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栒邑县的官道上。

  嬴政一身常服端坐于马车内,身后仅有数量马车随行。

  此时的嬴政手握一份奏折,神色间半是兴奋,半是期待。

  至于原因,自然是昨夜送入宫中的一份奏折。

  这奏折出自扶苏之手,就在嬴政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好像做梦一样。

  没办法,上面奏请的这两件事情让嬴政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煤矿那一项还好,这土豆怎么看都不像是应该出现的事情,尤其是自己连夜将李斯召入宫中,亲自询问了过去一年拨给栒邑县的土豆种子。

  按照朝廷策算的数量,这事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是真的。

  但偏偏这奏折是扶苏写的,嬴政就算是不相信都不行。

  为了保险起见,嬴政决定亲自来看看。

  于是便有了这趟栒邑县之行,至于随行之人,还有李斯和皇亲嬴卓。

  就在嬴政心中百感交集的时候,马车外响起了默涿的声音。

  “陛下,马上就要到栒邑县了,咱们是直接入城,还是先去北宫村?”

  听到询问,嬴政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即开口道:“不进城了,直接去北宫村。”

  侯在马车外的默涿愣了一下,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应了一声驱赶马车直奔北宫村的方向。

  而行进了一会儿功夫之后,嬴政却意外的感觉这路面并不颠簸。

  心中好奇之余,嬴政探出头来朝着外面看了一眼,却发现这地方的小路居然有两辆马车宽,更让嬴政没有想到的是,这路居然也是水泥修建的。

  这水泥修路也是这半年来朝廷兴起的一件事情,但朝廷购买的水泥,只能优先供给咸阳城内道路以及周边的官道。

  这通往栒邑县的水泥路能够修建起来,还是因为这地方是扶苏先前上奏划定的新城,否则不要说小路了,便是官道也不一定是水泥的。

  只是让嬴政没有想到的是,这通往乡间小道的道路,居然也是水泥铺设的。

  说奢侈吧,似乎这也不是给扶苏家里修得。

  嬴政虽然不知道扶苏为什么这么做,但总觉得扶苏这么安排一定是有深意的。

  当马车缓缓驶入北宫村的时候,嬴政便让马车暂且停下,随后带着李斯和嬴卓以及几名护卫步行朝着北宫村的田间地头走去。

  看着那田间地头还在劳作的农户,嬴政眼中光芒闪动。

  尤其是看到不远处一片空地上,那不断被运过去的土豆,嬴政并未着急上前,而是头都不回的开口问道:“嬴卓,你身为治粟内史,可曾见过这等场景?”

  闻言,嬴卓愣了一下,随即摇了摇头说道:“臣并未见过……”

  说这话的时候,嬴卓甚至于脸上还浮现出来一抹不好意思的神色。

  嬴政就算是不回头都知道嬴卓是个什么反应。

  “你也没必要不好意思或是内疚,这场景不要说你没有见过,朕也没有见过,更是没有听说过。”

  “如若不是扶苏,恐怕朕这辈子都不可能见过这等场景。”

  听到这话的嬴卓,这时候也是适时朝着嬴政躬身道:“陛下,此情此景,太子奏折中所描述的东西应当不是假的。”

  “臣粗略看了一眼,那土豆少说已有万斤,且基本上都是从一个方向运来的。”

  “这栒邑县的北宫村,可是中着数千亩土豆,臣以为这景象可以称之为祥瑞了。”

  自从当年嬴政封禅泰山,向上天敬献土豆之后,大秦上下就将其视为祥瑞之物。

  而这北宫村今年的丰收景象,不就是坐实了这东西是个祥瑞之物了吗?

  听了嬴卓的话之后,嬴政可以说是相当认可,点了点头开口道:“此话倒是不假。”

  “朕今日直接来这北宫村,为的就是亲眼看看扶苏是不是在骗朕,这事儿看来是真的了。”

  说完,嬴政看向李斯,开口道:“看样子咱们得亲自去一趟栒邑县了。”

  李斯闻言,躬身道:“陛下,臣那不成器的儿子这段时间一直在书院待着,据他所说相较于这北宫县的土豆丰收,书院里有跟多让世人惊叹之物……”

  听到李斯这话,嬴政反倒是愈发的好奇起来。

  “如此说来,朕这次栒邑之行倒还是来对了?”

  李斯微微一笑,开口道:“若是所言非虚,陛下这话也没有错。”

  嬴政展颜一笑,缓缓道:“如此朕倒是越来越期待了,去栒邑县城吧。”

  一声令下,嬴政等人便登上马车,直奔县城而去。

  ……

  栒邑县,书院。

  扶苏从北宫村回来之后,就一直在书院当中待着。

  这几日因为栒邑县上下都颇为忙碌,书院中的不少学子都被衙门借调去了各地。

  因此偌大的书院稍显冷清。

  但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扶苏参加今天书院的书楼建成使用的大好日子。

  看着面前那高达七八层的书楼,饶是扶苏亲眼所见,一时间也是惊叹不已。

  而一旁的孔藂却是满脸兴奋的开始介绍道:“书院落成之后,这书楼就几次更换方案,最终还是墨家的弟子确定了这个方案,若是没有殿下的水泥,恐怕还要费不少的功夫。”

  “这书楼也算是咱们书院第一高的建筑了。”

  如今的孔藂掌管书院,从里到外透露着一股儒雅。

  如果不是扶苏知道这位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怕是也被对方这反应给迷惑了。

  “书楼建成对书院意义非凡,孤倒是好奇,你们这一次这书楼当中一共有多少藏书?”

  听到扶苏询问自己这个问题,孔藂脸上的笑容也收敛起来,看着扶苏躬身道:“说起这件事情,下官还有一事想要请求殿下。”

  扶苏也不意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说吧。”

  孔藂不敢怠慢,这才苦笑着说道:“书院虽然说极其百家,但藏书却是不多,各家都能拿出来不少自己的书册,但整理之后发现,共计书册只有三千余册。”

  “下官恳请殿下向陛下请一道旨意,让我书院也能典藏一批朝廷独有的书册……”

  六国一统,天下大同,但这仅仅是表象而已。

  至今都有不少六国旧地在悄悄流通六国旧币,更遑论代表各自文化的典籍文字?

  孔藂提出来的这个麻烦,也并非是书院一家独有的,即便是朝廷也或多或少的面临这个问题。

  就在扶苏琢磨着如何回答孔藂这个问题的时候,身后却是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