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24章猪的名肥肥
  颍国公傅友德,长兴侯耿斌文。

  同时瞪大眼睛,喘着粗气。

  蓝玉问的,也是他们心中的困惑。

  若是真的。

  那他们这些处境尴尬的开国功臣、明初武将。

  都会有了一线生机。

  朱允熥争不过朱允炆了,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要是朱允煌还活着。

  那他们不就多了一张新牌?

  常升郑重地点点下颌,“舅舅,我说的是真的。”

  “不仅仅我见过,诸位还在朝堂上听老爷子提起过呢。”

  “听过?”蓝玉三人再次摸不着头脑。

  常升露出了古怪的笑容,“就是今日朝堂,户部尚书启奏。”

  “说有一个能人把西山那片鸟不拉的荒地,开垦改良成了良田。”

  “那位能人就是煌儿,我还是因为西山的封地被他买走了……”

  片刻后。

  常升就把来龙去脉给三人讲清楚了。

  蓝玉闻言皱着眉头,“不可能吧?”

  “那小家伙失踪的时候,才一个月,他怎么有本事?还有头脑买你的西山?”

  傅友德也是点头附和:“不错,小升,你会不会认错了。”

  常升立刻激动地站起来。

  “不可能,我绝不可能认错!”

  “那张脸就像是照着小妹的模子刻出来的,还有那双眼睛,简直和太子爷一模一样。”

  说着,他压低了声音,露出了怪异的目光。

  “最为重要的,我刚才没说呢。”

  “煌儿的院子里,竟然还有一名我认得的锦衣卫!”

  瞬间。

  蓝玉等人的毛孔打开,冒着寒气。

  眼神似刀锋一般,死死地盯着常升。

  “你说锦衣卫也在?”

  “那岂不是老爷子……”

  蓝玉忽然抬手制止大家的话语,屏气摇了摇头。

  那意思是别再议论。

  深邃眼球转动几下,幽幽地叹气。

  “这件事有很大的古怪,我们必须先单独见了煌儿再说。”

  众人深以为然地点头。

  他们能够征伐四方,绝不是粗心的莽夫。

  朱允煌和常小妹同时失踪。

  十八年后,只有朱允煌自己出现在应天府的一座小院内。

  而且,院子里还有个老爷子亲信——锦衣卫。

  难道当年掳走煌儿,正是老爷子自己的举动。

  这其中是不是还有着更深层的秘密存在?

  他们都不得而知,眼下只能在见了朱允煌之后,才有可能弄清楚。

  “都回吧,让小崽子别在这里议事了。”

  “这件事这特娘的邪门!”

  最后,蓝玉骂骂咧咧地先离去。

  必须掩人耳目

  这件大事,在讨论下去,就有暴露的风险了。

  而当事人朱乙贵,并不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引起两拨人的暗潮汹涌。

  此刻,他正思考怎么快速把西山变现。

  虽然有些搞不懂那位怪大叔,为何不强硬索要西山回去。

  但他现在手握着西山的地契,倒是没有多少惧怕。

  生米做成熟饭!

  把万亩荒地变成白花花的银子。

  这才是眼下最为主要的。

  至于皇帝惦记自己秘方的事情,走一步算一步吧。

  有了银子后,方子给他也无妨。

  毕竟自己脑海里蕴藏着,前世巨大的知识库呢。

  翌日,清晨。

  朱乙贵等来点卯回来的宋忠。

  “宋大哥,你今日见八爷爷了吗?”

  “他家里的事情怎么样了?你有没有告诉他,小乙马上就能养他了。”

  宋忠一脸干笑地不敢接那个称呼,反而谄媚地弯腰答复。

  “公子爷放心,家主这两日心情好多了。”

  “他今日还在我等面前夸你呢,说忙完了事情,就来看你呢。”

  “嗯?好!”

  朱乙贵大喜,咧嘴大笑,“哈哈,那我请要八爷爷吃涮毛肚。”

  涮毛肚?

  宋忠一脸懵逼地快步跟上去。

  今日。

  朱乙贵有大事要做。

  万亩良田的开垦,他只能逐步完成。

  可是在这生产力地下的封建社会,单靠人力做起来太慢了。

  他决定先采购大量的竹子,借助山势的高低,铺出来简易的灌溉系统。

  还要十几个大木桶。

  最重要是配比所用的方子,需要不少石灰石,草木灰等物品。看書喇

  一路上都是宋忠领路,朱乙贵敲板。

  然后,花钱雇人,直接拉到西山脚下。

  一头雾水的宋忠。

  虽搞不懂公子爷在做什么,但隐约明白这些东西重要。

  所以没法,他趁着朱乙贵不注意,暗中联络一些锦衣卫过来帮忙。

  这些锦衣卫褪去飞鱼服,换上了农夫装扮,开始动手干起了粗活。

  不一会儿,便有人在暗自嘀咕。

  “老子拼了命的进锦衣卫,就是不想干农活,怎么折腾一圈又回来了。”

  “呸,你以为老子愿意啊,竹子杆这玩意太特娘的沉了,老子在想,特么的这宋百户是不是在假公济私!”

  “嘘,都特么的给老子闭嘴,老宋拿的是指挥使的腰牌,你们想死别拖累老子。”

  “……”

  到了午饭时间。

  宋忠得了朱乙贵的指令。

  拿着五两银子,去买了几大筐肉包子和几桶咸稀饭。

  每个干活的人,都可以留下吃豪华大餐。

  连方才发牢骚的锦衣卫,也冒出了绿光。

  “乃乃地,肉包子随便吃,这宋百户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但是没人理他。

  不管是锦衣卫,还是雇佣的脚夫,都在专心地埋头干饭。

  他落了尴尬,着急地又抓两个包子。

  朱乙贵随手捏了一个包子,吃了一半便觉得难以下咽。

  这个时代的包子,对于葱姜蒜的使用,基本没有。

  都是跺碎的野菜,搀着干瘦的肉脯。

  因为明初的猪肉。

  哦,不对。

  猪在整个大明朝代所忌讳的。

  于是,朱元璋特意为猪改了个名字叫做肥肥。

  因为对于它肉质来说。

  百姓最喜欢的是肥肉。

  肥肉巨香,一炖就烂。

  不像瘦肉干巴费嚼劲。

  所以大街上卖的肉包子,基本都是野菜伴着瘦肉的。

  口感虽没有后世美味,但毕竟朱乙贵在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苦日子。

  揪着咸稀饭,也吃了两个,终于吃饱了。

  目光所及,朱乙贵发现有些脚夫吃饱了,还恋恋不舍地看着筐里包子。

  他当即命宋忠,按照剩余的数量。

  给每个穷人再分发一些,是可以带回家。

  一时间。

  那些糙汉子在听到这个好消息后。

  开始嚎啕大哭。

  甚至有些人,开始在不断地抽打自己耳光。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