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都市情感>侯门骄女动京华>第66章 中宫
  “哦?不知这怀桑二字,做何解?”

  霍羡饶有兴趣的看向柳素,只见柳素抬眸望向窗外细雨,眸光中多了一抹怜惜。

  “取他母亲名中的桑字,算是以全舅父半生的遗憾罢。”

  李怀桑从始至终未发一言,将目光停留在柳素白皙的容颜上,微微握紧手掌。

  柳素说罢,将折扇在掌中轻敲,回眸道:“我要说的都说完了,殿下与霍小将军都是大忙人,我便不留你们了。”

  霍羡微微挑眉,语气中有些许无奈:“我们还没说要走,你倒开始下逐客令了,怎么,这无情还能传染的吗?”

  柳素扬唇笑笑:“我不过闲人一个,哪里敢耽误你们两位的时间。”

  忽而叩门声响起,几人投去目光,只听柳素回道:“进。”

  便见溪叠自门外走进,拱手俯身道:“殿下,上官大人在外求见。”

  柳素轻轻将李怀桑推到月龄身边低声吩咐:“你们先回府。”

  而一旁的霍羡不禁瞄了李彻一眼:“他怎么知道你在这?”

  柳素转身到内阁的纱帐后向霍羡伸手请道:“就委屈霍小将军陪我坐坐。”

  瞧着柳素的模样,霍羡下了桌榻走上前,瞧着她的眸子扬起唇角:“与美人一起,岂敢委屈。”

  见两人眉来眼去,李彻淡淡瞥了一眼,继而向溪叠递了个眼色。

  只见溪叠将上官鸿带进房中,继而掩上房门退了出去。

  上官鸿一身朴素的儒衫,鬓边花白,上前就要行礼,却被李彻阻道:“不必多礼,上官大人有话请讲。”

  一早下朝,上官鸿原本就想求见李彻,却不想被季惟晟抢了先,原等在殿外想等上一等,却又听人说李彻出了宫,只得吩咐下人赶紧跟上去瞧瞧他去了何处。

  上官鸿微微抬眸看向李彻冷漠的面孔,犹豫着开口。

  “老臣此番求见,是有一事想要告知殿下。”

  见上官鸿欲言又止,李彻不禁投去目光:“上官大人有话直说无妨。”

  只听得上官鸿叹了口气:“此事关于殿下的母妃,皇贵妃娘娘,恕臣斗胆了。前日娘娘召小儿进宫作画,提及……”

  上官鸿顿了顿,抬眸向门口处瞧了瞧,又压低了些许声音:“提及中宫易主之事。”

  柳素正与霍羡在内阁对弈,听得上官鸿的话,执子之手微微一顿。

  如今朝中形势纷乱,李彻人脉尚浅,倪皇贵妃貌似有些坐不住了。

  前番李彻几次遇刺,许是让她心里不安,只想尽快登上凤位,让李彻有个名正言顺的由头能与李行抗衡。

  李彻微微瞟向帘后,忽而记起上次柳素在山坳里对他说的话。

  后宫斗争多联系着前朝。

  如今行事更要谨慎,一步错步步错,母后如此行事太过心急了。

  “老臣自知无权妄议皇上的家事,只是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上官鸿看向李彻的眼神中有些许忐忑,然李彻却并未有不悦之色,只听他淡淡开口:“您说。”

  “如今前朝未定,此时若易中宫必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朝纲不稳,群臣野心四起,必生大乱,还请殿下规劝娘娘,要以大局为重。”

  李彻敛起眸光,面上瞧不出喜怒。

  “此事我自有打算,上官大人放心。”

  见李彻似乎将他的话仔细听了进去,上官鸿悬着的心不禁落了一半,俯身以礼:“既如此,老臣也不便逗留,这就告退了。”

  霍羡瞧着柳素一边忙着发呆一边还能下棋,微微勾起唇角,瞧着她不肯移开目光。

  外面关门声落毕,柳素稳稳落下一子,温声开口:“霍小将军这样心不在焉,是为了给我放水吗?”

  霍羡敛眸扬唇,瞧着棋盘上尚未成势的棋局:“输给你,小爷心甘情愿。”

  柳素放下手中的棋子,瞥了眼棋局:“如此,即便我赢了也是胜之不武。”

  继而起身,走到霍羡身后时,抬起折扇轻轻敲了敲他的肩膀,转而走出内阁坐在桌榻上喝了口茶。

  “我劝殿下不要跟娘娘提及中宫之事。”

  霍羡却未挪动,只坐在棋盘前一个人摆起了棋局,静静听着柳素与李彻的谈话。

  “为何。”

  李彻的声音虽清冷,却比起方才的语气多了分缓和。

  柳素把玩着手里的扇子,缓缓开口:“娘娘不仅是殿下的生母,也是一个女人。即便不是为了殿下,也会一争东宫之位。所以殿下的规劝未必能奏效。”

  今日上官鸿来找李彻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男人满脑子的朝纲大义,皆以为倪皇贵妃只是为了三皇子登基铺路,却忘记后宫之中争宠才是这些女人最初的欲望。

  即便李彻以大局为由去找倪皇贵妃分析利害,也未必真的能让她改变主意,不过是换一种方式继续争宠罢了。

  李彻对柳素的话也觉得有些道理,可如今大势摆在面前,母后也未必会不理解他的用心。

  柳素瞄了眼李彻的神情,知他尚有心尝试,继而又道:“娘娘那边固然是要有人去劝,不过殿下不能去。”

  李彻微微抬眸对上她的目光。

  柳素忽而轻叹一声,唇角微扬:“看来这个忙只有我能帮殿下了。”

  霍羡侧过身,自帘后探出头,语气中有些不满:“小爷发现,你对鉴之怎么永远比对小爷上心啊?”

  柳素耸肩挑了挑眉梢,勾起唇角:“谁让霍小将军天不怕地不怕,哪有人敢欺负你。”

  霍羡无奈的轻哼一声,唇角却也难掩面上的欢喜,余光瞧着李彻正陷入深思。

  湘州

  李征立于街头,瞧着萎靡不振的百姓们在废墟中委身,寂静的街道不时传来孩子的啼哭声,他始终眉头紧锁,心中隐隐作痛。

  不过半月有余,他已全然不如在明都城中那般神采奕奕,眸中尽是愁色。

  如今湘州灾民遍地,大雨连绵冲毁河堤,街上一片狼藉,百姓连连叫苦,可邻州府都不愿收留难民,还推脱说余粮不足,难以救济。br>
  任凭他想救这几万人,可却也束手无策。

  此时信使快马急报,自街尾而来,翻身跪地将信件双手奉上。

  多日前他给皇兄写下书信,以求万全之策,如今终于有了回音。

  李征连忙展开书信,瞧着信上所书,思虑片刻,眸光坚定了些许,继而吩咐道:“来人,传知州徐大人见我。”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