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其它小说>往生记>往生记 分节阅读 30
论性能如此之高了。

    顺理成章的处理器被报上科技进步微型机也做了成果报告中央军委电令嘉奖立即着手定型及批量化生产。

    先期的几十部机器优先用在了航天上性能足够只是苦于软件缺乏正在全面的移植程序。

    张迟就是来北京公干的因为一件大事等着他来做。(  )

六十

    当年老毛子为了在软件危机时代曾经做过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那就是动用了几万人为一部机器编写应用软件还是计划经济好啊想想几万人一起编程的场面何其壮观。  

    张迟他们所面临的就是这种问题他们恨不得有样学样也搞个人定胜天所有的问题都是于这块长久设计的微处理器。

    当时张迟他们不过就是想试制一下毕竟十年的文革使得大家对国产几乎都失去希望了。

    完全没想到样品出来了性能完全压倒了国外的同类产品令众人大加称赞。

    虽然如此由于是“私活”的原因不便公开推广只好由骊山研究所给七机部补了个报告匆匆开了个成果鉴定会也就完了。

    而且这东西技术复杂制造工艺要求高直接导致了成品率极低(以79年国内工艺而言当时最好的4kdRam成品率也不到3o%)实验室制作无法大规模应用。因此当时内部决议只是在摸透了之后用在火箭(导弹?)控制上用于替代进口产品。

    谁知道这件事给一个在那里采风的军报记者打听到了这家伙也不知道从什么渠道搞到了一些数据写成了一片报道给到了内参上。

    貌似这个记者也是懂行的知道微处理器是做什么用的文章中对这个代号o21的微处理器大加渲染说几乎任何一个行业没有它就不行数控机床、人口普查、科学研究等等都离不开它。

    文章还列举了一连串的数据用以证明土机和洋机的差距在o21之前没有一款国产计算机能够达到国际水准而o21处理器则完全凌驾于国外同类型之上而且无与伦比的便宜结论就是我国的计算机水平已然进入世界领先地位溢美之词无以言表。

    虽然单纯从理论性能上讲长久设计的微处理器也就是骊山研究所代号o21的芯片完全当的起这些评论但是毕竟是长久的试验之作里面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完善而且是8位的和那些大型机还是没法比的。

    但是决策层可不管这些无论哪个领导看了这些几乎具有煽动性的文字不漏*点澎湃的。正好当时有一大批的引进计算机项目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如今听说国内有了比老外更好的替代品如何不欣喜若狂。

    那时候的人们貌似还不像八、九十年代那么崇洋媚外8o年以前几乎所有的引进项目都是为了仿制(现在貌似引进就是为了使用)为了国产化。

    文章一放出来立即将骊山研究所推上了风口浪尖老所长不得不迎接一批一批军中大佬们的亲切关怀主题永远都是一个——o21什么时候能装备部队因为在文章中提到华夏军队的雷达及指挥仪依然用的是进口处理器国产的只能靠小型机或大型机替代根本不能实用。

    这下可让老所长伤了脑筋迅的组织了一批人攻关立下了军令状一定会尽快量产。同时电令还在上海给长久送样机的张迟尽快将处理器的设计者请过来一同参与研制。

    只是张迟此时已经失去了和长久的联系无能为力。老所长得知消息只好向七机部求援临时在全国抽调了一批专业人员组建研制小组其中就有李梦阳。

    要说这些抽调来的虽然不是那么心甘情愿但在祖国大义的号召下不负众望很快在四个月里就完成了成品微机。

    只是硬件是出来了但长久那完全越时代的RIsc设计让软件人员们吃尽了苦头o21的真实性能人人都知道但是编出程序来满不是那么回事怎么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眼看着领导们的催促命令一道接一道的来研制小组忙得焦头烂额。也不知谁提了一句长久以前在中科院计算所就搞过编译器及操作系统之类的东东张迟如获至宝请示过所长之后立即起身杀往北京。

