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朱允炆削藩,还想我救你?>第34章 秦王对宁王的挑衅
  “本王已经联络其他几位藩王,已有一两个回信,例如谷王朱橞。”

  阎王朱棣说道。

  “十九叔?此人狂傲不羁,怎么会在没见到好处的时候,就与我们联合?”

  朱高炽对这位十九叔还有些记忆,问道。

  谷王朱橞乃郭慧妃之子,朱元璋在位时,也算子凭母贵,自身有些本事。

  藩地为上谷郡,封为谷王。

  “炽儿,如今形势,各藩王若依然各自为政,等朱允炆日渐势强。”

  “那么等待我们的不止削藩而已。朱橞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依附强者,是生存之道。至于他是否真心臣服于我,并不重要。”

  “我们只需利用所能利用的一切。”

  朱棣眼神暗沉,把杯中酒一饮而尽的说道。

  “是,多谢父王,孩儿受教了。”

  朱高炽恭敬的说道。

  朱棣很满意这个儿子稳重自持,聪颖好学,只是缺乏历练。

  还不知在权势面前,亲情有多么渺小。

  而如今众位藩王之中,他燕王实力最强,此时即依附于他。

  是其余藩王能保住藩地明显的唯一途径,若不从,则会被朱允炆一一吞噬。

  至于是否齐心,就是天方夜谭。

  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败则倾。

  兄弟如何?叔侄又如何?

  在那个宝座面前,不值一提。

  之后的时日,朱棣以亲人在身边,病情逐渐痊愈的名头,给朱允炆上奏感激之情。

  并表了一整篇的衷心,。

  朱允炆收到奏表后,深知朱棣为虚情假意之举。

  “皇上,我们大可趁此机会,派使者前往北平,探视燕王。”

  齐泰提议道。

  “齐爱卿的意思是?”看書溂

  朱允炆对齐泰说的很有兴趣,问道。

  “皇上,臣以为可以借此机会,让使者直接去北平,以探视的名义。”

  “刺探燕王心思。最好能找到燕王把柄,趁机削藩。”

  “只要燕王被除去,其他藩王则不足为惧。”

  “谷王朱橞等人都不如燕王心思深沉。最偏僻的宁王更是胸无大志。”

  “皇上之前的官员调动,一方面是趁机削弱燕王实力。”

  “二也是想把我们的人安插在燕王身边,时刻监视,已得到他要谋反的证据。”

  “如今正是好时候啊。”

  齐泰越说越有些激动道。

  “黄爱卿觉得呢?”

  朱允炆听到齐泰的想法,也有些意动,于是询问黄子澄道。

  黄子澄未直接回答,而是在心中仔细斟酌后。

  “皇上,齐大人此计可行。”

  黄子澄赞同道。

  “好,那就这么定了。朕即刻派遣使者前去北平探望燕王朱棣。”

  ……

  北平燕王府书房内。

  “父王,儿臣听说皇上要派使者来探望?”

  朱高炽得到朱棣的召见,急忙到书房问道。

  “没错,使者已经从南京出发了。”

  朱棣坐在书案后,淡淡说道。

  “他此时派人来,到底是何意?”

  朱高炽有些不明白朱允炆的动作,问道。

  “哼,自然是想过来看看我的真实情况,顺便找我的错处。”

  “若能找到把柄,顺势撤藩也是很有可能的。”

  朱棣表情阴沉的说道。

  “什么?”

  朱高炽有些吃惊,他知道朱允炆一向对朱棣心中存有芥蒂。

  更是恨不得立刻杀掉。

  但是北平势大,朱允炆暂时还没有如此大的胃口可以吞下。

  双方这才僵持,有更多的时间准备。

  “哼,就算派使者又如何,也是我想让他看什么就看什么。”

  “摆设而已,不足为惧。而且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朱允炆放松警惕。”

  朱棣讽刺的笑道。一个黄口小儿,还想跟他玩心思,简直自不量力。

  “父王好计策。”

  朱高炽赞叹道。

  “炽儿,我今日叫你来,是有事情交给你办。”

  “等使者到了以后,你出面负责接待。”

  朱棣看着面前已经英俊挺拔的长子,欣慰的说道。

  “这……父王,我怎可越俎代庖。”

  朱高炽有些惶恐的说道。

  “无妨,此事必须由你来做。”

  朱棣摆手,让朱高炽靠过来说道。

  “等使者到了之后,你就如此这般……”

  父子二人一阵耳语,书房内一场阴谋,已经开始酝酿。

  ……

  西安亲王府。

  “邓兄,宁王那边可有什么良策,虽然事情已过,但是本王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秦王朱樉在正厅中斜躺着,一副纨绔模样,说道。

  “殿下,宁王还不好说,地处偏僻,穷乡僻壤,又没什么根基。”

  “但凡花一个铜板对付他,都觉得浪费。”

  “何不书信一封,对他训斥加威吓,说不定宁王收到信以后。”

  “就会乖乖过来向您臣服。”

  邓兄走在朱樉下手位置,举杯恭敬的说道。

  “哈哈哈!有道理!就他那个怂样,根本不配我用一兵一卒。”

  “暗探都觉得浪费。”

  “好!就按邓兄说的办。”

  “殿下英明。”

  邓兄谄媚道。

  “哈哈,有邓兄如此智囊,何愁大业不成。”

  秦王朱樉开怀一笑道。

  “殿下过誉了,在下也只是略尽本分。”

  “为殿下办事,能替殿下分忧,是在下三生有幸。”

  邓兄自然明白如何说,才能让朱樉更为满意,于是说道。

  “好!此事就交由你来办。”

  朱樉听着果然舒服,说道。

  “殿下,臣心中已有腹稿,说给殿下一听?”

  邓兄询问道。

  朱樉自然同意,又把邓兄夸赞一翻。

  “殿下,我们可以这样写:宁王朱权吾弟,自从到那偏僻苦寒之地,是否有饭吃?有衣穿?你自幼懦弱无能,到了那种蛮荒之地,为兄甚是挂念。原想帮你一把,奈何为兄也捉襟见肘。若十七弟实在活不下去,可一路乞讨到西安来,只要你跪地给我磕十个响头,为兄或可赏你一碗剩饭吃。

  邓兄把想好的说辞,一一道出。极尽侮辱之色。

  “邓兄果然好文采!”

  朱樉拍掌赞叹道。

  “殿下以此内容为中心,羞辱一番,您觉得可解气?”

  邓兄问道。

  “哼!尚可,若等我登基为帝,岂能是一封书信就可以消气的?”

  “到时我定然让宁王悔不当初多管闲事。”

  朱樉的眼神中,凌虐之意一闪而过,冷声说道。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