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殿下,你的痴傻侧妃看上属下了>第179章 收获颇丰
  唐不言虽然一开始拉不下面皮,但见无影敲的欢实,也不甘示弱。和几个兄弟搜罗了几个破锅破盆也加入了无影的队伍。

  百里云川嫌他们吵的耳朵疼,就打发无影领着人离远一些去敲。

  唐不言和几个兄弟自然是紧紧的跟着无影。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小六子的,不过十五六岁年纪,生的又瘦又小,偏偏有一副好嗓子,那嗓门又洪亮又悠远。人也机灵讨巧会说话,两军对峙骂人的时候可是少不了她,因此记得徐大将军喜欢,日常都要带在身边。

  小六子跟着队伍敲着破盆,嫌不过瘾,对无影提议道:“兄弟,我们干巴巴的这么敲着,也没意思,不如你们敲几下,我喊一嗓子,也好有个节奏。”

  无影听着新奇,也便应了。

  于是,大街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十几个卫兵骗着破盆烂锅,雄赳赳气昂昂的边走边喊

  “咚——咚——咚——”

  “哎——衙门门口砌功德碑了!”

  “咚——咚——咚——”

  “哎——捐了银子榜上有名!”

  ......

  最后,十几个壮士一齐高声呼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唐不言初时还有些脸皮薄不好意思,喊到后来不由的热血上涌,心头火热!

  这么一来,倒是吸引了不少人来观瞧。

  “哎?他们这是干嘛呢?”

  “没听见吗?衙门门口砌功德碑了?”

  “是了是了,刚我家隔壁的刘二就被衙门的人叫去了,要说砌石碑,还不是他功夫最好?”

  “听说,捐了银子就能上功德碑?”

  “咱们也瞧瞧去!”

  ......

  人越聚越多,甚至有几个顽皮的小孩子,也从自己家里拿了铜盆铁勺,跟在队伍后头学着他们的样子吆喝。

  唐不言也不撵他们,只淡淡的说:“好好干,晚上赏你们一人一个馒头。”br>
  如此一来,那些半大孩子吆喝的就更起劲了。

  衙门门口,更是围的人山人海。赵知府和师爷站在一张不知道从哪里拖过来的八仙桌上,沙哑着嗓子嘶吼:

  “不要急、不要急、排着队,慢慢来,人人都有机会啊。”

  有些人挤了半天也挤不到前头,着急的喊道:

  “嗨!前头的,您倒是念一念,那榜上都谁捐了,捐了多少呀?”

  果然就有人清了清嗓子,高声念道:

  “一位心系苍生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捐款五万两,商女捐赠三万五千八百零四十三两,一个愿宝贝女儿一生顺遂的老父亲捐款两万两......黄员外捐碎银一两五钱,张记米铺捐糙米两担......”

  人群哄笑出声。

  “哎?黄员外,亏你整天吹嘘你家有万贯家财,如今就捐一两五钱,羞也不羞?”

  就有个圆圆脸的大胖子以袖遮面,胡乱的道:

  “谁说我就捐一两五钱的,那不是我没在家,婆娘不懂事吗?等我回去非得好好的收拾她。

  赵大人、赵大人,小的还要捐,再捐500两!”

  人群中一阵唏嘘,渐渐的安静下来。赵知府瞧瞧张员外那圆滚滚的肚皮,徐徐道:

  “张员外,您确定只捐500两?要是捐1000两的话,就可以得到一张衙门颁发的《心系苍生,捐款光荣》文书,回家装裱起来挂到墙上也可黄耀门楣,谁见了不得夸您一句菩萨心肠?”

  张员外一听这话,果然心动了,银子,他们家里是不缺的。就是自己资质有限,一直靠着祖辈的挣下的资产过活,父母一直嫌弃自己没出息。若是能得了衙门的褒奖文书,他们家面上也有光不是?

  当下大手一挥,豪爽的掏出了银票。

  “那就捐一千两!”

  师爷跳下八仙桌,在捐款榜单上重新添上一笔。

  “城东张员外捐款一千零一两五钱。”

  然后提笔写了文书,赵知府盖上大印,笑眯眯的递给了张员外。

  接着,其他的几个富户也相继重新补了银子,徐大将军乐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脑子就是比大刀好使。

  这一天,收获颇丰,人们捐款的热情高涨,都在相互打听写别人捐了多少,自己又捐了多少。

  能在衙门口的功德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供后世瞻仰,那是多大的荣耀啊!

  ......

  三日后,皇宫。

  皇帝大怒,将桌上的一堆折子“哗啦”一声推翻在地,声嘶力竭的道:

  “写折子!现在就写折子!把那个逆子给朕叫回来!

  百里云川这个逆子,是不是想要气死朕?竟然胆敢公然发文敛财!

  黄河水患、国库空虚,他不好好赈灾,竟然公然鱼肉百姓!

  成何体统?

  成何体统?”

  旁边伺候的小喜子待皇帝发完了心中的怒火,气息平稳了,才试探着劝道:

  “皇上!大皇子他一向谨小慎微,办事也妥帖。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还是待大皇子回了京,再细细的询问不迟,若是公然让人送了折子叫他回来,怕是......”

  “误会?”皇帝冷笑。

  “一个人参他是误会。这么多人参他,难道都是误会?”

  小喜子还欲再劝,就听外头小太监通传道:

  “皇上,太子殿下来了!”

  黄帝无奈的揉了揉额角。这俩儿子,一个也不让他省心。

  原来他是极其偏爱百里山河的,嘴巴甜,又孝顺体贴,鲜少惹他生气。

  可是自从封了他做太子,开始协理朝政以来,当真是把自己气的半死。

  之前百里云川协助处理政务的时候,一切都打理的明明白白,他只需把重要的事情过目一下便可。各种事情该怎么处理,他的提议都很妥帖,很有自己年轻时候的风范。

  可这个自幼得他青睐的百里山河呢?折子批的乱七八糟,批复建议也是完全驴唇不对马嘴。他看的实在糟心,只能自己批复完了再交给他观摩学习。

  谁知道看了两天,他就弄丢了几本折子,实在是让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