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文魁>第783章 王之?
  按照朝廷的品级划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都是正二品的官职,虽然级别上没什么变化,并且都算实际差遣,但大宋根本就没有太子,这太子的辅佐官,不就是个摆设吗?

  “不行,朕不同意,朕本想让你卸任枢密使,入政事堂,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

  “官家,臣知道您为了我好,可既然反对臣的人这么多,那就不要逆势而行,您看,我再加一个大宋皇家大学祭酒如何?”

  赵祯忽然恍然大悟,“你要去教书?”

  “官家以为如何?”

  “可大学还没建好,只有百官子弟在读,你教他们?”

  “臣想,大学该招生了。”

  经过几年时间建设,武学院已经建设完毕,但大学还要差不多一年才能彻底竣工,大学里,也只有百官子弟在读书,因为只有庞之乾这个院判在主持,所以一直没有招生。

  “如今正值四月,臣想等七月时,在全国选拔一批学生,臣的主要精力,将会放到大学中,等把大学带上了正轨,夏相该致仕了吧。”

  赵祯想了会,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避一避风头也是好的。”

  “臣谢官家厚爱。”

  赵祯忽然笑了,问道:“你知道倒张是谁主导的吗?”

  “如果臣没猜错,是庞籍吧。”

  “哦?为何你会认为是庞籍呢?”

  “纵观满朝文武,有机会执政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韩琦等人,等得起,但只有庞籍等不起。”

  “徐奭也等不起啊。”

  “徐奭年龄太大,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执政。”

  “宋守约也是如此?”

  “宋大人马上就七十岁了吧。”

  “照你这么说,李昭玘就没嫌疑了吗?”

  “李大人乃是有道君子。”

  “哈哈,你的意思是庞籍不是有道君子了?”

  “有道君子办傻事,很正常。”

  赵祯笑够了,才缓缓的说道:“今日,我算是服气了,你能从蛛丝马迹中,从人性中分析出事情的真相,朕服了。”

  赵祯缓缓的站起来说道:“枢密使你做不成了,但太子少师这种闲职,也不符合朝廷的利益,你降一级,去政事堂任参知政事吧。”

  张唐卿略微一琢磨,就明白了赵祯的意思。

  “臣谢官家厚爱。”

  “大学祭酒之事,就按照你说的办,你低调两年时间,等夏相到了年龄,你也过了三十岁,再替朕执掌天下,咱们君臣再写一段佳话。”

  “官家厚恩,臣无以为报,只能以……”

  “行了,别动不动就死,咱们君臣都要长命百岁呢。”

  “是,官家是万岁嘛。”

  “你啊,嘴上不饶人,天亮了,朕走了。”

  赵祯刚走出门口,又转了回来,“韩琦、文彦博等人,是不是再进一步?毕竟到时候你也需要帮手嘛。”

  “臣以为,文彦博缺少一些治理地方的经验,一路经略安抚使足以,韩琦换岗历练,包拯可知开封府,至于臣的同年们,可以再历练历练。”

  “我考虑一下,北方真的不用你亲自坐镇?”

  “臣要是再坐镇下去,除了造反,没其他活路了。”

  “哈哈,你啊,也就是朕能容忍你,要是换了其他皇帝,早就把你狗头铡伺候了。”

  君臣哈哈笑了起来。

  包拯的狗头铡,终归成了笑话。

  第二天,张唐卿盯着熊猫眼去了枢密院。

  张观看到张唐卿到了,赶忙迎了出来。

  “枢相为何不多休息几天?”看書喇

  “今天过来收拾东西。”

  “收拾东西?枢相还要去北边?”

  “不是,马上要被人弹劾成筛子了,提前回去闭门思过。”

  “枢相,这是从何说起?”

  “呵呵,我有自知之明,做错了事,就要被弹劾。”

  张观茫然的说道:“下官没听说有人要弹劾枢相啊。”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时刻,风雨来临之前,是最安静的时刻。”

  “谁要弹劾枢相?谁要是不知趣,就是和我军方最对,和枢密院作对。”

  李用和、孙沔等人也得到了消息,都跑到张唐卿的值房,询问张唐卿具体原因。

  张唐卿只是笑笑不语。

  果然,从下午开始,几十本弹劾的奏本送进了通政司。

  夏竦看了一眼,随手把奏本丢到了旁边。

  “使相,可是有什么不妥?”,贾昌朝问道。

  “每次张相立了功,总要被人弹劾一把,这已经成了惯例,不看也罢。”

  “可这次不同。”

  “有何不同?”

  “这次张相未经圣旨而擅离职守,这可不是小事啊。”

  “以前可曾有这泼天大功?在老夫看来,封王都不为过。”

  (注:取回燕云十六州者封王,是宋神宗开始的政策。)

  “封王?使相说笑了,呵呵,说笑了。”

  “你以为老夫在说笑吗?”,夏竦说完,掏出了一本奏本。

  “请封枢密使张为王?”

  “是。”

  “可,可大宋没有活着的异姓王啊。”

  “谁说没有?难道邓王不算吗?”

  贾昌朝吃惊的盯着夏竦。

  张唐卿能和邓王钱俶一样吗?钱俶是曾经的一国之主,主动投降,才得了个邓王的王爵,可你看看钱俶的结局,六十岁大寿,见了一面朝廷的贺岁使者就一命呜呼了。

  忽然,贾昌朝明白了夏竦的目的。

  夏竦怂了。

  面对强势回归的张唐卿,夏竦害怕了。

  他委曲求全了两年时间,才得到了宰执天下的机会,如今,面对头顶泼天大功的张唐卿,夏竦感觉自己丝毫没有胜算,甚至可能会在某些有心人的支持下,张唐卿强行上位。

  所以,夏竦才想了一出请封张唐卿为王爵的戏份。

  “使相,高明,下官自愧不如。”

  贾昌朝偷偷擦了一把汗。

  事实上,庞籍串联的弹劾张唐卿之事,幕后的推手就是贾昌朝。

  贾昌朝五十岁,等夏竦离开中枢,贾昌朝非常有希望接任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贾昌朝的想法,他做上十几年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好张唐卿也四十多岁了,他再干上十几年,多好的安排啊?

  可如今,百官之中已经有了让张唐卿宰执天下的声音,这可不是好苗头,说白了,张唐卿立刻宰执天下不符合政事堂所有人的利益,不符合庞籍、徐奭,甚至开封府刘涣等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