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155章骤雨思故人
  “放弃?哈哈哈哈哈……”刘伯温愕然大笑起来。

  尖锐的笑声,如同一声凄厉的呼号,蓦地划破了周遭的黑暗。

  “老夫可没说就要这样放弃。”

  放弃?

  怎么可能就这么放弃!

  自己已经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了。

  刘伯温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洪武八年,正月二十三。

  自己偶感风寒,本想派家丁通报圣上,恳请面去早朝。

  等来的,却是端了一碗汤药的胡惟庸。

  “陛下体恤刘大人辛苦,特命太医院院判亲自为刘大人熬制汤药。”

  “刘大人,请用吧!”

  胡惟庸脸上皮笑肉不笑的表情,至今仍旧历历在目。

  二人政见不一,是朝堂上多年来的对头。

  这件事,陛下不可能不知道!

  但陛下,还是派胡惟庸来了。

  手中,是一碗如漆如墨的诡秘汤药。

  那是替自己驱寒的救命药,还是催自己上路的毒砒霜?

  哀,莫大于心死。

  那一刻,似乎有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彻底在刘伯温心底崩塌了。

  是啊,早在洪武三年,陛下赐自己“诚意伯”、赐自己最低俸禄的那一年,那些东西就该塌了。

  早在洪武四年,陛下赐自己告老还乡的那一年,那些东西就该塌了。

  早在自己觉察到,自己并非淮西一派,陛下看自己的眼神越来越凌厉时。

  那些看不见的,由忠君、信任、赤诚……所围起来的东西,就该塌了。

  直到正月下旬的那一天。

  真正看见自己心里的那一片荒芜,刘伯温才终于意识到。

  什么忠君之臣,都是笑话一场。

  刘伯温没有多说一句话,接过胡惟庸手中的汤药,仰脖一饮而尽。

  文人的风骨,不许自己求饶。

  死亡,也不过是一场久别重逢的归宿。

  可是,上天捉弄!

  奇苦无比的汤药顺着喉咙下肚,等待刘伯温的,却不是期待中的死亡。

  而是无边无际的疼痛。

  五脏六腑,似乎都被嶙峋的怪石狠狠挤压在一起!

  腹腔内翻江倒海,撕心裂肺的疼痛犹如海啸一般,朝着刘伯温席卷而来。

  豆大的汗珠,很快就顺着额头流了下来。

  看着眼前痛苦至极、生不如死的刘伯温,胡惟庸唇边勾起了一抹狞笑。

  “刘大人,陛下说了,让您好生养着。”

  “这汤药一连半月,半月过后,您的风寒之症,就会尽数好了。”

  没想到,自己一心求死,可到头来,连选择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刘伯温已经没有力气,再多说一句话了。

  眼见胡惟庸得意离去,刘伯温刻不容缓,急忙传来师兄别古崖。

  不日,便传来刘伯温感染风寒,不治而亡的消息。

  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诚意候刘伯温已经死了。

  死过一次的人,又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挖密道的事情,暂且令孟光缓一缓。”

  “因为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可以做!”

  刘璟不解:“儿子愚钝,还请父亲指点一二。”

  刘伯温轻抚胡须:“听说,方孝孺中毒不轻。”

  “正是,父亲。”

  “而且,还仅仅是被地道内的毒物轻咬了一口。”

  “是的,父亲。”

  “看来,地道里的毒物,毒性不浅……”

  话到此处,刘璟双目一亮,猛地一拍脑袋。

  “父亲,儿子明白了!”

  “很好,去吧。”刘伯温十分满意,轻轻闭起双目,向后靠去。

  上一次,自己一心求死,却活了下来。

  这一次,他要整个应天府,不,整个大明,都为那个死过一次的刘伯温陪葬!

  轰隆——

  咔嚓!

  一道闪电划过,将天空撕开了一个豁然大口。

  倾盆大雨,就这样毫无征兆地落了下来。

  朱元璋负手而立,站在御书房的窗前,静静听完了蒋瓛的报告。

  “方孝孺如何?”

  “回陛下的话,寻常郎中看过了,但方大人伤得不轻,叶一陀也已经赶去了。”

  “难得你想得周到,还把叶一陀也给派去了。”

  “并非是臣唤来的叶神医,”蒋瓛唇边似笑未笑,“而是怀王殿下将叶神医请去的。”

  “小乙?他怎会得知此事?”朱元璋有些惊讶,随即了然,“也是那方孝孺的干孙人成天跟着他,想必定是会向小乙求救。”

  “咱的孙儿办事周全,让人放心!”

  “真不愧是咱老朱家的后代!”

  眼见皇上高兴,蒋瓛也不由自主跟着松下一口气。

  伴君如伴虎,这一点蒋瓛深有体会!

  尤其是太子薨逝之后,陛下又被政务劳心烦神,更是喜怒无常。

  还好怀王殿下重现,才总算给了陛下一丝安慰。

  望着窗外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朱元璋瞬间陷入了沉思。

  “蒋瓛,你说。”

  “京城的密道,会是何人所为?”

  刚刚放下了的一颗心,瞬间又被紧紧提了起来。

  蒋瓛在心中默默苦笑,这种事情自己哪里说得准哟!

  只不过是前几日悄悄调查西山之事时,意外发现了这条地下暗道。

  暗道有明显的的人工开凿痕迹,蒋瓛在第一时间,便禀报给了皇帝。

  如今调查的没有半点头绪,陛下竟然贸然让自己猜测。

  自己这可何从开口?

  就在蒋瓛为难之际,却听朱元璋又自嘲般的笑了起来。

  “呵呵,不可能是他。”

  “十六年前,他应该早就已经死了……”

  “他死的那天,也是这般没由来地,下了一场暴雨……”

  蒋瓛心中一惊。

  陛下口里的“他”,莫非指的是……

  “罢了。”

  朱元璋轻轻开口,不知是在对身后有些手足无措的蒋瓛说,还是在对瞬间陷入回忆漩涡的自己说。

  身为帝王,自己这一生杀伐决断,从未手软。

  都说江山易得不易收,可如今这江山,不仅是咱一手打下来的,更是咱费尽心思才守护住的。

  自己这一生杀过不少敌人,也杀过不少不得不杀的人。

  不知为何,这样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竟让朱元璋不可避免地,想起那个不得不杀的人。

  “罢了,罢了。”

  朱元璋抬手,遣散了蒋瓛。

  这句罢了即是在对蒋瓛说,也是在对自己说。

  前尘往事已如云烟。

  待到有一天,将这江山交给煌儿来守,自己再去找这帮敌人和故友,好好谈天吧。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