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其它小说>尤金尼亚之谜>尤金尼亚之谜 分节阅读 17
不知道是生气还是困惑的复杂表情。
  “没有,我还是不知道。”
  她这么说完之后,轻轻叹了一口气。
  9
  罐装啤酒还好喝吗?
  像这样一个人喝着啤酒,最让我感觉到心神安宁了。因为罐装啤酒不容易动手脚,万一被动了手脚,也很容易看出来。
  人世间到处充满了难以理解的事和难以理解的人。
  可是有的人希望理解一切,有的人只想理解某些事。
  妹妹想要理解的人只有一个。她说想要变成别人,其实是指某个特定人物。她只想变成那个人。
  那个人当然也就是那个事件的凶手。送上下了毒的饮料,不管三七二十一,杀了一大堆人的凶手。
  她理解了那个凶手了吗?她可以变成那个人了吗?即便读完那本书,我仍不知道答案。

第七章 鬼画
  1
  挂在荞麦面店门口上面的挂轴,据说是幅鬼画。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说法的,现在已不可考。不过常来这附近走动的人都知道这个传说。
  因为旁边的巷子是通往附近那所小学的必经之路,所以也成了高年级告诉低年级的主要话题。到了夏天流行鬼故事的季节,还有小朋友胆战心惊地跑来看呢。
  那是一间四处可见的普通荞麦面店,位于商店街中间的某个转角。唯一和其他荞麦面店不同的地方,就是别的店门口橱窗会摆设用树脂等塑料做成的食物标本,这里则是吊着挂轴和花器。说风雅是很风雅,但因为店家只有在中元节和除夕的时候会拂去尘埃,平常都是放着不管,所以挂轴显得有些脏了,仿佛保护色似的,几乎要同化成墙壁的颜色了。挂轴前面摆着一个插有桔梗假花的竹编花器,桔梗花瓣也都褪色了。因此,大部分的人都是看都不看橱窗一眼,就直接掀开门帘走进店内。
  老客人有时会突然想起问那挂轴的来由。平常就不爱说话的老板,只会很不耐烦地回答“那是我老爸要我挂上的”,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不过在好事的客人花了好几年很有耐性打听拼凑之下,才知道那原来是老板祖父出外旅行时偶然买到的挂轴。由于在买了挂轴的那段期间,家里喜事不断,所以祖父便认为挂轴是个吉祥物,严格命令老板的父亲一定要挂在做生意的地方,现任老板也跟着继承了这项遗命。
  “可是那么可怕的画居然是吉祥物,真叫人不敢相信呢。”
  老客户们在背地里议论纷纷。
  “但是事实上,人家店里生意也很兴隆呀。”
  “荞麦面和小菜的味道都不错。”
  “自古以来,所谓的吉祥物都是奇怪的东西哩。”
  “惠比寿(注:日本七福神之一,是保佑生意兴隆与旅途平安的守护神。形象是钓着一条大鱼的老人。)仔细看看也很吓人啊。”
  “搞不好还是颇有来头的值钱货呢?”
  “不可能吧,连个落款也没有耶。”
  只见嗜好写书法的文具店小老板——说是小老板,其实都已经四十过半了——猛摇头。他在老板清洁画轴时刚好在场,所以才有机会仔细欣赏从橱窗里拿出来的挂轴。
  越看就越觉得那是幅破旧的挂轴。经年累月地挂在橱窗里,完全没有做好湿度和温度管理,难怪会变成那样。上面布满了类似雀斑的褐色污渍,画的线条晕开,早看不出来原来的设色了。假设真是一幅颇有来头的古画,现在这个样子也卖不到什么好价钱了。
  不过究竟这是一幅为了什么而画的挂轴呢?
  文具店小老板偏着头想。
  画中央只站了一个茫然的男人,就构图来说很不协调。找不到落款或是署名,说不定是从屏风还是其他画割下一部分加以裱装的吧?看来裱装的人美学素养也不是很够,完全感受不出来有衬托画作的效果。
  还有,这个男人是什么东西啊?
