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皇爷爷逼我造反>第11章做人得有钱
  “读书?”

  ‘学堂?’

  朱乙贵彻底傻眼了,心如乱麻。

  好半晌后,他才伸手摸向自己的额头,缓缓道:“八爷爷,我没有听错吧?”

  “为了造反这事,您还明目张胆地建了基地和学堂?”

  朱元璋见自己的亲孙子,竟有些坐立不安,不由得一摆笑骂。

  “小乙,你是被烧昏了头吧?”

  “爷爷是要你多学知识,拉拢一批人,你想呀!”

  “大明皇帝膝下那么多儿孙,咱们可以帮助其中一个坐上皇位。”

  “到那时,咱爷俩不就是开国功臣了?说不定还能混个公侯爵位呢?”

  闻言,朱乙贵的眸子一下明亮起来。

  对啊!

  朱允炆他斗不过朱棣,但是朱元璋的儿孙巨多,还有其他人呢。

  依稀记得当年明月曾在书中说过,这位农民出身的洪武大帝。

  可称为‘鸡鸣天子’。

  鸡一叫他便起床,三更了也不休息,一天要上两次朝。

  这般勤劳,不算夭折和女儿。

  朱元璋一生还有二十六个儿子呢。

  一想到这里,朱乙贵霍然坐起,紧紧地抓八爷爷的胳膊。

  “八爷爷,你的学堂内有没有皇亲国戚?”

  “有……”朱桢瞥了他一眼,压住了话头,故作高深地继续道,“有那么一两个。”

  朱乙贵正欲再问,这一两个人都是谁呢。

  忽然,外面侍候的蒋瓛,一脸焦急小步跑进来。

  “老爷,家里有急事了。”

  朱元璋听言脸色一般,摆手起身,宠溺地看着朱乙贵。

  “小乙,你在这好好养伤,爷爷晚上再来看你。”

  “好,小乙送爷爷!”

  朱乙贵也知道八爷爷的家里,最近处于多事之秋也不阻拦,恭敬地目送他们离去。

  之后。

  他有些怅然若失地看着空落落的院子,心事重重。

  依靠别人或许能够在应天府存活。

  但若自己实力不足,也会惹得别人轻视。

  怎么办?

  没权没人,得先弄钱。

  明初的条件,似乎只用种地经商这一条路。

  一边思索着,他就又进了房内,摊开宣纸,拿起毛笔,罗列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前身农业资源专业,熟悉农作物生长条件,还了解明初的农业发展情况。

  劣势:一座小院,一个户籍身份,浑身上下不足一两银子,还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

  目标:挣钱报八爷爷的大恩,还有留个后手,买艘船准备随时撤离到海外。

  第一步,先有地。

  第二步,用地换钱。

  第三步,改善作物产量。

  洋洋洒洒。

  朱乙贵写了七步走的规划。

  至于如何弄到地,却一点也不慌。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明初朱元璋的诏令中有这样一条。

  “他人垦成熟者,听为己业。业主已还,有司于辅近荒田如数给与,其余荒田亦许民垦辟为己业,免徭役三年。”

  就是在说由于战乱原因,土地原有的业主逃离,致使田地荒芜而被其他人耕种。

  该业主也无权夺回田地,但可以在原田地四周开垦荒田。

  朝廷予以认可,还为原业主免除三年的徭役。

  明初朱元璋为了休养生息,恢复国家经济。

  而把移民屯田开垦荒地作为恢复经济的主要手段,大力推行。

  不仅承认已经被农民开垦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还要求朝廷鼓励百姓的行动,有明政府供给百姓“牛、种、车粮,以资遣之”。

  所以,他今日便要去西山走一遭,看看那些荒田还未被开垦。

  国策推行了二十多年,全国上下绝大多数荒地,基本田有所属了。

  如今还能空下来的荒地,不是盐碱地就是酸土地。

  这个时代的人没上过化学课,对于这类的土地毫无办法,而自己就可以趁机捡漏了。

  就在朱乙贵关门外出去捡土地时。

  大明宫,御书房。

  众臣已经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陛下,必须打,要让这些元贼知道疼,知道怕!”

  “陛下,不能打,如今天下刚从万物凋零的状态得以喘息,若是再集结大军,挥师北上,无异于雪上加霜啊!”

  “打,你们这群文人就知道算账,老子问你们,元贼每年的骚扰,造成了多大损失,你们算过吗?”

  “那也不能现在打仗,国丧期间,春收之际,如此大规模征调兵卒,一切都白费了……”

  “……”

  “够了!”

  文武两派官员,争得面红耳赤的表情,骤然凝固。

  龙椅上的那位发话了,他们只得噤若寒蝉。

  “咱如何不知打仗劳民伤财,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啊!”

  朱元璋的话音一落。

  以蓝玉为首的武将派系,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开国之后,武将一脉再无寸功可立,是时候亮出他们的霍霍刀锋。

  他们的表情落到朱元璋的眼底,暗自点了点头。

  还不错!

  咱亲手打造的铁军,那股冲天的战意,还在!

  紧跟着,朱元璋话锋一转,淡淡道。

  “北元贼子依仗着辽阔的荒原,不时地劫掠北关诸城,做得是没本的买卖。”

  “但咱们不同,每一次三军开拔,牵涉诸多人丁和粮草,所以咱要打!”

  “但不是现在打,咱要先骄骄元贼的心。”

  “他们这几番劫掠,不过是都是小打小闹,咱且忍了一阵子。”

  “北元的主力大军,很快认为咱的大明没钱了,打不起战争了。”

  “等到他们开始洋洋得意,蓄全势之力,出动靠近边关时,咱的数十万霍霍钢刀,便亮在了他们的眼前。”

  以刘三吾为首的文官听到后,眼神一亮,连忙伏地高呼。

  “陛下圣明!”

  他们深知皇帝武略之心,

  但十分担心皇帝冲动。

  他们这位以微薄之力,创造惊涛骇浪的农民皇帝。

  是固执的,也是强硬的。

  你打他一下,他挥刀剁你手掌。

  你打他两下,他挥刀断你胳膊。

  若你再毛毛躁躁的不老实。

  那不好意思。

  他亲自送你回阎罗殿,重新出厂做个人。

  但现在可以了,缓一段时间。

  既可以骄纵元贼的野心,也可以给了大明蓄力的时间。

  这些日子。

  朝廷完全可以发动所有人丁抢春收、定秋耕了。

  所有人都在高呼朱元璋圣明时,都没曾发现他眼中的忧虑。

  帝王的眼光,看问题更深刻。

  如何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