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过后连续三天, 萧绮都逮不着姜禹,他不是在开会,就是出去见客户, 要么就是顾奕来访, 他要专心应酬下一任未婚妻。

  严格来说, 萧绮也是有些小姐脾气的,这是因为她的生长环境,但它们不常冒出来, 时常令她有一种自己很平易近人的错觉。

  不过在这几天里,它们时不时会出来一下, 因为被过去的“舔狗”怠慢。

  呃, 说姜禹是舔狗, 也不尽然。

  他是舔过,但还没舔成狗,他是很狗,大多表现在别的地方。

  萧绮绝对有理由怀疑,姜禹连着晾她三天, 是因为他主动提议聊喜禾的运作, 被她拒绝了,现在他就用实际行动教会她时不待人的道理。

  只是萧绮没有证据, 只能自己气闷。

  萧绮好不容易堵到姜禹,还是在他送走顾奕之后。

  他没有跟顾奕一起离开,而是坐电梯回办公室,显然工作还没处理完。

  换做以前,萧绮不需要问姜禹的秘书, 直接就能进, 但现在她没这种待遇了, 刚走到门口,就被姜禹那个不苟言笑的秘书拦了下来。

  秘书将姜禹的意思转达,说以后无论谁来,都要先通传。

  这话显然是说给她听的。

  萧绮也没什么表情,点了下头,说:“那你去问一下姜总,看他方不方便见我。”

  秘书很快去了,却去了足足一分钟之久。

  萧绮就等在门外。

  直到秘书出来,说:“萧总,姜总请您进去。”

  “谢谢。”

  萧绮吸了口气,推门而入,并在这个瞬间提醒自己,不一样了,什么都不一样了,既然分开了,相处模式也得改改,尤其是心态——她此前曾为此纠结,还被姜禹理解为是对他未能忘情。

  姜禹坐在沙发里,手边有一叠资料,他正在看,萧绮进门他也没有抬头,只问了句:“什么事这么急?”

  萧绮坐下:“你先看吧,我等你。”

  这之后数分钟,屋里额外的安静。

  姜禹看的专心,萧绮就刷手机。

  等到姜禹放下资料,揉揉眉心,这才正视她:“说吧。”

  萧绮微笑着将手里的文件夹递过去:“这是之前说好的企划书。”

  姜禹当着萧绮的面打开文件夹,翻看了一遍。

  说实话,这份企划书有些创意,也算得上不拘一格,和之昀营销部惯用的模式不同。

  但他不可能细看,也没时间细看。

  姜禹说:“明天我会让营销部研究。”

  萧绮又扫了眼姜禹手边的资料,说:“内容是有点多,要不我跟你概括一下?”

  姜禹放下文件夹:“也好。”

  两人对视一眼,他面上有着疲惫,萧绮先起身倒了杯热水,递给他,等他喝了几口,她才开口:“主要就三大块,线□□验店,从分众到小众市场,以及新媒体的千人千面。”

  “体验店这块咱们之前聊过。市场这块,我没打算走大众路线,通俗的,门槛低的,自然会吸引更多买家,但同时也要做牺牲,要去个性化。如果人人都适合,都说好,那就等于平庸,所以第一步先要走分众市场,再从分众走向小众,集中为小众人群服务,走小而精路线。这样的好处是走长线可以创口碑,立品牌文化。相比之下,虽然走大众市场短期内更容易赚钱,但长期来说,特色感低的商品,也是容易被取代的。”

  “市场分层需要新媒体的助力,要做到精准推送。我们要贩卖的是有温度的价值观,在文化和精神追求上吸引有共识的群体,用服装表现用户内心的诉求,满足他们要表达的自信、潇洒、独立的特点。”

  “……这是一种多层次的,可咸可甜的穿衣哲学,会有裙装,但不是为了做淑女,丝质轻薄的裙装外也可以搭配皮夹克和牛仔外套,脚上踩的是帆布靴,裤装会相对比较多,长裤、短裤、老爹裤、哈伦裤、廓形牛仔裤,既有个性又百搭,上身穿什么都好,无论是衬衫、T恤、针织衫,多层次盲选也能走路街拍镜头。”

  或者这么说,千人有千面,服饰也应如此。

  今天穿着“乖巧”的是我,明天穿着“酷帅”的也是我,但无论是乖巧还是酷帅都不是刻板印象,乖巧不意味着做被束缚的乖乖女,酷帅也不意味着模糊性别,乖巧中可以体现潇洒的气质,酷帅中也可以保留女性化的柔中带刚。

