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女儿揶揄的话,猪头三也不生气,坦言道:“我正要和你说一下呢,日子已经定了,就在半个月后。嫣娘说了,一切从简,也不要彩礼什么的,就是街坊朋友一起吃顿饭就行了。我们这边儿也没有什么亲戚,就给老爷说一声,再请一请阿随也就罢了。”

  秀姑就笑道:“小娘日日在那里受赵婶子的白眼,爹爹早点儿把小娘娶进门也好,女儿还担心若是我嫁出去了,爹爹一个人会孤单呢!

  只是不给彩礼的话,是不是太委屈小娘了?虽是小娘懂事节俭,但咱们也得有点儿诚意,彩礼多少总得给一点儿,新衣服也得给小娘做两身,总不能让人笑话咱们乡下来的不懂礼数。”

  二人哪里知道嫣娘的心事?她明知道依着嫂子的性子,彩礼无论如何也落不到自己手里。倒不如都省了,还显的自己大度识礼。反正嫁过去以后,依着自己的品貌,猪头三那个莽夫还不是对自己言听计从?现在省的以后都是自己的。

  见女儿主动提及要给嫣娘彩礼,猪头三心下一阵感动,便不好意思的问道:“这事儿正要和你商量呢,来这里几个月,咱们也攒下了十多两银子了吧?。”

  家里的银子一向都是秀姑收着的,听父亲问起,她便回屋翻了个小荷包出来,细细的数了数。

  “爹,不算这点儿零碎的铜板,咱们现在一共攒下十二两银子了。”

  猪头三点头,他算着也差不多是这个数,

  “那就拿五两出来,爹等会儿给赵大哥送过去,也是咱们的一片心意。人家不要是人家懂事,咱们不给就是咱不识礼数了。

  再拿出来一两给你小娘添置两件新衣,在家里摆上两桌酒菜请街坊邻居吃个饭也就够了。

  剩下的一两留着咱们日常花销,等你小娘进了门,咱们一家人好好的过日子。”

  听父亲安排的头头是道儿,秀姑掰手指算了一下,疑惑的问道:“爹,还有五两呢?”

  猪头三拍拍秀姑的头,哈哈大笑:“那五两是留给你做嫁妆的,你且好好收着。等爹爹再给攒个一年半载的,到时候让你风风光光的嫁出去。”

  秀姑含羞把荷包收好,猪头三等不及要娶美娇娘上门,就拿红布把五两银子裹了,揣在怀里往隔壁卤肉铺子去了。

  此时赵家刚刚用过晚饭,赵大哥和大郎还在厨房收拾明日要用的食材,这卤肉必须得提前卤好,泡一夜才能更入味儿。嫣娘正在灯下替赵大嫂绣一条帕子,赵大嫂则斜眼靠在门口嗑着一把瓜子。

  见猪头三来了,嫣娘连忙躲回了自己房里。按着规矩,未嫁前两人是不能见面的。

  此时屋子里就剩下了猪头三和赵大嫂两个人。

  猪头三瞧着美人儿窈窕的背影,半天回不过神来,赵大嫂看着他那个傻样,嗤笑道:

  “还瞧呢!早晚不都是你的人?就这几天也等不得了?银子可拿来了?”

  私下给五两银子的彩礼,猪头三之前是答应过赵大嫂的,所以赵大嫂才会这么问。

  猪头三从怀里掏出了红布包着的五两银子,又另外拿了五百钱出来,对赵大嫂道:

  “嫂子,还得麻烦您件事儿。虽是嫣娘懂事儿,不要什么东西,但好歹是成亲,红衣服总得做一身儿。我是个粗人,又不懂这些,这个银子嫂子收着,帮忙给艳娘置办一下,也图个喜庆。”

  赵大嫂笑呵呵的收了银子。

  “放心吧,事情交给我,保证错不了,大兄弟只管等着新娘子过门就成了。

  猪头三走后,赵大嫂喜滋滋的把这五两银子并五百钱收好了,又翻箱倒柜的找东西。

  这大兄弟瞧着是个粗人,没想到还能想着替那个小贱人添置新衣,她倒是个有福的。

  不过,那个小贱人哪里配穿五百钱的好衣裳?这些银子还是留着给二郎娶媳妇吧。自己成婚时候穿的喜服还留着呢,不如就找出来给小贱人穿了,也算是便宜她了。

  ......

  却说刘婆子待猪头三父女点了头,就立刻让刘公去通知蔡嬷嬷尽快派人来向秀姑提亲。

  蔡嬷嬷得了信儿,自然是喜不自胜。对家里众人商量道:

  “当初阿武娶亲的时候,彩礼是八两银子,一对儿金镯子,一对儿银簪子,两匹料子。我就不偏不倚,阿文这回也是这么办。”

  众人也觉得很合理,此事也就这么定下了。

  蔡嬷嬷便备了礼物,打发媒人上门去提亲。

  猪头三见了阿文也是满意的很,小伙子眉清目秀,识文断字,聪敏机灵,小小年纪就做了两个铺子的掌柜,可见是个有出息的。瞧着一家子也都是实在人,是个过日子的本分人家,秀姑嫁过去一定吃不了苦,比跟着自己这个做过土匪的爹强。

  况且瞧着那丰厚的彩礼,便知道这家里的条件是不错的。自己给嫣娘的彩礼只有干巴巴的五两银子,人家出手就是八两,还有那金镯子和银簪子恐怕也不便宜,两匹料子更是华贵精美,是他们之前见也没见过的好东西。

  秀姑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两家商量好了,等到过了年天气暖和了,就挑个好日子把俩孩子的亲事办了。

  如今正是深秋,算算也就剩下小半年的时间。猪头三在心里盘算着,有了之前攒下的五两,阿文家里送来的八两,自己再攒上二两银子给秀姑添上,凑足了十五两,也就够体体面面的把秀姑嫁过去了。

  ......

  却说给秀姑送完聘礼回来的路上,阿文低着头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蔡嬷嬷疑惑道:“你这孩子,媳妇儿是你自己选的,如今定下了该高兴才对,怎么愁眉苦脸的?可是有哪里不满意?我可告诉你,秀姑是个好姑娘,以后可得好好的待人家。”

  阿文解释道:“娘,不是为了这个。刚才出来的时候,路过隔壁的卤肉铺子,我恍惚瞧见一个人觉的熟悉的很,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娘可曾看见了?”

  蔡嬷嬷道:“就是之前你姑婆说过也看中了秀姑的那个卤肉铺子?这事儿说成了,我只顾着高兴了,倒是没仔细瞧。你整日在外头忙,遇见个熟人也没什么奇怪的,想那个做什么?”

  阿文低头不答,心里却越发疑惑。

  那背影是个女人,柔媚妖娆,看那服饰打扮应该是不年轻了,而且若是怡红院的人他绝对一眼就能认的出来。

  一个年龄不小的漂亮女人,他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