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33章哗变要来了
  一道微风吹过,噼里啪啦的火焰闪动。

  正好一抹光亮,落在那名病态的老人脸上。

  苍白如纸,鬓眉似银练倒挂,发髻高耸。

  若不是皮肤隐隐滚动的青筋和血管。

  谁看都认为是一个白雪堆成的人偶。

  若是朱元璋在此,一定会惊恐地大叫起来。

  “刘伯温,你竟然没死?”

  不错。

  他没死,或者说他死了。

  洪武四年,他就敏锐地察觉到,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局面。

  他帮助朱元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建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却只被封为诚意伯,拿着伯爵中最低的俸禄。

  但他仍毫无怨言,果断急流勇退。

  回到之江青田,与珞珈山的师兄,吟诗作对。

  绝口不提自己往日的功劳。

  可即使这样仍被朱元璋所忌惮。

  刘伯温逐渐惶恐和心寒。

  只因为他不是淮西一派的亲信,就要被针对?

  为了保护儿孙一脉的存活,他只得低头重回应天府。

  只希望在皇帝眼皮子底下,能够有一个寿终正寝。

  但终日的苦闷凄然,使他染上了风寒。

  可这时候,朱元璋又派了他的死对头胡惟庸,前来汤药慰问。

  刘伯温便明白自己的死期到了。

  可他不甘心。

  他要报复,必须让朱元璋也尝到儿孙厮杀,死在眼前的滋味。

  于是,他借助珞珈山异僧,自己的师兄别古崖通天手段,营造了假死之象。

  由此,洪武十年。

  他与师兄别古崖成立之伽宗,意图颠覆大明王朝。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

  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

  门下的僧徒姚广孝,就主动做了燕王朱棣入幕之宾。

  其余诸人,也是趁机潜伏在各位王爷的身边。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刘伯温却发现自己的师兄,有了更深的布置。

  两人的观念,发生了分歧。

  他开始使用自己手段,把触手渗透在应天府的角角落落。

  暗中推波助澜,甚至在利用别古崖的布局,来实现自己的复仇。

  但是令他没想到。

  最先主动向他投诚的,不是袁珙,而是北方的姚广孝。

  “嗯,拿给我看看。”

  刘伯温接过铁管后,从里面取出来一个纸卷。

  淡黄的信笺上,写着三排蝇头小字。

  他偏过头,借助黑袍人端的灯盏。

  在烛光下,很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刘伯温看的很专心,仿佛忘记了呼吸。

  灯光之下,他的苍白脸庞,竟然被一抹血红覆盖。

  神情严肃而沉重,但眼睛里闪着激动的笑意。

  这一瞬间。

  他仿佛是干枯的土地,等到了甘霖。

  仿佛是含苞的花朵,等来了春风。

  一旁的黑袍人看呆了,不禁动容地开口问道。

  “爷爷,到底是什么消息?”

  刘伯温笑而不语,捏着信笺扔到了烛台内烧干净,而后淡笑道。

  “痕儿,快去研墨回信,内容如下。”

  “我会使得两虎相斗,但尔等莫忘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半年内,北元必反,到那时尔君可磨刀待之。”

  刘痕不解,但仍言听计从地写下蝇头小字。

  吹干字迹后,他小心地塞到铁管中。

  又快步地回到地板处,探手把东西重新系在了黑鸽爪上。

  三日后,凉国公府。

  常升与弟弟常森一脸焦急地看着蓝玉。

  “舅舅,煌儿那孩子在西山开垦荒地,今日去了几千人的脚夫和流民。”

  “我们两个想找你借点兵,帮助他维持秩序。”

  蓝玉瞧见这兄弟焦急的模样,也有担忧道。

  “舅舅知道你们二人府兵少,可是军卒外调,可不是小事啊!”

  “老爷子那边有什么动静,你们提前打探出来了吗?”

  “咱们可不能给煌儿没帮上忙,还让他惹出勾结武将的是非。”

  常升和常森两兄弟闻言,浑身一颤,额头瞬间冒出汗珠。

  是啊!

  昨日宋国公冯胜。

  这位诏列开国勋臣望重八人中前三的人物。

  竟然因为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他,而被老爷子仗责五十军杖。

  如今两股血肉模糊,正趴在家里养伤呢。

  若是他们今日也这般毫无由头相助煌儿,换来的怕不仅仅是仗责吧?

  任意大臣武将若主动亲近皇子皇孙。

  最严重可是剥爵流放啊!

  “那怎么办?”常升变得焦躁不安起来,“那小子只知道做善事,留好名声。”

  “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屁孩,哪里见过千人暴乱的场面。”

  闻言,常森也重重点头,一脸忧虑,“老舅,难道我们就这样坐视不管吗?”

  “老爷子政务操劳,若是因为忙碌忘了这事,那煌儿就有危险了。”

  不断踱步的蓝玉猛然停住,虎目闪动着精光,一把抓住常升。

  “你小子是不是还收着西山那块地界的三十两银子呢。”

  “啊,我……”常升尴尬地嘟囔着,“老爷子总去小院,我还没来及见煌儿,还他银子呢。”

  蓝玉忽然大笑起来。

  “哈哈,那就今日去还他,带着咱的三千好儿郎去。”

  “对那些刁民说,西山的地,咱常家不卖了,要收回来。”

  “到那时,谁若在西山闹腾,故意寻衅滋事,那就是在打咱开国公府的脸。”

  听到这里,常升和常森两兄弟,忽然一跺脚,大喜道:“对啊!”

  “还是老舅聪明,我们哥俩这就去办!”

  西山。

  自今日清晨开始,宋忠代替公子爷发布招募的号令后。

  这里随着富绅、脚夫、流民、乞丐等人的流入。

  已经聚集了数千人的规模,场面霎时变得杂乱无章。

  不仅仅荒地中挤满了人,连带着这两日开垦改良出来的良田,也被踩的异常瓷实。

  宋忠等十名锦衣卫,身穿的是便装。

  可现在就是飞鱼服加身,也控制不了混乱的局面。

  他们几个焦急万分,如今局面愈来愈激烈。

  自家的公子爷做得都是好事。

  这万一要起了民变,不暴露公子爷的身份,怕是官府那边就无法交代。

  远处,朱乙贵刚刚吩咐一批八爷爷送来的后生,移动完木通竹管。

  就察觉到了山脚下的气氛不对,他缓缓而来。

  俊秀的脸庞泛起一抹狠厉的光芒。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