  衣服穿搭是一种审美选择,一种个性展现,而非紧箍咒。

  现代年轻人有一种特点,那就是博关注,希望被更多的人肯定。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的机会出名,穿搭博眼球也是一种机会,靠直播展现穿搭行业的兴起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很多女性希望得到的不是男性的关注,也不是男性视角中的带有“性”色彩的赞美,甚至是去除男性化,同性之间的互相审美变得更为重要。毕竟男性赞美多带有“好色”成分。

  被一个不懂女性穿衣哲学的男性夸奖或否定,总有一种对牛弹琴的感觉,比如时下流行的腋下包,大部分男性都不懂,他们觉得包就应该实用,能装更多东西。他们自然也不会明白,为什么Delvaux的迷你装饰包在国内可以卖到大几千。

  换句话说就是,有同样审美且懂你的人,对你做出的肯定,远比不懂的人一句敷衍的“好看”来得有价值且有温度得多。

  一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萧绮就很难刹车,她输出极快,也很精准,说话时眼睛闪亮,里面散发这动人的光芒,远比化妆品的效果更好,连她的双颊都兴奋的泛红。

  姜禹原本是很疲倦的,开始听她描述时,他还有点神思不属,甚至放空了几秒,毕竟类似的营销套话听得太多。

  直到中段,萧绮抛开那些套话,输出的都是真情实感,他才听了进去,而且越听越认真。

  姜禹也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后知后觉,还是一叶障目,其实这样的表述,萧绮过去也说了不少,不过他都没太在意,更没有深思过这些表述背后的意义。

  他是男人,自然有男人的特质。

  他本能上更关注的也是“性”,他的好色和萧绮的好色不是一回事。

  似乎男人的好色是更注重“好”这个“动作”上,而女人更关注的是“色”本身。

  事实上,热情、自由、潇洒、独立,不受束缚,这些特质萧绮身上一直都有,她也从没有压抑和吝于展现。

  她一直都是这样的人,无论是事业,还是情感。

  他曾说她性格飘忽,做管理层会很吃力,他也说她公私不分,辛苦的会是自己。

  姜禹不自觉地皱起眉头,其实她性格里的种种特质,都和他坚持的东西相违背,而他从未觉得累,更没有所谓的兼容上的辛苦。

  他们的价值观也没有发生过激烈的碰撞,如果不能融合,他们的关系也不会维持到现在。

  姜禹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吃惊,连带看萧绮的眼神都变了。

  萧绮大约也发现了,她停下来,隔了几秒,问:“是不是我说太多了,你好像累了,那我……”

  她的话没说完,姜禹便在文件夹上敲了下,说:“我大概过了一遍,就这份企划的节奏来看,你似乎要在一年之内就要将喜禾‘立’起来。怎么这么急?”

  萧绮:“转型不能慢,第一炮一定要打响,第一年用来确立新形象,第二第三年用来巩固,拓宽口碑效应,四五年就会进入第一个小的疲软期,又要进行小的创新。而且我是想明年能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去一趟法国。”

  姜禹原本还在跟着她的节奏走,在脑中规划着营运策略,直到“法国”两个字蹦出来,他的思路断了。

  姜禹看过去:“法国。”

  萧绮:“只是短期进修。这件事我早就想做了,你是知道的。”

  姜禹的确知道,尤其在他们那两年婚姻中,萧绮提过几次,但她只是提,并没有付诸行动,他也只是听听罢了。

  姜禹:“我以为你只是说说。”

  萧绮笑道:“我什么时候只会说说了,我想做的事,不管相隔多少年都会去做,也一定能做到,哪怕我现在七十岁了,年龄也不会成为阻碍。”

  是了,这就是萧绮。

  姜禹再次“后知后觉”了。

  她一向如此,看似为家族,为他人妥协,看似牺牲,但那对她来说都是一时的退让,而非永久,更不是放弃。

  换做别人,大概就算了,但她早晚会再提起,那中间的过程只不过是走了一下“弯路”罢了。

  意识到这一点,姜禹稍稍做出一点反思。

  如果是这次分手之前,他大概会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她,阻止她,但这里面的原因,绝非因为欧洲那场梦,而是……

  是什么呢?

  他还有点想不明白。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的人生已经被束缚住了,他始终都要在既定的轨道上争取最高的位置,他不能偏离赛道。

  “的确。”片刻的沉默,姜禹忽然开口了:“你想要得到的,你都得到了。”

  萧绮:“?”