    在计算所757项目依然进行着只是完全没有了王所在的时候那么有条不紊研究方向凌乱没有人统一指挥进展极其缓慢。

    张迟在计算所大有收获长久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的源代码依然留存。张迟决定立即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带回骊山谁知却接到研究所的电话通知他暂时不要回来了研制小组的人要全部搬到北京。

    张迟大惊连忙询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领导们来骊山研究所视察点名要看计算机的研究进度。

    幸好此时同志们的原始硬件开已经完成有了一个计算机的样子还算有个交代。

    那些看惯了大型机、小型机的领导们怎么也不相信放在桌子上的像电视一般的东西就是计算机几乎比一个电子管收音机还小。

    研制小组的工作人员硬着头皮给领导们演示了一下完全不成熟的软件居然博得领导们的称赞让他们实在汗颜。

    领导们还问了计算机的性能如何研制小组只好报了一个理论数字心中还安慰自己没有说谎。

    视察团随行人员记下了数据领导们则宣布了一项任务原来是计算机进海计划。

    所谓计算机进海计划就是让中南海计算机改造计划说白了国家领导人的办公也要电算化而且要在年底完成全部国产化。

    这可让老所长头皮炸他可是知道现在研制小组的进度的当即表示了研究所坚决的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但是表示现在力量不足无法如期完成。

    领导们也立即表示任务一定要如期完成克服万难都要上有困难找组织所有资源优先提供。

    而且领导们还表示如果这次进海计划完成的好下面还有一项更大、更光荣、更艰巨的任务等着他们可以说是青史留名的大事。然而等老所长再怎么询问领导们也不说了。

    没法子只好照着领导的意思办研制小组的所有人员移至北京正式立项国家拨款代号o521工程更多的院校、研究机构加入到了其中分别为o521微机的主体、外设、软件等等配套。

    也就在此时还在计算所住着的张迟又碰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曹长久。(  )

六十一

    几经周折长久才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由得大是苦恼早知道这样自己还出什么国啊真是多事。  

    不过长久也对自己的处理器信心不太足因为毕竟是实验品顾及到国内的制造能力很多东西(比如硬件乘法器)受制于晶体管规模没加上去性能数据看起来似乎很吓人但是实际应用比那些同级8位处理器也高不到哪里去。

    真是汗那没想到自己的阉割版处理器也能进中南海曹长久心想。

    “这下你可走不脱了真是老天有眼啊今天我来这里收拾东西就碰上了。”张迟笑道。

    “你们不是已经拿到了系统和编译器了嘛还要我干什么?”曹长久也嘻笑。

    “废话你那东西谁看得懂啊。”张迟正色道“赶快跟我走把系统弄明白了就放你回去。”

    “好吧也算是为国出力。”长久无法只好又收拾东西退了房。

    这次他们倒是去了北大长久奇怪的问:“到这里干什么?”

    “研制小组进驻了北大由杨芙清教授(希望杨教授不要骂我^_^)主持软件开这里来的可都是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汉个个都是程序高手。”

    “切要那么多高手干什么还不如一群听话的高中生。”长久不屑“再说了有那么多的高手吗?”

    “当然了你设计的处理器只有你是权威。”

    到了研制基地长久才知道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汉所言不虚几乎各行各业的程序员都有还颇有几个是他在香港的学生。

    那些听过长久讲课的人看到他都很吃惊纷纷上前和他打招呼言必称曹老师让长久很是舒服了一下。

    “你们怎么也来了?”长久问他们。

    “响应国家号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奋斗!”异口同声的回答。

    “……”

    “张工这是谁啊?也不介绍一下。”一个很好听的声音飘进了长久的耳朵。

    长久回头一看是一位中年女性一口的南方口音貌似见过估摸着也就是杨教授本人了。

    长久不敢怠慢这可是前辈大神啊一鞠躬说:“杨教授好。”

