬肃立在门外,等到宣召之后才排列整齐走了进去。

  苏辙忍不住抬眼,偷偷看了一下高坐龙椅的皇帝。

  只见官家眉眼温和,脸上带着微笑,没有帝王的严肃,反倒像邻家的爷爷一般亲切。

  难怪官家以后的谥号是“仁宗”。

  这时,内侍张远山唱喏道:“苏轼、苏辙何在?请上前一步觐见!”

  蓦然受到单独的宣召,苏轼和苏辙十分惶恐,连忙走出队伍,站在最前边,躬身拱手道:“苏轼参见陛下!”

  “苏辙参见陛下!”

  赵祯很好奇能让欧阳修、韩琦等文学大家都推举的才子究竟是何模样。

  只见苏轼身量矮一些,长得是眉清目秀,是个儒雅的翩翩公子。

  再看苏辙,体格健壮,眼睛炯炯有神,颇有韩信和项羽之风范。

  看着眼前两个意气风发的后生,赵祯不免羡慕起苏老泉来。

  苏老泉生了两个好儿子,可自己却没有一个儿子。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