  就在萧绮疑惑的时候,姜禹抬眼,似是笑了下,有点阴郁,也有点落寞,虽然只是一闪而过。

  姜禹:“事业,爱情,还有我。”

  萧绮愣住了。

  姜禹的形容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她又不是很明白。

  没想到姜禹又来了句:“所有东西和人,都会成为你的过客,这么想,我反倒没那么难受了。”

  萧绮:“姜禹……”

  姜禹笑了:“你想去就去吧,如果需要帮助,或者需要我帮你安排什么,随时跟我说。至于喜禾这边,我也可以找人代管。”

  萧绮:“最多一两个月,不用代管,我可以的。”

  姜禹:“嗯。”

  姜禹又率先垂下眼,拿起方才看了一半的资料,说:“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处理。”

  萧绮起身道:“好,那你忙吧。”

  很快,萧绮出去了。

  姜禹也放下那叠纸,长长地舒了口气。

  可姜禹不知道的是,萧绮离开之后,却没有直接下楼,反而在电梯前发了会儿呆。

  她越想越不对,不到一分钟又反身折回。

  姜禹的秘书正忙碌着。

  萧绮走到跟前问:“姜总吃饭了么?”

  秘书说:“午饭没吃,下午我送了盒饭进去,但姜总只吃了几口。”

  萧绮没接话,径自走向不远处的茶水间,打开冰箱一看,果然有一盒盒饭,还剩下三分之二。

  萧绮将盒饭拿出来加热,又出来问:“姜总的胃药还有吗?”

  秘书连忙找出来。

  萧绮打开一看,药板上少了几颗,这就意味着他胃不舒服的频率。

  她便拿着药和盒饭走向门口,再次敲了门。

  “进来。”

  萧绮推门进去,秘书连忙将门带上。

  办公室里,姜禹已经横躺在沙发上,他闭着眼,一条手臂就盖在眼睛上,西装外套搭在一旁。

  萧绮来到茶几前,将盒饭放下。

  姜禹大概是闻到了加热后的饭菜香,低声说了句:“我不饿。”

  萧绮就坐在他旁边的单人沙发上,说:“不饿也得吃点,是不是胃疼了,吃了饭才能吃药。”

  姜禹身体一震,落下手臂,目光对上萧绮。

  “你没走?”

  姜禹正要动,萧绮的手却伸了过来,贴到他额头上。

  他只要胃不舒服,就会有低烧反应,但现在温度并不热。

  姜禹就维持着将要起身的姿势,直到萧绮抽手说“还好没发烧”,他才坐起来。

  萧绮:“把饭吃了吧。”

  话落,姜禹却没反应。

  萧绮看过去,这才发现他直勾勾盯着自己,目光带着灼人的温度,却又说不上热切,仿佛是固执的,深沉的。

  “你不是让我喂你吧。”

  姜禹没接话,也没动。

  萧绮叹气:“姜禹,我不懂你为什么要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你现在是很年轻,但你的胃病已经落下根儿了。长此以往,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么?”

  姜禹自然是清楚的,下一步就是溃疡,长期的慢性的溃疡,就有癌变的可能,而且极高。

  萧绮:“事业上你早晚都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别的方面也是一样,可是你有多少时间去享受呢?人生苦短,很快一生就结束了,难道你要等将来病了再后悔么。”

  姜禹垂下眼,拿起那盒饭,一口一口吃起来。

  等咽下去,他才说:“我的胃不疼,我只是累了。”

  萧绮松了口气:“那也要吃饭啊。”

  姜禹:“嗯。”

  眼瞅着饭盒里的饭一点点被他吞下去,萧绮又给他的杯子续了点热水。

  折回来时,就听姜禹说:“你说的不对。”

  萧绮:“嗯?”

  姜禹吃掉最后一口,又喝了水,这才说:“我想要的,我从没得到过。追求事业,是因为我想自己的日子好过点。我甚至想过,如果有一天姜家倒了,那我反而可以解脱。现在的生活对我来说,与坐牢无异。”

  萧绮一时没接话,说不惊讶是骗人的。

  “你……”

  姜禹说:“不过你劝我的话,我也听进去了。身体是我自己的,不管未来如何,我也得活得到那个时候,才有机会亲眼见证。”

  作者有话说:

  101章了,说点心里话:

  我很明白读者喜欢看言情文的心理,尤其是那种动人的soulmate。不过我这些年认知改变比较大,以前十分沉迷的如今觉得有点“假”。

  这可能是一种女生到女人心态的转变,没有拉踩的意思,如今再看到“非你不可”、“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会额外出戏。

  我自己写文,如果言情比重非常大,会找不到人物的立足点,人物“小像”也是模糊的。

  为什么要刻画事业线,且比重偏大呢?

