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众人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台上内侍手中的牌子。

  随着红布落地,一个大大的‘民’字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台下百家名士随即面露诧异之色。

  而远处酒肆之中,丞相李斯等大臣们此时也是一脸诧异的看着那个字,随即陷入了沉思当中。

  至于那始皇帝嬴政,此时则是饶有兴趣的看着台上的扶苏。

  对于扶苏的第一道题出这个字,嬴政也并不觉得太过意外。

  毕竟对于嬴政来说,身为天下之君,他考虑的就是天下万民。

  至于众人为何会感到意外,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这个字代表的意思太过宽泛了,他们实在是摸不准扶苏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见台下众人低声议论,扶苏此时也终于开口解释起来。

  “诸位,天下即万民,万民即天下,民乃国之根本,如果想要证明自己的学说是不是天下朝廷所需要的学说,便要证明自己的学说有没有脱离天下万民。”

  “因此,今日这第一题便是阐述自己的学说对天下万民的影响。”

  “以香烛为限,燃尽之时无法提出论述者,输!”

  说完,扶苏便起身下台,将那高台让给了接下来上来辩论的百家名士,而独自一人坐在了台下的一张椅子上。

  台上,众人看着那孤零零立在中间的牌子,沉寂了片刻之后,终于有一道身影率先站了上去。

  “是法家王厉!”

  听到身后孔藂介绍对方的来历,扶苏微微一笑,并没有在意。

  前段时间刚刚有过一面之缘,对于这个传闻中李斯的弟子,扶苏还是很感兴趣的。

  “法家王厉,这边有礼了!”

  朝着台下百家名士拱手一礼,王厉单手背负,看着那字开始了自己阐述。

  “天下万民繁多,朝廷若是治理天下,就应当以法束民,如此才能够保证天下安定。”

  “因此,对于我法家来说,万民是朝廷需要治理的对象。”

  “若是做不到法来约束,便会使万民陷入纷乱,朝廷衰败,天下大乱!”

  “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六国不尊法,而无法束民,致使朝政纲常沉沦,最终被我大秦兼并一统。”

  “而我大秦靠的便是以法束民,方能有如今的成就。”

  王厉这一套说法只能说是稀松平常,或者说是大秦如今朝堂上下的共识。

  即便是嬴政也是如此认为。

  因此当王厉发言之后,台下百家蹙眉想着如何反驳王厉这一套说辞。

  而酒肆之中群臣百官却是很是赞赏的点了点头。

  尤其是嬴政,此时也微微颔首,显然是觉得王厉说的不错。

  至于台下的扶苏却是不以为意,在他看来,王厉说到底还是落了俗套。

  法家如今的地位说出来这种话并不让人意外,但没点自己的东西,终究是有些差了。

  见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自己,王厉面带笑意,神色间隐隐有些自得的看着众人。

  就在王厉心中自得的时候,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在下儒家杜炎,对于阁下的发言有些不敢苟同!”

  话音落下,一身儒袍的杜炎这才缓步走上了高台。看書溂

  儒法两家自古以来就有争执,此时杜炎站出来众人并不感到意外,反倒是全都一脸好奇的看向杜炎,打算听听杜炎是如何说的。

  而看着杜炎站出来反对,王厉脸上挂着一抹冷笑,缓缓道:“杜兄既然这么说了,那在下倒是要洗耳恭听了!”

  杜炎淡淡一笑,也不理会王厉那挑衅的眼神,而是极为恭敬的朝着四周的百家名士行了一礼,这才施施然开始解释起来自己想法。

  “民者国家之根基,民之利便是公利,因此一国之君当以民为根本,为朝廷之重,如此才能够让朝廷制定出来侧重天下万民的国策,保证国祚千年万年。”

  “但是法家之说,却是要求以法束民,致使百姓苦不堪言,乃是损害民利之举,因此刚刚王兄所言,恕难让在下苟同。”

  杜炎此话一出,浓浓的儒家气息扑面而来,抛出来的论点,也是儒家素来攻击法家常用的一个论点。

  虽然对扶苏来说毫无新意,但胜在此刻现场的气氛被调动起来了不少。

  王厉此时却是没有丝毫生气的模样,看着杜炎微微一笑,开口道:“杜兄,你说我法家以法束民,是损害民力之举,但你儒家大贤荀子却说人性本恶。”

  “敢问,若是面对这种情况,当以法来治理,还是你儒家之说治理?”

  此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

  荀子可是儒家大贤,乃是自孔子孟子之后,儒家真正学说大成之人。

  更是如今法家代表李斯的老师。

  此时王厉将儒家的荀子抛出来,倒是让儒家弟子愣了一下。

  杜炎此时听到这话之后,也是不为所动,而是静静的看着王厉,自信道:“先贤之说也是一家之言,我儒家尚有人性本善之说,王兄为何就不知道好好研究一下?”

  “我儒家先贤提及这种说法,为的就是警示门人,当以自身之说,言传身教引导天下万民。”

  “民心向善,才是盛世之基,若是单以法来驭民,敢问王兄,我大秦民间烧杀抢掠是彻底绝迹了不成?”

  面对这声反问,王厉不由得愣在了原地。

  此时的他居然不知道该怎么来反驳杜炎。

  因为他如果想要反驳,就应该先回答为什么民间烧杀抢掠一事为何屡禁不绝。

  这就又会回到一开始那个性本恶的论点上。

  如此只会陷入无限的死循环中。

  而此时的看台之下,扶苏看着杜炎却是眼中精光闪烁。

  不得不说,这一次两人的论点倒是给了自己不小的惊喜。

  王厉到还好,知道运用儒家的特殊例子来反驳,角度刁钻,思维也并未固化。

  至于杜炎,这一年不见,倒是长进了不少,不再是那个死读儒家典籍的人了。

  尤其是刚刚那一段论述,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并且将问题重新抛给了王厉。

  眼见王厉一言不发,皱眉沉思,扶苏就知道王厉已经输了。

  看了一眼身边的那根已经燃烧殆尽的香烛,扶苏示意孔藂宣判第一轮的结果。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