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仔细打量苏轼兄弟,捋着自己的山羊胡笑道:“吾观儿子气质清丽,自是与常人不同。”

  苏洵道:“老泉年轻时便有报国之心,奈何一直不中。多年来,老泉在家教导二子,如今二子长成,惟愿他们能实现我拳拳报国情怀。”

  欧阳修问道:“二子所做文章可有带来观看一二?”

  “有的”苏洵从袖口摸出两个儿子做的文章呈上,“小二拙作,望翰林大人不弃指点。”

  欧阳修接过一看,大为吃惊。

  苏洵在动身上京之前,益州知州张方平就送书信来,在欧阳修面前极力推荐苏洵的才华。

  欧阳修看过苏洵的文章,已经被他的才学所折服,今再看二子文章,更觉有豪气之感。

  “苏兄,了不得啊!你教出的二子文辞出众,恢弘大气,恐怕不是池中物。”

  欧阳修大力赞叹了苏洵父子,还热情留下他们用饭。

  此后欧阳修在朝廷力荐苏洵,朝廷上下没人没有拜读过苏洵的文章,至此苏洵名动京师。

  这是后话。

  从欧阳修府上出来,天色还早。

  苏辙提议道:“哥哥,你成天就庙里念书。来了东京这么久还没见识过它的繁华。走,我带你四处逛逛。”

  苏轼望着父亲:“爹,您别生气。三郎说得有理,我也想长长见识。”

  苏辙叹道:“你们自去吧!”

  “谢谢爹!”

  兄弟俩开心地像两个孩子。

  他们把父亲送上轿子之后,便钻进了人群中。

  苏轼虽是哥哥,但比苏辙还有童心。

  他看什么都新鲜,什么都要摸一摸瞧一瞧。

  远远的,苏轼就闻到一阵浓郁的香味。

  循着香味找过去,发现是一家糕点坊。

  刚才在翰林府中十分拘束,根本就没怎么吃,此时肚中正空,但他们还要参加明年的考试,不得不解约盘缠。

  苏辙跟过来,看着哥哥嘴馋的模样,直接对老板说:“店家,把这里边每一种糕点都给我装一些。”

  苏轼大惊:“弟弟,这么多糕点要不少钱吧?”

  苏辙掏出自己的钱袋,神秘兮兮道:“哥哥莫担心。这里边都是我前日在赌坊赢的。”

  “三郎,你去赌钱了?”

  苏辙道:“哥,这事你千万不要跟爹说,否则他会扒了我的皮!”

  苏轼愁闷:“可是三郎,咱们考试在即,你应该多用功在书本上。难道你忘了先帝曾说过: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

  苏轼还没说完,就被弟弟用糕点塞住了嘴。

  “我的好哥哥,这么多好吃的都堵不上你的嘴!”

  苏轼带着笑容:“我不会告诉爹,但你也要收敛。以后我每天看着你,咱俩一同睡觉一同吃饭一同念书,形影不离。”

  苏辙才不在乎科举考试:“哥哥,天下学子那么多,怎能人人都高中呢?只要你中了就成!”

  苏轼不赞同:“那怎么行?我们兄弟一起来考试,当然要一起考中。不然,你怎么对得起自己多年苦读?”

  “这辈子,我只做哥哥的弟弟就满足了,其他的都无所谓。”

  苏辙话音刚落,就看见哥哥红了眼眶:“哥,你怎么了?”

  苏轼拉起苏辙的手:“此生有你,是老天对我最大的眷顾。”

  苏辙抽回自己的手:“哥,这些话太肉麻,你还是留着回去对嫂嫂说吧!”br>
  苏轼一拳打过去却打空。

  苏辙笑道:“哥,就你和我打架,你觉得你能赢?”

  “那你就试试!”

  苏辙提着点心盒子在前边跑,苏轼在后边追,仿佛他们小时候满山撒野的样子。

  傍晚,兄弟俩才回到兴国寺。

  冬天来了,此时莫愁正在为父亲和哥哥们做冬衣。

  忽然,她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点心盒子。

  莫愁抬眼一看:“二哥哥、三哥哥,你们用过饭没有?”

  苏辙道:“我们在城里早就吃过了。这是给你带回来的点心。”

  莫愁高兴极了:“也有我的份吗?”

  苏轼道:“你是我们唯一的妹妹,当然什么好东西都忘不了你!”

  莫愁感动得快哭了。

  苏辙逗弄道:“别哭,女孩子一哭,脸上的胭脂就没了,多难看呀!”

  “三哥哥!”莫愁抱怨道,“你惯会取笑我。”

  苏辙收敛起嬉笑:“好好好,我不笑话你。你吃吃看,是不是比咱眉州的好看好吃多了?”

  莫愁打开点心盒子,里边的点心有粉的、绿的,有花一样的、有动物一样的,煞是好看。

  咬一口在嘴里,又香又糯。

  苏轼提起莫愁的半成品,自顾自披在身上:“小妹的手艺真是没得说,若不是才子来求亲,我都不答应!”

  说起嫁人来,三兄妹间欢乐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凄苦。

  他们都不约而同想到了被婚姻残害的姐姐。

  莫愁道:“莫愁不嫁人,一辈子服侍两个哥哥。”

  想当初,苏辙救下莫愁的时候,她还很小,如今一眨眼就长成大姑娘了。

  他抬手轻抚妹妹的鬓角:“我的莫愁漂亮又温柔,对方不仅要有才华更要有人品,我才舍得把你嫁出去。”

  莫愁的眼泪止不住落下来:“我生来是个命苦的人,没想到能遇上两个如此疼我的哥哥,就是立刻死了我也了无遗憾。”

  苏轼阻止道:“这却是胡说了。咱们兄妹三人要一起相伴到老,就是死了也要埋在一处。”

  苏辙皱眉:“好端端的怎么又说到死上去了?我们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苏轼道:“对对对,小妹,哥哥陪你吃!”看書喇

  莫愁收起针线,又拿出一本《国语》来:“哥哥,里边有篇文章我不得其解,求哥哥给我讲讲。”

  苏轼笑道:“小妹真是比男子还要勤学好问。”

  苏辙接话道:“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世上男子愚鲁的多,而女子聪敏的不少。若女子也能参加科举,定比男子还要优秀!”

  想当初苏草就读的中学,连续好几年的高考状元都是女生。

  女生念书就是比男生更刻苦。

  莫愁一听哥哥的话就陷入了沉思。

  苏轼知她落寞,给苏辙递了一个眼色:“三郎你又口无遮拦了!”

  转头他苏轼又安抚妹妹道:“小妹,就算不能入仕,但女子念书胸中自有沟壑,与寻常女子不同。你瞧那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流传至今,其胆识气魄不输男人半分,为世人称道。”

  莫愁道:“谢道韫才情胆识是好,可惜嫁人不淑,夫君虽是书圣王羲之之子,却也太过懦弱。如若是我,我宁愿终生不嫁。”

  苏辙赞叹道:“小妹有志气!将来的妹夫想要娶到你,先就得过哥哥们这关!”

  莫愁笑道:“有两位哥哥把关,莫愁自然是不用担忧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