  这么说吧,工作中遇到危机,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产生不一样的结果。

  人的自信是从哪里构建的呢,有社会活动,物质创造,也有精神层面和思维上的拓展。人的逐渐完整绝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某一段感情就能成就的。

  拿这篇文举例,如果男女主没有清晰完整的事业线,就是写男主追妻,我会觉得很空泛,感情戏都不知道怎么下笔。

  当然对于只追求纯言情口味的读者来说,可能是不太友好。

  前段时间和经常帮我看文的朋友聊天,我们还说到这个,我说以前我还会看言情剧和小说,会感动,现在反而不行了。

  她说,那是因为现在我不再需要寻找从这里面找补偿了。

  然后她问我感觉。

  我说,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性格和情绪稳了,困惑少了,自控能力强了。有时候我也会觉得自己边缘化了,沟通越来越累,慢慢的就懒得沟通了。个别时候也会尝试做沟通,做完了又觉得没意思。算了,人就是多样性的,没必要统一。

  有人说,如果你只比别人快几步,你会很受欢迎,但如果你快很多步,你就会成为小众和个体。

  不能说完全对,但有些道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更擅长的领域,我既然牺牲了对外社交,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内驱力和精神层面的构建上,那么比同龄人获得更丰富的成果,这就是必然的结果啊。

  反过来,我也要承受一些边缘化的代价。

  我很难形容它的有趣和神奇之处,就说点实际收获:

  我生活里的朋友、家人都知道,几年前我更文时间会很晚,睡眠很差,经常失眠。

  其实我从小就有睡眠问题,小时候还有梦游症。

  前些年有点抑郁,失眠问题一度加重,厉害的时候早上十点才能入睡,晚上就算能睡着也会在一两个小时后惊醒,频繁做噩梦,极度焦虑,时常处于恐惧当中,情绪波动大,脾气暴躁。

  我试过心理辅导,试过吃药。

  但我很清楚外力的作用是极其小的,真正能解决根上的问题,就只有内驱力建设这一条路。

  后来我就不吃药了,只走心病心药医的路线,差不多到了去年年中,这些问题开始不药而愈。

  现在同时写两篇风格迥异的文,也不会觉得困扰纠结,逻辑非常清楚,没有左右摇摆。

  再看“悲喜自渡”四个字,理解的维度和角度也已经完全不同。

  我只能形容说,当人剥离掉情绪困扰之后,就会进入另外一个更为清晰、冷静的世界。

  再说本文和之前完结的《灯下黑》和《几分熟》。

  《嫉妒》只看皮毛的话,就是男主换花样追妻,职场多,言情少,也就这样了——这个看个人理解吧。

  《灯下黑》是我对过去一些情绪困扰的总结,所以女主角是个精神病患者,关注这个领域的读者会很喜欢,不关注的会觉得什么玩意。

  而《几分熟》是言情比例相对比较大的一篇,更注重于两性关系。

  喜欢我的文字的童鞋,我会有一种互相成就的感觉。

  因为我觉得,即便有帮助和启发,也不是我的文字孵化的,萌芽早就在了,只是因为咱们有缘遇到,而产生了一次共鸣。

  人是多面的,职场、社会层面也好,情感层面也罢,我还在寻求如何从多角度去塑造一个完整的纸片人,而非完美的纸片人。

  不过层面多了,人物复杂了,会有读者反应看不懂,觉得比以前的深了。

  没关系,就当小言消遣一下。如果过几年还能想起它们,翻看两眼,兴许会有别的发现呢。

  缘分这东西,错过了a,也会遇到b,各有各的走向,随遇而安就好了。

  总之,时代会过去,但人性、心理、哲学、社会行为,每个时代都是共通的。

  这就跟投资是一个道理,很多人盲目追求什么在变,什么最新,但也有一些人在投资那些多年不变的东西。

  好了,废话差不多了,推一下新文:《十三》

  大女主,无cp,篇幅不长,前期隔日更,悬疑向,昨晚更了第一章 ,专栏可见~

  最后给大家献上祝福——中秋快乐,心想事成,心情愉快,蒸蒸日上。

  眼下顺利的,就祝你笑口常开,如果不顺呢,就祝愿否极泰来。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