    “你也好多好的孩子啊。”杨教授把长久一扶用询问的眼光看着张迟。

    张迟咳了一下说道:“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曹长久同志也是我们这次工程的核心人物。o521微机的处理器就是他设计的。”

    顿时场下一片哗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貌似弱不禁风的少年居然就是那个神秘的设计者。

    他们都是因为o521工程而被召集起来的程序精英只是因为骊山研究所制造了一块微处理器却做不了理想的软件。

    当时他们还对骊山研究所的能力表示怀疑实际接触过o21处理器才知道这东西的原设计者杳然无踪以致于没人对它的细节有足够的了解因此都对长久抱着极大的好奇心。

    至于杨教授则更是惊讶她早听说计算所有一位少年奇才居然自己编写了一套操作系统只是无缘一见。

    757机的软件任务北大也有分工她还曾经特地找了长久的系统和编译器看了感觉确实很有水平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单独交流一下。

    王所过世之后长久出国杨教授更是找不到他因此深为遗憾。可是长久的系统却在杨教授的手里继续改进加入了很多功能并修补了不少错误。

    没有想到今天居然见到了本人比想象的还要年轻这如何不让杨教授欣喜。

    “曹长久啊大名如雷贯耳!我这里还有你写的东西呢。”杨教授笑着说到“没想到还是个孩子。”

    曹长久嘿嘿笑道:“我本来就是个孩子倒是能见到杨教授却是让我觉得很荣幸。”这倒是真话华夏小一辈的程序员又有哪个没有受到杨教授的光辉照耀?

    华夏的程序界素有“南徐北杨”的说法说得就是南京大学的徐家福教授和北京大学的杨芙清教授他们可是华夏计算机程序界的开山鼻祖级的大神。

    徐家福教授在程序语言及自动化方面的成就无出其右而杨芙清教授则在操作系统及软件工程方面执学界牛耳。

    当年比尔大门到中国也是指名拜访北大青鸟认为杨教授的工程是一座丰碑。

    长久对这样的人物向来是很尊敬的言语恭敬有礼。

    “既然是原作者到了还得你给我们上上课啊。”

    “不敢大家互相学习。”

    就这样长久放下了自己的事情加入到了o521研制小组中。他给香港方面打了电话说了一些情况迟点回去就安心的在北京加班了。

    长久也有自己的考虑o521工程里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软件业的精英他们负责的就是将目前用在其他系统上的现有软件移植到o521上去让o521微机能够短时间里积累一批能够使用的软件这确实是一个快捷的方法。

    但是很费功夫而且也不一定最好。

    长久和杨教授交流了一下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指定国家标准统一规范o521微机的操作系统所有的软件在系统上都按照统一的格式。

    而研制小组则固定的研制进度表将要编写的软件按照优先度排列努力使最多使用的程序先出来缓解开压力。

    同时软件编写按工程来做所有的程序部件模块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利用率这样虽然初期可能慢一点但是流水线效应一出来后续的产品将源源不断。

    这个规矩提出来就获得全部通过没人怀疑这是长久拍脑袋想出来的政策得到了毫不犹豫的执行。

    那么最优先的是什么?长久自然拿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videoform软件。

    杨教授对videoform里的电子表格不是太感兴趣不过却对长久写的那个小文字编辑程序爱不释手直夸长久有远见。

    长久摸不着头脑就问为什么。

    杨教授答道:“文字工作就要这个虽然你写的是英文的程序不过底层是双字节的稍微改一下就可用来编辑中文这岂不是很好。”

    原来英文程序显示的是字母只需要一个字节的空间就可以表示所有的字母符号。而汉字就不行了中文常用字至少在3ooo以上单字节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信息量因此华夏对中文的计算机显示方式使用双字节表示北大就是开者。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单字节双字节标准不一样二者不能兼容英文软件在处理汉字的时候会出现半个汉字的现象。

    长久则是按照自己在dos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