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452章 大明第一厨
  杨贯一朝着自己的大腿上拧了一把,让自己能够确定,此时此刻,自己并不是在做梦。

  朱允煌被杨贯一的举动给逗乐了,笑道:“别紧张,我们家皇爷爷最和蔼可亲了,又不会吃了你!”

  “既然皇爷爷问你要什么赏赐,那你就大大方方提出来一个吧。”

  “能让龙颜大展,也是你杨贯一的本事!”

  听了朱允煌的话,杨贯一总算是逐渐放松了下来。

  思忖了片刻后,杨贯一朝着朱元璋结结实实地磕了几个头,诚恳道:“能为陛下做菜,已经实属草民三生有幸,光耀门楣了!”

  “求什么赏赐,草民自然是不敢当。”

  “既然草民是一届厨子,那就斗胆向陛下求一样东西。”

  “那就是——御膳房中的那套玄铁刀具!”

  朱元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你这个人的愿望倒是很接地气,一点都不贪心!”

  “你可要想好,无论你向朕提出什么请求,只要合理,朕都会满足你的!”

  “你确定只要那一套玄铁菜刀么?”

  杨贯一却无比虔诚地点了点头:“草民不敢有什么别的奢望!”

  “从前草民是个不受待见的厨子,许多饭馆见草民衣着寒酸,根本不肯给草民一个就业的机会。”看書喇

  “如今皇长孙殿下非但不嫌弃草民,对草民极为赏识,给了草民一个稳定的工作。”

  “更是将草民带进宫中、引荐给陛下,让草民能够给陛下做菜!”

  “这已经是草民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待遇了!”

  “既然草民是因为这一双会做饭的手,而收到了陛下赏识。”

  “那么草民就斗胆请求陛下,赏赐给草民那一套玄铁刀具,用来精进草民的厨艺,让草民可以更好地为殿下工作吧!”

  杨贯一说的十分真诚,让朱元璋与朱允煌二人闻言,都不由得颇为动容。

  “好!”

  “那朕就如你所愿,赐你一套玄铁打造而成的新刀具!”

  “还有……”

  朱元璋执起一旁的毛笔,大笔一挥,在宣纸上写下了龙飞凤舞的五个大字——

  大明第一厨!

  “合格的厨子,会做出可口的饭菜,给客人食用。”

  “顶级的厨子,会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力求做出最独一无二的饭食。”

  “而你杨贯一,不仅技艺精湛,更是懂得知恩图报,做人从不贪心。”

  “光凭这一点,你就担得起‘大明第一厨’这样的美誉!”

  杨贯一受宠若惊,当即朝朱元璋行起了三跪九拜的大礼。

  “草民多谢陛下盛赞!”

  “从今往后,草民必当兢兢业业,绝不负陛下的美誉!”

  朱允煌将这一幕尽收眼底,心中止不住地感叹。

  看来自己在一众大厨中千挑万选,选出来了个杨贯一,还真是没有看走眼!

  今日受益的人,不光是只有杨贯一。

  整个长乐坊,也将因为杨贯一在皇爷爷这里收到的殊荣而身价倍涨!

  毕竟,有了“大明第一厨”杨贯一的加持,长乐坊一定会更加火爆,很快就会被人踏平了门槛。

  回到长乐坊,朱允煌立刻便令人将朱元璋的字制成了匾额,就挂在大门外“长乐坊”的招牌之下。

  这可是当今圣上的亲笔御书,就连皇上吃了都说好,平民百姓岂有不好奇的道理?

  想想自己不日就要迎来一笔巨大客观的收入,朱允煌立刻便笑弯了腰。

  此后一连几日,前来长乐坊的顾客都呈直线指数上升,比平日还要再翻个三四倍之多。

  往日要到饭点才会满座的大堂,这几日即便是在非用餐时间,也是挤得人满为患。

  不为别的,都是为了这“大明第一厨”的响亮名号而慕名前来。

  谁都想尝尝,令当今圣上赞口不绝的大厨,究竟会做出怎样的珍馐美食!

  然而到了这一日,长乐坊却在生意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宣布闭店一天。

  顾客们大厅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一日,皇长孙要在长乐坊中,举办一场“拍卖大会”。

  此次拍卖大会,规模非同小可。

  不仅会有不少朝廷命官前来竞拍,就连整个大明最富可敌国的商人也会前来参加。

  竞拍物件,全都来自于大明皇宫之中。

  里面不仅有皇上、嫔妃们使用过的精致物件,更有番邦朝圣时献上的礼品。

  这些精美的物件一旦被拍出,所募得的银子,都会被充做军饷。

  无论是得到这些物件的动机、还是得到这些物件本身,对于家里不缺钱的人来说,都算得上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情。

  毕竟能得到皇上亲自用过的东西,这对于普天之下的百姓甚至官员来说,都是一项值得吹一辈子的荣誉。

  随便抢一件竞拍品摆在家里,那可就是稀世珍品,能够拿来做传家宝的!

  对这些大富商而言,钱财实属身外之物。

  如何能光宗耀祖,才是至关重要之事。

  于是乎,到了竞拍的这一日,长乐坊外早早地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门外堆了有不少大臣乘坐的马车,还有不少商人的驴车,以及各种围观凑热闹的百姓。

  若不是长乐坊的一楼大厅内实在够大够宽敞,朱允煌当真是要怀疑,今日根本就容不下这样多的人了。

  朱允煌注意到,前来参加竞拍的大臣中,有兵部尚书齐泰、户部尚书杨大用、礼部尚书王怀志等等一众大老虎。

  而翰林院的那几位以及应天府府尹宋临,都没有前来参加。

  想想也是,翰林院的那几位还有宋临这些官员,个个都兜比脸还干净。

  他们就算是来了,也只有看热闹的份。

  更何况,贡献银子来建设大明江山,还轮不到那几个兢兢业业的众臣急着出面。

  人群中,还有几个心宽体胖的中年人。

  他们虽然穿着麻布衣服,但身上都佩戴着十分华丽稀有的饰品。

  朱允煌一眼便看出来,这几人应该都是些富得流油的富商。

  虽然他们个个穿金戴银,恨不得把元素周期表都挂在身上。

  但由于他们的商人身份,并没有资格身穿丝绸,只能身穿麻布衣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