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第171章 甘露殿内,长孙无忌痛斥李世民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长孙皇后震惊地瞪大了眼睛,她没想到,兄长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他可知道这些话传进陛下耳朵里会是什么后果?

  他不想活了吗?

  长孙皇后承认退了李丽质跟长孙冲的婚事是皇家不对,可在新政策面前,陛下作为大唐的君主,以身作则有什么不对?

  况且,近亲不能成婚,本身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兄长为何就不能理解?

  难道就因为其他的公主不是嫡公主,兄长就看不上吗?

  这一刻,长孙皇后内心对长孙无忌失望到了极点。

  “兄长,到现在了,你还不幡然悔悟?”

  “难道非得将长孙家逼上绝路才甘心吗?”

  面对长孙皇后的责问,长孙无忌冷笑一声,“微臣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长孙家考虑,倒是你,作为长孙家的女儿,出嫁之后,所作所为,竟然半分不考虑家族。”

  “若你心里当真还有家族,还有微臣这个兄长,就不会同意陛下取消婚事,更加不会像现在这样,在老夫面对欺辱之后,还来责骂老夫。”

  “在娘娘的心中,早已经没有了家族的荣辱,娘娘若是无事,便请离开吧,微臣这里环境简陋,无法招待娘娘。”

  长孙无忌直接下了逐客令。

  长孙皇后对他失望,他心中何尝没有对这个妹子感到失望?

  长孙皇后的身子晃动了一下。

  看着眼前这张熟悉的面容,觉得无比的陌生。

  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兄长变成了这样,为什么她一点都不认识了?

  长孙皇后起身,眼眶有些泛红,“如此,本宫就告辞了,希望兄长好自为之。”

  “哼,微臣的事情就不劳娘娘费心了。”

  长孙皇后闭上眼睛,将快要夺眶而出的眼泪逼了回去,声音里也换上了几分冷然。

  “兄长若是执意如此,那便辞官还乡吧。”

  至少这样,还能颐养天年。

  长孙无忌踉跄了一下。

  “呵呵呵……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娘娘的意思?”

  长孙皇后没有回答。

  长孙无忌直接放肆地笑了起来,“哈哈哈……真是可笑,可悲亦可叹呐,微臣跟着陛下出生入死多年,没想到竟然比不过一个卑贱的说书人。”

  “大唐的江山注定要亡在这个小人手中,哈哈哈……”

  长孙皇后身体颤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的离开。

  步撵之上。

  长孙皇后眼眶通红。

  回宫之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再也没出过门。

  甘露殿。

  李世民听着暗卫带回来的消息。

  气得冷笑起来。

  “辅机啊,辅机,你与朕自少年便相识相知,朕一向视你为最好的朋友,可你怎么就不明白朕的心思呢?”

  “朕从不曾想过,会与你走到这一步。”

  在听到长孙无忌与长孙皇后的对话之后,李世民就已经明白,他跟长孙无忌再也回不去了。

  不仅仅是因为秦煜,而是他的这位少年好友,早已经变了心思,如今一门心思的想要稳固家族荣耀。

  荒于朝政不说,还是非不分,这一点,已经让李世民无法再容忍他。

  “去吧,给长孙无忌传个口信,让他进宫一趟。”

  说不难受肯定是假的。

  这么多年的情谊,岂是能随意割舍的?

  可若不及时止损,只怕他会做出更加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李世民让人在甘露殿摆了酒席。

  长孙无忌来的时候,整个大殿里,除了李世民之外一个人都没有。

  长孙无忌就这样看着一身便服的李世民,既没有行礼,也没有说话。

  李世民望着窗外有些出神。

  一阵凉风吹过,李世民回头看向长孙无忌,颇为感概地说道:“起风了。”

  长孙无忌没有言语。

  李世民浑然不在意,对他招了招手说道:“过来坐坐,你我二人已经很久没有一起喝酒聊天了,现在想起来,曾经意气风发,岁月峥嵘的日子,仿佛还是昨天。”

  “那时候我们一起打仗,一起聊天喝酒,想想可真是痛快啊。”

  李世民一边回忆,一脸怅然。

  只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长孙无忌抬腿,走到李世民跟前,随意的坐下,拎起酒壶,就给自己倒了一杯,一饮而下。

  一连三杯酒下肚,才缓缓地开口:“逝者如斯,陛下又何须再提及?”

