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寒门小郎君>第196章:沧海遗珠
  两位姑娘相互敌视,各自视其为眼中钉。

  今日不单是表演,诗词环节也很重要。

  席间继朱游诗作之后又变得热闹起来,原因是白姑娘的作品被传了出去。

  各家姑娘不似公子们一样自己诵读,可以穿在秦大家的面前进行穿越。

  其中写得好的就会被秦大家念出来,写得不好的,那就给姑娘家留一点薄面。

  白姑娘的作品赢得满堂喝彩,这是情理之中的,毕竟白姑娘也算秦老的半个弟子,虽不如朱游是正式弟子,但都知道白姑娘一直都在秦府念书写字。

  论才,白姑娘不算通州之最,但要说在花楼之中比较,白姑娘显然要比其他清倌人好太多。

  对此,两个年轻的花魁也心知肚明,听到满堂喝彩,没有丝毫意外。

  “梦蝶姐姐,你的诗写好了没?”青儿姑娘娇滴滴地问了一声。

  叫梦蝶的姑娘也是甜甜一笑,将一张纸叠好了送了过来。

  青儿看着叠得整整齐齐的小抄,心里暗自冷笑:“耍这点儿小手段,谁稀罕看你的作品不成?”

  两人的作品正要传出去,后方又传来诗怡的声音:“两位姐姐,麻烦将我的诗作传上去。”

  诗怡也一样,将自己的小抄叠好了,交给青儿。

  青儿姑娘微微一愣,从一开始就把这个不认识的姑娘给抛在脑后。

  青儿先将三张小抄传出去,然后回来问诗怡:“妹妹,你是哪家楼的?怎么看着面生?”

  “怡花园的。”

  “怡花园……”

  两个姑娘都是一愣,想了一会儿才记起来:“就是柳月楼隔壁一家小……”

  “正是。”

  青儿和梦蝶恍然大悟,然后又显得更加奇怪。

  怡花园在通州连个座次都没有,怎么今日会有一个参加游园会的名额?

  “妹妹,你这名帖是哪儿来的?”梦蝶问话就显得直接且不客气了。

  诗怡显得不是很自信,低头小声说:“是朱游朱公子请来了的名额。”

  “哦……妹妹原来是朱公子的姘头。”

  诗怡眉头轻轻一跳,她感觉有些不舒服了。

  但这两位可都是通州花场里如日中天的人物,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女子,还不是人家说什么自己就听什么?

  但诗怡也不是逆来顺受,听了这话,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若自己有机会扬名,那便要好好抓住,花场之中,只有名气才是自己的腰杆子。

  无名之人便是天生的下贱货,不管做什么都被人以各种怪异的眼神注视。

  有名之人才是天仙下凡,一尘不染,哪怕是脱光了搔首弄姿也会被世人称赞是为艺术文化。

  三个女人没有再说了。

  青儿和梦蝶终是不把诗怡放在眼中,不过是运气好榜上了一个一飞冲天的客人。

  土鸡终究是土鸡,怎么都不能变成凤凰的。

  安静的小亭内,突然被匆匆行来的秦大家打破。

  “诗怡……哪位是诗怡姑娘?”

  其余两个姑娘正准备行礼呢,却见一向稳重的秦大家居然连个见礼都没有,如此着急,也不知是为何事?

  只见其手中拿着一张刚刚传上去的小抄。

  难道是诗作的问题?

  诗怡楞了一下,起身道:“秦大家,晚辈诗怡。”

  秦勉之震惊地指着自己手中纸条:“这首诗真是你所写?”

  诗怡对秦勉之现在的震惊有所预料,毕竟如此奇作,任谁第一次看到也会惊讶万分的。

  “是。”

  “你是哪儿人?”

  “怡花园的。”

  秦勉之上下打量,连连感慨:“通州真是人才济济,未曾想小小花楼之中也藏有如此奇女子啊。”

  看秦大家的动作和表情,梦蝶有些奇怪了:“秦大家,究竟怎么了?是这诗有问题?到底是好是坏?”

  “好,乃是极好!”

  秦勉之感叹一声,十分激动。

  东方白都有些好奇了,她还从未见过这位真正的老师如此激动。

  “到底写了什么?”

  东方白一问,秦勉之便将小抄给了她。

  东方白看了之后,表情也逐渐变换,一脸不可思议地说:“我不如也!”

  “啥?白姑娘都自叹不如?这怎么可能?”

  另外两个姑娘都是有些不信,想去看看到底写了什么。

  而东方白已经拿着小抄到了小亭外面,对着众人说道:“各位,今日首题之最佳怕是要出自姑娘之手了。”

  话音刚落,场间变得躁动起来。

  “什么?出自姑娘之手?”

  “莫非是秦大家的作品?”

  “要是用秦大家的跟咱们比,不是有些欺负人了?”

  白姑娘继续说道:“此作出自怡花园诗怡姑娘之手。”

  “怡花园诗怡……”

  “什么人物都没听过?”

  “应该是个花楼里的清倌人吧。”

  “不应该啊,秦府的游园会怎么都是大牌篓子的人,怡花园的名字挺奇怪的。”

  大家还在议论,小亭内几个姑娘都走了出来,等着白姑娘当众诵读。

  朱游也站了起来,隔着小池水微笑看着。

  他要看看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前世经典是一种什么态度……

  “放心啦,一个姑娘,怎么会比你写的还好?”

  林香儿还以为是朱游受到了威胁,有些紧张,便在旁鼓励。

  席间逐渐安静,只有幽静的月光洒在湖面,承托出灯火的倒影。

  四面花坛的各色菊花,含苞待放,在夜风下轻舞,似不知疲倦的陪衬。

  白姑娘的诵读声随风传遍菊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因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席间无声,夜风吹起了小池有了阵阵涟漪,就如在场所有人的心境一样,带着丝丝悸动,沉寂在诗作的意境之中却久久不能平静……

  诗作之妙处不言而喻,倒是不必去字句斟酌,其最让人难以相信的还是写这首诗的人居然是一个藏在不知名的青楼中的一位年轻姑娘。

  有些鸟啊,她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

  她在游园会中一诗堪比气贯长虹,冲破云霄!

  所有人都傻了,连小迷妹林香儿都忍不住赞叹了一句:“朱游,别灰心,下一首你肯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