  如果画的是神仙或是老人也就算了,偏偏却是一个年龄不详的男人。长着一张光滑的脸,感觉却很老气,没有一么特征,就是表情耐人寻味——还不是好的感觉,而是让人意识深处觉得不太对劲、心情很不舒服的表情。大概就是因为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才会有人说是鬼画吧?的确,那张脸很诡异,不像是人的脸。
  而最诡异的地方,要算是画在男人额头上的东西了。
  虽然画得不是很清楚,但男人的额头上多了一只眼睛。尽管很小,不过在正中央确实画着一只黑色眼睛。画中男人拥有三只眼睛。如果是佛像也就算了,可是却长在那个丝毫没有一点福相的男人脸上。那会让看到的人心头一阵惊恐。好像在小孩子之间也流传着“如果一个人经过时,目光和这只眼睛对上会如何如何”、“半夜这只眼睛会发亮”等怪谈。
  那是一幅奇怪的画。乍看之下,第三只眼不过像是个污渍一样。既看不出那幅画想要表达什么重点、线条也不具可看性,甚至连作为装饰都令人怀疑够不够格,是幅泛泛之作。只要再放上十年,恐怕整幅画的内容都会被阳光晒到消失吧。
  其实文具店小老板在意的不是画的本身,而是近来常有人注视着这幅画看。
  说是最近,其实也不过是这几个月来看到两、三次吧。
  那个男人和这幅画恰成对比,给人印象深刻。
  穿着白色短袖开襟衬衫、灰色休闲裤,很平常的打扮。衬衫虽然是穿旧的,却有着熨斗烫过的痕迹,一看就是非常干净的年轻男子。
  由于他的头发理得很短,更加凸显了干净俐落的脸部线条。身上也不见一丝赘肉,令人联想到刚完成的雕像。
  五官端正,脸色却很差。脸上毫无血色,所以更加深了脸部的轮廓。在他高高凸起的额头下面,有着一双深邃而幽暗的眼睛。
  闷热的梅雨下个不停,浸泡在雨水中都快发烂的城镇里,只有那名青年身上透露出一股寂静的氛围。
  他是多大年纪的人呢?
  这是小老板最先想到的疑问。乍看之下大约是二十五、六岁吧,可是他的目光和神情却显现出老成的味道。
  我好像在哪里看过这张脸。很久以前,小时候在亮得发白的路上……
  突然间,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头上戴着有星星的帽子的侧脸。
  对了,是阿登。
  一下子就想起来的名字,让他觉得心情很畅快。
  因为他幼小的心灵始终记得登志夫在上战场前、返乡走在路上的身影。帽子下面有着一张俊美的侧脸。
  登至夫叔叔是地方上的菁英,从名古屋陆军幼年学校直接升上陆军士官学校。一看就是个俊俏的美男子,男生、女生都很喜欢他。他的个性安静,却很喜欢孩子,也知道如何跟小孩子相处。所以小孩子们一看到他来都会“阿登!阿登!”地喊着,然后像小狗一样地跟在他身边打转。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孩。
  没错,那个叔叔的眼睛也是这个样子。明明很年轻,却显得老成,仿佛一个人背负了全世界的责任似的,安静的目光里透露着苦闷和焦躁。
  叔叔在战争结束后,也没有回来这里。小老板只知道他好像命丧于中国大陆,至今尸骨仍未送返故乡。
  所以在他心中的叔叔,始终都是年轻俊美的模样。或许是那个叔叔以过去的形象,附身在那名注视着荞麦面店前挂轴的年轻男子身上也说不定。
  男子每次都会注视那幅挂轴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像是兴趣消失一样地转身就走。
  小老板倒也不是多想探听那名男子的究竟,只是常常有机会看到那名引他注意的男子罢了。
  然而某一天,再次遇见那名男子的机会在偶然的情况下降临了。
  那是他到郊外的寺庙参加恩师的法会兼同学会的时候。
  咦?
  他看见那个熟悉的衬衫身影,出现在梅雨暂歇时、温和的阳光洒在寺庙角落绣球花上的那个地方。
  周遭有小朋友嬉闹的声音。
  这间寺庙在旁边经营了一家幼稚园。在小巧精致的庭院中,那名男子坐着,身边围绕着一群小朋友。
  小老板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名小朋友——那个阳光柔和的小庭院就像是天堂某处,自己则和叔叔正在玩耍。就是这种奇妙的感觉。
  只是男子和叔叔不同的是,他并不像是在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只是安静地看着小朋友们,任凭朋友们围绕在自己身边嬉闹说话。感觉就是那样。他的表情看似充满了慈爱,又像是充满了痛苦。小老板毫无来由地想起了“圣人”这个名词。
  “怎么了吗?”
  看见小老板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中年住持便开口问道。
  “那位先生跟这里……”
  有什么关系吗——住持听出小老板意在言外的问话之后,看了一眼男子,接着发出了“啊”的一声点头。
  “那是这里拜佛的施主。回去之前会那样子陪小朋友玩。虽然还很年轻,却遭遇过许多不幸……你们认识吗?”