  “朕难受啊。”

  李世民同样给自己倒了三杯酒,灌入腹中,一脸苦涩地说道。

  “正因为回不去了,朕才难受。”

  回不去的不仅仅是那些岁月,更是他们之间的感情。

  “记得朕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内有太子余孽,外有突厥二十万大军,国库空得能当跑马场,而且……”

  李世民顿了顿接着说道:“朕这皇位言不正名不顺,朕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那时候,你全力辅佐于我,有时候连饭都没时间吃,可你却一点怨言都没有。”

  “这些年若非有你们的帮助,朕哪里能有现在的自在啊,你们的情义,你们的付出,朕都记着呢。”

  说完,李世民又一杯酒下肚。

  他能有今天,少不了长孙无忌他们的支持,而且李世民比谁都明白自己的处境。

  世家的人他能用,但对他绝对不够忠心,甚至安排他们做一件事情,他们还得要权衡利弊。

  但是长孙无忌他们不一样。

  这些旧臣都是跟着他一路从马背上厮杀过来的,对他绝对忠心可靠,但凡他安排的事情,绝对不含糊。

  长孙无忌不仅跟他有少年交情,更是他皇后的哥哥,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要更加用心。

  李世民从来都没有否定过他的功劳。

  长孙无忌没说话,而是灌了一杯酒下肚。

  随后才凄然一笑,说道:“只可惜,陛下现在已经不需要微臣了。”

  李世民叹息一声。

  “辅机!”

  “你在朕心中的地位任何人无法撼动,正如皇后所言,你什么事情都不用做,长孙家都能荣宠一辈子,可你为何……”

  李世民摇了摇头,实在想不明白。

  “朕本以为,你见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的时候,就能明白朕的心意,可你……”

  他终究是辜负了他。

  有太子在,即便日后他不在了,长孙家的地位也依然无人可以撼动。

  可长孙无忌却偏偏钻进了死胡同,选择跟秦煜死杠。

  长孙无忌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端起酒杯,又一连喝了三杯。

  “丽质的事情,朕承认,朕对不住你,在这之前,朕也安排了房玄龄和程咬金去说服你,希望你能主动提出来,支持朕,可你终究还是没舍得迎娶朕的嫡公主这份荣耀。”

  这件事,李世民极度的失望。

  作为少年好友,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何尝不是无比了解呢?

  倘若没有近亲不能成婚的这件事,他也是愿意成全他的,否则,就不会赐婚了。

  长孙无忌拎起酒壶直接喝了起来。

  一直喝到呛,才将酒壶放了下来。

  “你就说得好听,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心里提防着我。”

  “长乐公主从一开始你就不愿意赐婚给冲儿,只不过是我一再请求,你磨不过情面,才答应赐婚。”

  “还有,你口口声声说你在意我们的情分,可你都做了什么?”

  “……”

  也不知道是因为醉酒,还是因为心中的怒意早已经堆积到了极点。

  听李世民说完之后,长孙无忌毫不留情的开始指责起来。

  李世民静静的在一旁听着。

  时不时的一杯酒灌入腹中。

  “我跟了你这么多年,难道还比不上一个说书人重要吗?”

  “哎,辅机啊,你为何非得去比较呢?你们本就不在同一个位置。”

  李世民叹息道。

  “哼,为什么不比?陛下你自己好好想想,从那个说书人秦煜出现开始,你就变了,曾经,你不是在看军事图,就是在批阅奏折,要么就是为了天下百姓而操心。”

  “现在,每天上朝尽量把时间缩到最短,奏折也不批阅,之前天天往酒楼跑,现在天天去刑部大牢。”

  “堂堂一国之君,自己去刑部大牢就算了,甚至连太上皇,太子,魏王,蜀王甚至公主都天天跟着去。”

  “这算什么?”

  “陛下,你的高傲呢?尊严呢?身份地位都不要了吗?”

  长孙无忌气愤地斥责。

  李世民一脸惊悚。

  都说魏征头铁,什么话都敢说。

  在他看来,说话的人,一定是没有见到长孙无忌此时的样子。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带着皇子公主去听书,你可知道朕收获了多少?”

  秦煜手里有宝贝,脑子里有乾坤。

  不过就是去刑部大牢听书而已,在李世民看来这根本不算什么。

  为了人才,他姿态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哼,我看你就是中邪了,秦煜就是个妖人!”

  “你眼睁睁的看着他打伤我儿子,而不出面制止,不仅如此,还将嫡公主赐婚给他这个低贱的人,陛下,你这是在自取其辱。”

  “你说近亲不能成婚,取消了冲儿跟丽质的婚事,这一点,我认了?可秦煜他凭什么?”

  “他如何能配得上公主?”

  长孙无忌一字一句的说着心中的不甘,愤怒和疑惑。

  他可以接受任何贵勋子弟娶李丽质,唯独秦煜没资格。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