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第88章 北疆疑案
  庞昱险些被自己姐姐狠狠的暴打一顿,念头有些不通达,却也无可奈何。鱼鳞紫金刀说是能够上打昏君,下斩佞臣,可就是借给庞昱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去打宋仁宗。准备了些烧羊肉,又用羊骨头熬了些羊杂汤,拿了一小坛好酒,装好食盒带进宫里。

  “皇上可怜啊,他能吃过什么好东西,连吃点烧羊肉都得都要背着人偷偷地吃。”

  将这些东西摆在宋仁宗面前,比见到金子都高兴,一位皇帝一位当朝二品大员,就这么坐在御书房这么庄重严肃的地方喝起酒来。

  “皇上,你要真想吃羊肉,直接吩咐御膳房做就是了。何必要我偷偷摸摸的带进宫来?”庞昱不解的问道

  宋仁宗笑着回答道:“你看看外边,天都黑了。如果朕开口吩咐就成了旨意,御厨得了消息他得上哪找羊肉去?而且朕虽然喜欢吃这羊肉也不过是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要是因此下旨御膳房就会当成惯例。每天杀一只羊来吃,这一年就得是三百六十五只羊,那样实在是太铺张浪费了。”

  庞昱闻听此言不由得啧啧称奇,他曾经听说过一件事,说皇上吃饭是吃一看二眼观三。吃、看、观不一样,先上看的菜,太监端来一个巨大无比的大盘子拿江米面蒸熟了捏成的山。山峦起伏,上面拿着鸡蛋黄摆四个字“万里江山”。到跟前皇上拿筷子一划拉,这叫万里江山一扫平,就图一个吉利。

  再上观的菜,连上十三个海碗每个碗上都挂着一个银牌子,符合南七北六十三省之数。十三个碗上齐了,有个名字这叫“天下太平”。而缺少哪个碗就说明哪个省出事了,需要处理政务。

  最后上吃的菜,有三百六十道菜,符合一年的天数。所有菜上之前,都有太监先尝一遍。之后皇上才能吃。再好吃的菜也不许过三口,为的就是不让任何人知道皇上的口味以防有人下毒谋害。最后甚至严苛到每顿饭吃多少个米粒。

  当然,这些东西估计都是后人编的,具体的早就跟随历史的尘埃一同被名为时间的微风吹走了。学习历史的初衷是为了不让今人重蹈古人的覆辙,而不是为了站在一个上帝视角去评判历史功过。

  宋仁宗的行为也算是在皇帝中独树一帜了。

  “对了,你姐姐今天去找你了吧。”宋仁宗突然问道

  “可不是?皇上,你可把我给坑惨了。您可差一点就见不到我了。”庞昱苦笑着说道

  “哈哈哈,朕连兵权都交给你了,替朕背个黑锅不应该吗?不过你在阵法上胜了杨家,真是让朕长了面子。朕可以答应你一个不太过分的要求。”

  宋仁宗貌似酒量不太好,喝了不久就好像有些醉了。可自古以来君无戏言,庞昱趁机说道:

  “那就请皇上把我家里那个免死金牌收回去吧,每天看着那块破牌子就闹心。”

  “这满朝文武都眼红你的那面金牌和金刀,怎么到你这里却成了麻烦了?”宋仁宗不解的问道

  “皇上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我想救下的人有一个能用这个东西的吗?或许日后有一天,这块破牌子也保不住我的性命。”

  没等庞昱说完,宋仁宗的鼾声响起,显然没有听到他的话。无奈的摇了摇头,将桌子上的残羹剩余收拾好吩咐内侍照顾好皇上,起身离开皇宫。但庞昱却没注意到,在他离开御书房不久宋仁宗一扫醉意坐了起来。

  宋仁宗喜欢庞昱,将事情交给庞昱来做几乎没有不符合他心意的。而且庞昱虽然总把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挂在嘴边,却做事极为用心,每一件都是为了黎民百姓着想。可就算是如此,明知道庞昱没有造反之心,可宋仁宗也必须提防着他。

  庞昱年仅二十岁能做到朝中二品大员,日后成为太尉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这能够打理军权的官员没有一个不是皇上的心腹,而且这不是一句忠心耿耿就能担任的官职。宋仁宗有些太过于着急了,朝廷内外有许多人恨他想看着庞昱倒霉,御史言官每天都在找他的茬。堂堂皇帝,也需要为自己的错误而买单。

  庞昱回到家中,刚进门就听到杨延琪怒吼:“庞昱!你是不是运气好赢了一次,就膨胀了!”

  “没有!没有!没有!”庞昱连忙解释道:“我奉旨进入皇宫,还被皇上嘉奖了。”

  杨延琪不满的白了庞昱一眼,尴尬的说道:“看什么看,还不去洗澡,天色不早了该休息了。”

  此时开封府包拯接到密令,要他前往真定府查一个人。这个人可非同一般,他叫做袁杰乃是朝廷的左领军卫上将军。自从宋夏议和之后,契丹就会成为了宋朝唯一具有威胁的外患,袁杰负责统帅重兵镇守北疆,护大宋边防安宁。

  想那袁杰身经百战,更是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朝廷却接获密报说他有通敌叛国的嫌疑。密报消息之人还在真定府境内,声称有实证在手,其真实性还有待查证。

  “这朝廷密报消息来源可靠吗?而且袁杰与大人同属三品大员,能处置他吗?”展昭不解的问道

  “不错,为查此案,枢密院任命本府为巡边军使。由此任命,本府可以代表枢密院考察军政军务。对武官也有赏罚之权。此事并未查明真伪,尚未上奏皇上,否则即便查明并无此事对袁杰的仕途也会造成影响。所以还请诸位不要吐露风声。”

  包拯解释后将任命状交由公孙策代为保管,可如今怎么出城却成了一大难题,真定府之行还需得自己努力。现在百官的视线不止盯着庞昱一人,连同包拯也在监视之内。毕竟包拯的名头过于响亮,不动则已,一动就会有不少人头落地。

  “大人何不带上三口御铡?有先斩后奏之权,应对查案有着不少助力。”展昭建议道

  “展护卫说的不错,御赐铡刀犹如皇上亲临。可大人是以视察边境军务为名出京,若有铡刀随行只怕太过招摇,反而不利于查案。”公孙策解释道

  包拯也是配合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公孙先生说的不错,故而真定府之行就得靠我们自己去查了。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备齐车马明日一早出京。”

  包拯时隔多日再次出动,此行势必会在真定府将此案查一个水落石出!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