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南七北六第一人>第67章 包拯回京
  王延龄当日见劝不动庞昱分毫,只好请人将包拯从庐州老家请了回来。律法之外无外乎人情,包拯为官清正廉洁,想来包家子弟应当也不是欺行霸市之辈。

  “包大人,事情就是如此。”王延龄向包拯将事情娓娓道来

  包拯叹了一口气,沉重的说道:“相爷,包勉的心性为人,包拯知之甚深。他既没有必要,也绝不可能犯下这贪渎之罪。”

  想他包拯自幼父母双亡被嫂娘吴妙贞抚养长大,二人同岁,说是叔侄更不如说是兄弟。包拯深知包勉的品性,或许才学一般但绝不会做出这般违法乱纪之事。

  此言一出令王延龄大吃一惊,诧异的说道“此话与包大人平日言行似乎有些不符吧。包大人向来只问证据不问亲疏,证据在未明确之前从未下过定论。”

  “相爷说的是,是包拯失言了。”包拯惭愧的回答道

  “你们叔侄之间与旁人是大不相同,老夫猜测是令嫂让包大人言语失当,进退失据的主因吧。此案才被揭发,包大人还不必太过担心。倘若包勉并未涉及此案,朝廷只会还他清白。”王延龄安慰道

  包拯如今也只好静待结果,相信刑部官员会给包勉一个公正的判决。包勉是否涉案暂时告一段落。

  庞昱不想去查这件案子,可关于民生的问题却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杀再多如同包勉一样的涉案官员都没有任何效果。没错,他就是准备提纯海盐并从宋仁宗那边得到贩卖盐的许可,打一场古代的价格战。

  盐这种物资受官府专卖制度保护。这种政策历史渊源身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就提到了“官山海”一词,即由官府垄断山海之产出。而汉武帝时期,早就实施了盐铁专卖制度,自此之后,历朝历代无不沿袭这一传统制度,把民众必需品的贩卖权限制在官府手中,以保证朝廷的财政收入。

  既然是官府专卖又为何出现许多倒卖私盐之人呢?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吃不起官盐。宋朝食盐专卖制度有着严格的地域划分制度,严禁跨区域买卖食盐,这就导致了食盐在地区分配上的不平衡等问题出现。官盐质量不一价格昂贵,但私盐却价格则是低廉许多。

  民间贩卖私盐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只能想办法遏制。而短时间内想要有所成效,并不影响朝廷收入,那就必须将官盐的价格降下去,质量提上来,压缩私盐的生存环境。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真有道理。可惜我是个文科生,要不然给我点时间我能把火枪做出来。”庞昱看着手中提纯的海盐默默的吐槽道

  李元贞好奇的跑过来看着庞昱手中的提纯的海盐,抓起一点放入口中,好奇的问道:“庞昱你这盐从哪买的,味道比驿馆里面的好多了。”

  “我刚才提取出来的。”庞昱下意识的回答后抬头一看眼前之人竟然是李元贞,当即问道“不是,你怎么又在我家里!”

  “我昨晚就没走啊,我们担心你照顾不好逐月所以昨夜杨姐姐让我留下了,你不知道吗?”李元贞歪了歪脑袋,看庞昱的眼神明显有了变化,甚至流露出可怜的目光。

  “好吧,这不重要。”庞昱无所谓的摆了摆手表示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你一夜未归,要不要我送你回去。”

  此言一出庞昱就有些后悔,在他停职的这几天整个侯府里面除了他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财神领命前去置办产业,书童八两正随着太师府管家庞福学习,严冬则是最近悄无声息的与丁月华的表妹梧桐相处在一起。

  好不容易昨天有了些烟火气,今天自己又要把人送出去,这叫什么事啊!

  “好吧,我确实该回去了不然雷莎该担心了。”

  李元贞此时想起了杨延琪之前对她说的话,庞昱此人看似能够看透他人心事,实则就是一个既糊涂又惫懒的咸鱼,只要不出现大事就别想让他打起精神。起初李元贞还不相信,现在一看果真确有其事。

  杨延琪为了庞昱一直想与李元贞交好,在古代沾衣裸袖便为失节,李元贞乃是草原上的女子对其可能并不是很看重,但庞昱右手上的痕迹却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次谣言一起,若是日后因此事令李元贞名节受损,那庞昱绝对是罪责难饶。看書喇

  既无他法那杨延琪只好大度一点接受这个姐妹,至于庞昱,他的意见很重要吗?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