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幕后推手,老朱让我继位>第七十六章 兵策
  “陛下,这是?”

  有胆子大些的国公开口发问。

  老朱扭过头来,还未说话便听有人接着道。

  “陛下,一定要找到此书的作者,此等良将没有让其埋没的道理啊。”

  “是啊,眼下徐公还要北伐,汤公、傅公亦要伐蜀,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若是朝廷能得此良将,于诸事都有益啊,陛下!”

  有人带头,诸位国公都是抱拳进谏。

  “徐达,你也说句话啊。”

  汤和撞了身侧的徐达一下,徐达这才回过神来。

  但他没有做回应,而是扭头看向朱橚。

  眼中震惊神色想要表达的情绪不言而喻。

  朱橚含笑看着诸位国公,有几位国公甚至将手中的书册奉若神明,小心的收入怀中,显然是不想还给老朱了。

  现在看来,自己这第三关是过了。

  “徐达。”

  汤和又扒拉了一下徐达,此时的徐达终于开口了。

  “听陛下怎么说。”

  汤和心里可是急坏了,徐达这是唱的哪一出?

  陛下也是,这群老兄弟求了半天,也不见陛下说此书是何人所作。

  老朱环顾四周,看着诸位国公焦急的神色突然拍着龙椅哈哈大笑起来。

  他知道这些国公无非是想要见一见此书的作者。

  这些人都是带兵打仗的,任谁都能知道这书的珍贵,若是能找到背后之人,讨教一二,余生都是受益非凡啊。

  只是想到此书的作者居然是自己的五儿子,那个半大的小子。

  老朱心中虽是难以置信,但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一幕不由失笑。

  徐达见此也是笑了、

  “诸位兄弟不就是想知道此书是何人所著吗?”

  “好,那咱必须得圆了大家心意。”

  “老五啊。”

  老朱招了招手,朱橚由老朱身后走向了大殿中央,接着行礼。

  “儿臣在。”

  “陛下这是何意?”

  傅友德不解的看着此举,其他人也是相互对视,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你们不是想知道手上的兵书是谁所著吗?诺,这不就是。”

  老朱将手中兵策放下,对于朱橚次次都能带给自己惊喜,他已经习惯了。

  老朱放下后,朱标赶忙接过兵策,也是翻开品读起来。

  老朱是习惯了,诸位国公可没习惯。

  他们还以为老朱在打趣他们。

  五殿下虽然百兵演武拔得头筹,但那终究与真正的战场相去甚远。

  况且五殿下不过是半大小子,哪来的眼界与能力写出这些东西。

  “大家不必怀疑了,此兵书确实是五殿下所著。”

  不用老朱解释,徐达便将自己曾与五殿下的对赌以及老朱的三场考较一五一十的说出。

  场中国公们闻言都是一惊。

  不可思议的看着五殿下。

  文能治世,武能安邦,五殿下身上居然有这般的豪气?而且还有胆量与徐达对赌。

  联想到朱橚平定的西安府旱灾,再回望手中兵策,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若这些真是五殿下做到的,那说不定五殿下真能做到文能治世,武能安邦。

  众人手中兵策是朱橚系统通过整理归纳抗倭名将戚继光一生而来的兵策,兵策中不仅包含戚家军练兵行军打仗的规矩方略,更是多了不少朱橚自己的思考。

  戚继光是距离如今百年后的人物,这些东西在场的国公自然不知道,况且这其中还包含大量被系统强化过后行兵打仗已经完全不弱于很多将军的朱橚的思考。

  “诸位叔伯若是不信,自可考较。”

  朱橚不卑不亢,坦然相对。

  徐达暗暗点头,有先前大营夜谈兵策在先,他心里对这兵策来源本就没有多大怀疑。

  只是如今五殿下表现出的才能确实已经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这倒让他心里又生出些不同的打算。

  如今这三场考较,五殿下是铁定过了。先前的计划中是给五殿下一股部队作为将军北伐,届时捞些功绩自然不成问题。

  但朱橚这连翻表现的出的能力,此等美玉良才,不打磨一番,在这条路上真的能走远吗?

  若是直接抬到高位,届时成了昙花一现。

  这是对大明多大的损失啊。

  想到此处,徐达越想越觉得不行。

  自己必须为难为难五殿下,要五殿下在这北伐时多学到些东西。

  不过徐达的这些打算都是北伐时候的事了,那是后话。

  此时几位国公已是开口考较。

  只见朱橚对答如流,对于一些行军打仗的问题甚至可以举一反三。

  初时还是诸位国公考较朱橚。

  到最后却成了求知印证,诸位国公在朱橚身上反倒是学到了些不曾想过的东西。

  并不是说如今的朱橚比诸位国公强了多少,只是术业有专攻各有各的强项,朱橚本就是后世之人,再加上对军事的理解理念。

  两种理念两相碰撞。

  不止是诸位国公,朱橚本人也是收获颇丰。

  到了此时,诸位国公心中疑虑已经是全部打消。

  他们都是拱手贺喜,感叹老朱又生了个好儿子。

  有了五殿下,大明基业再续万年不成问题。

  老朱听着这一声声恭维也是笑了起来。

  不用问诸位国公对这兵策是否满意,答案已经挂在了所有人脸上。

  朱橚这第三场考较,过了。

  随军北伐之事,算是彻底敲定。

  之后老朱便与诸位国公再次叙旧起来,只是不少人对于先前与朱橚的讨论都是感觉不尽兴,乘着此时又是开口讨论起来。

  朱橚每每开口众人都是点头与心中想法印证。

  大殿之中,好像朱橚成了主角,老朱都被冷落下去,但所有人好像都没有察觉。

  仿佛一切都该是如此一般。

  到了最后,天色已然不早,诸位国公这才恋恋不舍的相继告辞,回去的路上都是从怀中取出兵策,又是细细的品读一番。

  等到诸位国公离开,朱标合上手中兵策,吐出一口浊气。

  “五弟大才!”

  老朱与朱橚闻言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时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北伐的日子也越来越近,夜卫营在获得老朱的容许后扩建规模也到了七百余人,后续还在补人,只是要想训练到可用,怕是赶不上此次的北伐了。

  这些日子来朱橚每日都穿梭于宫中,在马皇后与自己府上两头跑。

  马皇后说到底还是放心不下朱橚,每每想到些什么都会召朱橚过来提醒朱橚。

  朱橚对此也没什么不耐烦,反倒心里感觉暖暖的。

  老朱是刀子嘴豆腐心,虽然看起来好像是大大咧咧对朱橚随军出征满不在乎,但实际马皇后的不少提醒都是老朱借马皇后的口说的。

  眼看气候已经彻底回暖,要赶在梅雨季前出发,出征也就这两天了。

  这日,宫里出事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