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殿下,你的痴傻侧妃看上属下了>第262章 另有其人
  唐婉儿三人待唐知敬和赛神仙离开了,才默默的往回走。

  回到前厅的时候,宴席也差不多要开始了。趁着无人注意,三人悄悄的回到角落里坐好。只见皇后身边此时只剩下四个粉面含羞的姑娘,环肥燕瘦各有不同。

  想来那四个姑娘就是皇后心目中理想的儿媳妇儿人选了。

  不多时,一个小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凑到皇后身旁低声耳语了什么,皇后便笑道:“罢了,皇上最近每日念经打坐修身养性,不来也无妨。今日也没有外人,他不来我们还随意些。太子近来......身子不适,也不大出门。你去瞧瞧大皇子在做什么,让他带着百官过来,陪着我们用顿饭就是了。”

  听闻此言,皇后身旁那几个姑娘更是羞红了脸不敢抬头。说是让大皇子来陪着用膳,其实主要目的还是来相看她们,选皇子妃的吧?

  ......

  却说赵元启跟着小太监来到议事厅,百官已经到的差不多了。他久不在京城,和众人也不甚相熟。况且又仅仅是个知府,品阶低微,也和人搭不上话,只得干巴巴的站着。

  忽见一个面如冠玉,乌发如墨的美男子远远的走来,便听徐大将军道:

  “玉面国师来了!如今可真了不得啊!皇上面前的大红人!我等实在羡慕的紧啊!”

  唐知敬也不说话,只闷声往里走。

  一听此人是玉面国师,赵元启也便知道了。玉面国师可不就是小唐侧妃的父亲吗?刚才小唐侧妃还说了。她们一起做生意的事儿,自家闺女一成利润,她父亲一成利润。灵儿跟着小唐侧妃来京城这几个月,肯定没少麻烦人家,既然见了,总该打个招呼道声谢的。

  于是赵元启忙上前拱手道:“唐大人,在下江南知府赵元启。小女不懂事,在京城没少给您添麻烦吧?下官在此给您道声谢。”

  唐知敬正想着赛神仙的事儿,也不知他能不能劝说的动皇上去贵妃处。冷不丁被赵元启这么郑重其事的道谢,倒是弄的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不知令嫒是......?赵大人是不是认错人了?”

  赵元启便笑道:“唐大人把小唐侧妃教的很好,聪慧伶俐,心怀百姓,在江南可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儿呢!多少男子都比不上她。难得的是聪慧却不迂腐,小小年纪竟然还懂得做生意。这不,我家小女顽劣,偷偷跟着小唐侧妃回了京,没想到竟然还跟着学会赚银子了,还说以后她养我呢!

  哦,听说唐大人也有帮忙经营生意,真是想不到啊,唐大人年纪轻轻,如此仪表堂堂,不光学问好,竟然还懂经营之道,下官实在是佩服之至。”

  唐知敬听到这里,脸上浮现出尴尬之色。

  唐婉儿这个臭丫头,难得的竟然还给他脸上增光了。只是这赵知府说的话,他怎么不明白呢?自己何时懂得经营之道了?

  徐大将军哈哈大笑,凑过来朗声道:

  “赵大人,你怕是误会了。唐大人仪表堂堂是不假,至于懂经营的嘛,就另有其人了。你久不在京城,哪里会知道这个?其实,小唐侧妃的爹可不止这一个......”

  赵元启听的一头雾水,正欲细问,就见小太监过来通传。说皇上有事不来了,皇后娘娘让大皇子带着百官前去赴宴。

  至于太子百里山河,前几日不知为何惹恼了皇帝,被罚在府里闭门思过,非召不得面圣。因此在这中秋佳节这样的好日子里,也未见他的踪影。

  众人都私下猜测,只怕这太子之位不日就要换回来了。如今皇上不光恢复了百里云川的协理政务之权,就连他那个病病弱弱的儿子百里允文,也是喜欢的紧。日日都带在御书房里陪着解闷儿呢!

  ......

  御书房。

  百里安宁正脆声念着奏折,皇帝盘腿儿坐在踏上,双眼微闭,不时的提点百里安宁一两句,百里安宁就拿朱笔认真的在折子上批复了。别看他年纪小,写出的字却自有一番风骨,连皇帝都忍不住陈赞了他好几回。

  赛神仙信步走了过来,皇上看来看百里安宁手边的一摞奏折,无奈的道:

  “老先生暂且等等,再过半个时辰就差不多批完了。等会儿你把昨日那段经文再讲给朕听听。”

  “皇上,小殿下也念了这许久了,不如让他出去歇会儿?老夫有句话......”

  皇上便道:“宁哥儿,你下去歇一会儿,让小喜子给你拿点儿果子吃,朕和老先生说句话。”

  百里安宁听话的放下奏折,跟着小喜子下去了。

  赛神仙瞧着她们走远了,才凑到皇帝面前道:

  “皇上近期潜心修炼,老夫观皇上面色,似乎阳气过重,阴阳失调......”

  皇上急忙道:“老先生,情况严重吗?这可如何是好?”

  赛神仙便捋着胡须道:“这事儿说轻也轻,说重也重,自古都讲究阴阳调和,皇上修炼太过,也不见得就是好事。”

  “可有破解之法?”

  赛神仙点头。

  “今天是中秋月圆之夜,最是采阴补阳的好时机......”

  话音未落,就见一个小太监低眉垂手的进来回话。

  “皇上,曹贵妃听说皇上未赴宴,刚让人来传话,她已经备好了一桌素斋,请皇上过去说说话。”

  赛神仙满意的点头。唐大人安排的不错,这小太监来的时间恰到好处,于是试探的对皇上道:“皇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