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第159章 都是端砚惹的祸
  八贤王看着从牢里走出来一脸讪笑的庞昱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事做的实在是太儿戏了,换另外一个皇上不死也得让他脱层皮。用手点了点庞昱拂袖而去,庞昱见状也不矜持连忙跑到旁边认错。

  “你啊,你啊,有些事别人躲都来不及,你反倒自己迎上去!”八贤王埋怨道

  “那我也不能让康王死在包拯的铡刀之下,不然的话这件事不闹个人尽皆知都无法收尾。”庞昱讪笑道

  “行了,快回你的殿前司吧,这些天落下不少工作吧。快去吧。”

  庞昱回到殿前司不久就得知毕鹏和朗云在康王府中同归于尽,这桩十八年前的冤案也算是告一段落了。经过宋仁宗和八贤王的操作给全天下百姓树立了一个优秀的皇家形象并给予邓宁女儿补偿,给这件事带来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刚回到家中就看到宋仁宗赏赐的礼物,满怀欣喜的拆开包裹,只见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就是一块孤零零的砚台。

  “皇上也是真够抠门的,就这么一块石头,哪怕奖给我点天蚕丝也好啊。”庞昱吐槽道

  “庞昱,你可别不识相,这可是上好的端砚。”穆桂英介绍道:“端州盛产砚台,尤其是端溪东岸所采的砚石。石质润滑,细腻娇嫩,犹属上品。朝廷更是把端砚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所以又被称为贡砚。”

  “不错,六哥就有一块皇上赏赐的端砚被他视作珍宝。对你可能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对一些文人雅士或者是对读书人来说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还有庞昱,你确实是应该好好练练字了,你的自己太潦草了。”杨延琪吐槽道

  “端砚虽美但也是工匠们的血汗结晶,一块端砚从采石、选料、制璞、雕刻一直到配盒磨光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工匠们的手,这个道理我都明白。所以咱们家里面谁才是文人雅士?而且我记得家里好像不缺这东西。”

  庞昱倒是知道端砚的价值,只是感觉自己好像从小以来就没缺过这玩意,犹记得小时候练字时用的就是这端砚,多了不敢说一二十块还是拿的出来,平时也没觉得多珍贵。不过记得老爹庞太师曾经说过,由于端砚价值不菲故而端州知州的位置可谓是人人觊觎。想当年包拯就做过端州知州并且在上任的途中遇到了公孙策,才有了现在的开封府衙人员的雏形。

  一连过了几个月,穆桂英也为庞昱产下一子,起名为清润。这下子庞昱就更加忙了起来,孩子们哭可不是一个一个的哭,一旦有一个哭起来就像闹钟一样全都响起来。让庞昱不禁感叹,自己有这三个孩子就够了千万别再多了。不过看着自己孩子们一天一天的长大,心中也十分开心,当然是不哭不闹的时候。

  享受这难得的平静时光,平日里不是陪着自己三位妻子出去游玩,就是回到家里面老爹气一气庞太师,有时候真的很想这种日子一直过下去。每个执法者都有一个愿望,但愿老百姓无状可告,无冤要伸,那样就能安心的在岗位上摸鱼。有人来告状就表示有不平之事;有人来喊冤就有蒙冤之人。

  可这世上的有些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此时开封府衙外的鸣冤鼓再次响了起来。

  咚咚咚!

  “威武!!!”

  王朝马汉搀扶着一位双眼失明的老者跪在大堂之上,尊敬的说道:“草民石健叩见青天包大人。”

  “石健,你是何方人士,你在府衙外击鼓鸣冤可是有状要告?”包拯问道

  “回包大人,草民乃是端州四会县砚山村的人,草民的儿子石玉是雕刻砚台的工匠,官府无缘无故的把他抓去了。冤枉他私藏了上缴给朝廷的贡砚,请包大人替草民伸冤呐!”石健说完一头磕在地上迟迟没有起身

  “你先不要激动,本府再来问你,你既然是端州人氏,蒙冤受屈为何不向端州州衙提出诉状要求平反。却千里迢迢来到开封府向本府伸冤。”

  “包大人,草民要告的就是端州知州周栋!”

  包拯听闻周栋的名姓顿时有些为难,倒不是不想帮助石健伸冤,而是开封距离端州有着三千多里地,他一个开封府尹手伸的再远也难以够到端州的政务。但是对于此事不闻不问也不是他的性格,只好先让石健说明案情,再对此进行考虑。

  “周栋来到端州还不到半年,分配给砚台工匠上缴的贡砚就超过了去年的一倍,州衙开起店铺卖端砚和商家抢生意。开采砚石的工匠被剥削都快要活不下去了,现在他们又把我的儿子给抓了起来,他根本就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啊!包大人,您不能见死不救啊!”石健哭诉道

  包拯看着跪在堂下泣不成声的石健也起了恻隐之心,可规定毕竟是规定,语气复杂的说道:“石健,你心中之苦本府感同身受,然而本府却无权受理你的诉状。”

  石健闻言如同五雷轰顶,如果包拯不管此事只怕这件事再也无人能管,顿时泣不成声的说道:“包大人,您曾经做过我们端州的知州,老百姓有了冤屈找到你,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个时候我的眼睛还没有瞎,我一直记得包大人把那些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的贪官恶霸一个一个的都关进了大牢,为老百姓出了多少怨气。可是您今天怎么不管我们了呢?你还是我们的青天包大人吗?”

  “石健,本府如今已经不是端州知州,朝廷自有朝廷体制,本府已经无权介入端州所有事务,故而实在无法受理你的诉状。不过本府却可以向朝廷禀告,请朝廷派其他有权的官员接案,本府所说的你可明白。”

  “包大人,草民知道了,可是草民决定不告了。草民要赶快回到端州给我的儿子石玉收尸。”

  “你此话怎讲?”包拯连忙问道

  “草民不相信,朝中还有哪几个官员能够不官官相护,由别人来办我儿子石玉的性命恐怕很快就没有了。草民叩谢包大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