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历史军事>大宋:两个月后穿越,在线急等!>第176章 前往海州开放技术!
  王府如今已经全部变成了研发部和工厂。

  赵枢住在东宫,王府只是偶然来视察一番。

  里面工厂和研发部,如火如荼,每天都在忙碌,这里就是最大的研发基地。

  属于赵枢独有的核心价值所在。

  而在工厂的工匠,福利待遇也是非常之高。

  在这方面,赵枢舍得下本钱。制造这些东西,绰绰有余。

  阿尔布等人面色一喜:“那就多谢太子殿下了,不过,能否多出售十台,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分别加五台,太子殿下,我们实在是太喜欢您制作的机器了,您真是天才。”

  “这……”赵枢故作思维,随后点点头:“行吧,一百万,成交。”

  “成交!”

  一群波斯商人喜上眉梢,随后王府的人开始将淘汰的这些东西全部拿出来。

  一群波斯商人这次来带的都是黄金,一箱子满满的黄金到手。

  双方都很愉快。

  曾经,赵枢前世的时候,国家很多东西都是购买其他国家淘汰下来的老旧产品。

  而如今,他们也开始卖给淘汰的东西给国外了,这种成就感是钱无法代替的。

  赵枢很满意。

  这时高丽国的商人着急了,他们也要购买。

  赵枢就表现的更加为难。

  随后在对方苦苦哀求下,赵枢只好勉为其难,又出手了五十台。

  又是一百万贯到手。

  其实他们花费重金购买也不亏,等他们带回去自己国家开个工厂,大量制造,完全可以赚不少钱。

  赵枢也不用担心他们这边的布料销售问题。

  虽然自己制作布匹销售给国外也能赚钱。

  但这些机器这么卖,他赚的也不少。

  主要是国内的布料,因为人口众多,就够赚了,将淘汰的东西卖出去,直接就有钱还是比较香的。

  几台纺纱机,也改变不了整个国的布料产业,需要更多的量。

  以后赵枢还可以继续出售淘汰的东西。

  一群商人对赵枢感恩戴德,奉他为财神爷。

  等他们走后。

  王管事还激动着说,以后淘汰的东西,也是一种盈利渠道了。

  他们走后没多久。

  又过去几天。

  赵枢放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赵枢想要发展大宋经济,所以他准备将船的技术开放。

  毕竟靠工部去造,工部的事情太多了。想要船的制造业发展起来,还是得靠普罗大众一起努力才行。

  “之前工部已经造了八艘船,技术已经成熟了,但制造太慢,技术放出去可以让整个大宋的商人都一起造船,几年下来,大宋的船就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到时候大宋需要船,直接购买即可。”

  “加上自己也在造,当船多的惊人的时候,也就不缺少船只了!”

  赵枢将消息放出去,一些船制造业的商人激动了。

  百姓们早就听说工部能造大船,据说船已经出现在海州海域上。

  而船厂的一些工人技术不行,制造大船不是质量问题,就是结构问题,还有就是经不起风雨。

  他们的船只能制造小的。

  当赵枢要将船的技术外放时,所有商人们都翘首以盼。

  “马上可以造大船了,我得多招收一些工人回来,干大事啊!”

  “造了大船,不愁卖不出好价格,自己也可以货运!”

  “是啊,这对我们是天大好消息啊,之前我去过海州,看到过那大船,不得了啊!真是太雄伟了。

  旁边的船和朝廷制造的大船相比,看起来就是小孩子。”

  赵枢制造出来的船,长就有二十五米,高三米。

  因为外放了消息,所以大宋很多地方的船厂开始招工,准备大干一场。

  他们不怀疑赵枢的话,赵枢是太子,说话算话,对于赵枢百姓们还是信的过的。

  他们大量招工就一直等着,因为大船需要很多人来制造。

  他们投资只要制造一个出来,就能大赚。

  这段时间,技术下放的报纸传递到了很多角落,大宋造船商人基本都知道了。

  赵枢也跑去了海州地界。

  本来,赵枢作为太子,不太好出去,但这次他和宋徽宗商议了一番,还是强行出去了。

  开始从这里将技术外放。因为这里边缘都是靠海,很多船厂制造商在附近。

  他做这件事情,经过了宋徽宗同意。

  赵枢的理念很简单,他要将技术外放后,让全国商人造船,短短几年内只要造出大量的船,大宋只要有军事上的事情,或者是海上贸易,船够用的话,海上商贸更发达。

  如果发生战事,他们可以借用,或者是购买,到时候比工部有限的人制造要快的多。

  毕竟人多就是力量。

  宋徽宗对于赵枢的想法,回复的也干脆明朗,很简单,一句话,你怎么想,就去怎么做。

  于是乎,赵枢到了海州后,全面运作。

  他要让大宋的船制造业发生巨大的改革。

  他希望大宋的海洋上,都是他们的战舰队伍。

  那将是何等的壮观啊。

  在海州地界,有赵枢自己的船工业厂,实际上在册封领地不久后,他早就搬迁将这里建立好了。

  里面已经又出现了一台成品大船。

  今天,海域附近的商人们来到赵枢的船厂。

  技术开放,里面的技术现场肯定是要对外观看的。

  当一群船厂的商人,老师傅,徒弟进入赵枢的船厂,看到眼前浩大工程的时候,他们无比的兴奋。

  “这才是真正的船厂,和这一比,我家那点船厂就是一个小作坊啊!”

  他们感觉自己那点小船小地方,和眼前宽阔的地方和大船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完全没有可比性。

  赵枢的船厂靠海,不完全在海域中。

  船厂里有内河道,上方房屋的巨大顶棚,四周宽阔几千米方圆。

  而在中心,有一座宽阔的长条河道,船只的试验就是在河道里面,如果制造变成了成品,就会沿着河道开出船厂,驶向大海。

  之所以工厂上面有高十几米的顶棚,是因为防止有雨水降临在未制造完的半成本船上破坏生产。

  此刻商人们已经看到了眼前一艘完整的大船。

  而在旁边,有一个新船的模块底层。

  他们能看出,这个船估计造的会更大。

  应该是他们以后见过最大的一艘。

  仅仅是底层木板结构基建,就已经超过了旁边大船的两倍。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