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寒门小郎君>第177章:八月十四
  “取纸笔来。”玉春招呼道。

  “不必了。”

  朱游打断。

  “不写字据何以为证?”

  “我信姑娘,若我玩不成任务,便不给我钱便是。再说了,立了字据又如何?若我没能让怡花园翻身,姑娘也是拿不出钱来的吧?”

  玉春沉默,朱游是说中了。

  朱游看看身边的诗怡:“若我没猜错,这位诗怡姑娘就该是怡花园中最好的姑娘了吧?”

  “诗怡是我家头牌。”玉春说道。

  朱游点点头:“这一月内,还请诗怡姑娘跟在我的身边。”

  “公子,这是何意?”

  “既然是要在一月之内赚够一万两,似隔壁做那些小情趣的事情是不够的。一月之内,我把诗怡姑娘捧为通州第一号花魁,方能赚够了这些钱。”

  “通州第一号花魁?”玉春皱眉,“公子,我们也不是妄自菲薄,诗怡虽是头牌,但通州花场名人众多,要争第一号的花魁,那是别家大楼的事情,我们小门小户的,实在……”

  “怎么?没有信心?”朱游反问,随后看向诗怡。

  诗怡姑娘微微低头,眼神有些闪躲。

  “诗怡姑娘生得一副好胚子,为何如此没有自信?在我看来,姑娘可不比那些花魁差。”

  “公子抬爱,只是诗怡起步得晚了,容貌尚可,却在文风上不如别人,这一家花魁倒也当德,但一城之最难以企及。”

  “人靠衣装马靠鞍,姑娘稍作装扮便可。所谓花魁,无非是争名,我自会在这一月之内帮姑娘争得名气,姑娘只要多学些沉稳礼节,上得台面即可。”

  朱游说话感觉很是轻松,面前两女无不心怀踌躇。

  “公子,话是如此,只是让诗怡跟着你又有什么深意?”

  玉春如此发问,实则担心朱游怀有歹心,把自家姑娘拐走了可是不好的。

  “中秋将至,听闻秦府每年都有游园会,眼下时间紧迫,诗怡姑娘想在游园会中博得名声,还得抓紧学些大户人家的礼节。诗怡姑娘容貌无需多说,自是不输她人,只是常年在这小楼之中染了一身轻佻之气,而文人公子多喜那些个恬淡静雅的姑娘,这分气质得要改变,我府上正巧有一位老师,故而到我家中学习几日。”

  听闻此言,玉春将信将疑,她看着诗怡小妹问她的意思。

  诗怡少有说话,可方才听了朱公子所言,心里并不如面上那么平静。

  怡花园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身为当家花魁自然是有一份争胜之心,难得有人与通州第一的花魁作比,她心中甚是感激,更也勾起了心中无限幻想,若有朝一日真能成为通州人尽皆知的花魁,如当年的东方白一样,那是何等的风光?

  此行纵有危险,诗怡也想豁出去试试。

  “我相信朱公子!”

  沉默了一会儿,诗怡才认真答道。

  玉春点点头,她这家花楼已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若再不冒险,便只有等死。

  玉春将诗怡拉到身边,小声提醒:“多加小心。”

  ……

  朱游口中那位老师自是来自北庆官家的苏小姐。

  因苏小姐的身份特殊,不便抛头露面,故而暂且在家中教一些大户人家的礼仪。

  花楼之间大小区别不在于楼高楼低,在于各家愿意花在培养姑娘的银钱上。

  白姑娘所以出名,便是师出名门,非但绝色,更兼雅致。

  而这位诗怡姑娘显然是少了些学习的机会,从见她第一眼起,朱游就察觉这姑娘多了些年轻人的跳脱。

  若能稍加矫正,必能让人惊艳。

  家中再躲一人,并未引起过多事情。

  苏小姐有事可做,不必那么闲散,故而欣然接受。

  罗方远每日依旧念书,看着陌生的姑娘一天天变化。

  让人有些奇怪的是的,王蛮儿对这个陌生的姑娘没有太多关心,反倒是外出的时候多了。

  朱游问过一次,方才知道蛮儿在打探父母的消息。

  中秋在古代是个极其重要的节日,随着中秋日益临近,通州城内也逐渐有了节日之气。

  八月十四一早,丰庆典当刘掌柜在通州的管家送来了月饼。

  同时也来打探了一下铺子的生意。

  对面花街兴起了角色扮演的风潮,家家户户都在模仿柳月楼做起了各种各样的情景剧。

  因此,珍宝斋的特别服装订单多了不少。

  花婶辞了对面李家布庄的工,成了珍宝斋的专职裁缝,同时也带来了几个老手艺的师父,帮助珍宝斋增加产量。

  如果不是想着院试只有不到七天,朱游真觉得这小日子过得紧凑,都想去把幼娘和小婉给接到通州来了。

  这些还都是小事,现今议论更多的就是明日秦家的游园会了。

  八月十四是秦府发名帖的时日,谁能受到名帖,谁便是中秋最耀眼的人物。

  除了通州各地的名门子弟之外,衙门官员,歌姬舞娘,才子大家都是被邀请的对象。

  最刺激的是,在当日之前,不会有任何风声,谁都不知道秦府会请谁。

  有正是今日,朱游得到消息,是秦老终于回了通州,于是一早就去秦府拜访。

  朱游作为秦老的弟子,相信肯定是有一张名帖的,他此去是想给诗怡姑娘讨一张来。

  游园会中,各地名流关注,要为诗怡争名,就是明日。

  辰时,秦府外头人满为患,所有人都在看秦府的人进进出出,猜测会有谁会成为今年的幸运儿。

  秦府内,偏僻小院多了一股淡淡的酒香,还有一股很浓的山楂味。

  一周前放在秦府的果酒发酵已经完成,今天正好过来瞧瞧。

  朱游事先准备好了蒸馏用具的图纸,交给上次那个大丫鬟去置办。

  那丫鬟接过图纸,看到上面瓶瓶罐罐居然要用琉璃来制作不由得大惊:“你真当秦家的钱就不是钱?这么大的器皿,有这么多,你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吗?”

  话音刚落,秦老闻讯来了:“怎么回事?”

  “老太爷,您这弟子也太荒唐了,酿酒而已,酒桶非要用什么橡木也罢了,这些瓶瓶罐罐还要拿琉璃来定制,这要划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