  住持回答的语气很柔和。
  小老板一时有点结巴。
  “没有,只是在我们家附近常常看见他。因为长得一表人才,所以我自然就记住他的脸了。”
  “噢,原来如此。是在府上附近呀。请问府上是在哪里呢?”
  报上住址后,住持似乎心有所悟,一个人猛点头。
  “他现在还在继续看医生呀。”
  “看医生?”
  他一反问,住持仿佛想要避开他的视线一样望着庭院回答:
  “大约是三年前吧,在浅野川边,发生了情侣被杀的事件吧。”
  “是呀,好像是有那么一个事件。印象中那群凶手也被逮捕了嘛。”
  “那是一对即将结婚的情侣,和那群凶手完全不认识,却遭到残忍的杀害——遇害的就是那位施主的妹妹。”
  “什么?”
  小老板的心脏仿佛被用力揪了一下。
  “从小相继失去双亲后,他们兄妹俩彼此相依为命。他辛苦念完大学,工作存钱,终于能让妹妹嫁出去、对得起早逝的父母,就在这时候竟然发生了那种不幸,害得他失魂落魄、精神恍惚,最后听说染上了疾病,长期住院。”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呀。”
  小老板觉得十分心痛。原来那老成的容貌是因为这样而来的呀。
  “他是那种容易想不开、个性很细腻的人。曾经很刻意地压抑自我,为了妹妹而努力工作。仔细了解之后,我才知道他的父母也是那种个性,听说是在个性使然下,以近乎自残的方式过世的。”
  住持的口气平淡。
  如此牵涉个人隐私的话题,自己方便继续听下去吗?小老板心想,不过仍然敌不过好奇心的驱使。
  住持说话有着很浓的关西腔调,大概是在京都或是奈良生活过一段时间吧?小老板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一边听着住持说话。
  “据说以前躺在他隔壁病床的病患,是在专科学校教佛教艺术的老师。因此他开始对佛教教义有了兴趣。”
  “如果佛教教义能帮助他,倒也是一件好事呀。”
  “比起佛教教义,那个人似乎对佛像本身更有兴趣,尤其是对白毫,你知道吗?就是佛陀额头正央那个很像眼睛的部分。他好像对那个满有兴趣的。”
  小老板恍然大悟。额头正中央的眼睛。
  男人专心一意地在荞麦面店门口看着挂轴的身姿,在眼前浮现。
  住持不改温和的语气,一一重现他和男子之间的对话。
  ——这眼睛有什么意义吗?不对,归根究底,这真的是一只眼睛吗?
  ——不,跟眼睛有点不太一样。这是长在菩萨眉间的毛。因为自然向右旋转,所以看起来会有点像圆形眼睛,只不过是雕刻佛像的师傅用圆形颗粒将它表现出来罢了;也有嵌入水晶球的表现方式。这里会放出尊荣的光芒。
  ——所以跟眼睛不一样啰?
  ——不一样。不过也有种人称三眼、真的在眉心有眼睛的佛菩萨,例如:马头观音和不动明王,两者都是以怒相呈现的佛菩萨,所以才会加上第三只眼。
  ——怒相?
  ——是的。从远古以来,世界上无论什么文化或宗教,都有额头有第三只眼的神像。很不可思议吧。但是不论东方、西方文化,都常有人说——实际累积修行后,就会感觉到这里好像有眼睛一样,有发热的感觉。我不知道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对了,就像在教科书上看到圣方济,撒威(注:Francisco de Xavier,一五〇六—五五二,第一位到日本传教的西方教士。)那种西方和尚的头顶不都是秃的吗?根据某种说法,那是因为修行到一定境界,精神力会提升,身体会自然调节绕行在体内的能量,从头顶散发出高热,于是自然就变成了秃头。因此,有德行的高僧才可以变成那种发型。可是本来男性就比较容易秃头,所以我觉得那是一种自我圆说的蒙混说法吧。
  ——累积功德吗?究竟从第三只眼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呢?
  ——唔,以我现在的程度是不知道。我想应该是完全不同境界的世界吧。
  小老板想起了同学会中有人提到这位住持好像是最近才继承父亲的寺庙的。在这之前他是个爱玩的人,曾经周游世界,甚至还到过美国研究嬉皮文化。确实,跟他聊过天以后,小老板也觉得他是个风格独特的寺庙住持。
  住持仍继续诉说他和男子的对话。
  ——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好。
  ——要做些什么呢?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