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小说>仙侠武侠>神通如意传>七百一十八章 犬儒舍正命
  李正听了眼睛直放光,嘴巴动了动,想说点什么又忍住了,顾清风看了眼郭向阳,“老郭。”

  “嗯……”

  “这份名单你看看,还有什么遗漏么?”顾清风指着本子,岔开了话题。

  郭向阳拿起本子一看,“没有什么遗漏,这些都是正山帮的老弟子,应该不会错。”

  “嗯,陆大鹏又去见了高小娟,您知道这个事么?”顾清风问道。

  “这个我真不知道,”郭向阳说道。

  “高小娟死了,”顾清风说道。

  “死了?”郭向阳倒不奇怪。

  “嗯,就在陆大鹏见她的时候,她说有个东西要交给陆大鹏,可是没等她跟陆大鹏见面,她就被一辆车给撞了,”顾清风说道。

  “交什么?”

  “陆大鹏说,是另一份名单。”

  “瓜神教的潜伏名单吧?”郭向阳问道。

  “不错,”李正答道。

  “那看起来,我们这里,可埋伏了很多‘如意安乐君’啊?”郭向阳笑道。

  门口一个声音笑道:“所以,就不能等他们‘窃已啖之矣’,要提前抠出来,你们要是不方便,不如我和郭总来动手如何。”

  郭向阳抬头一看,来人却是李计,他身旁还站着一个美貌的女子,女子正是子墨。

  “你怎么来了?”郭向阳笑道。

  李计倒也不拘谨,直接走了进来,子墨却不肯进门,只站在门口看着。

  “这位李先生说的苏州的对子,

  后来乾隆出给了刘墉,刘墉却对了出来。”李计说道。

  “哦,怎么对的?”李正问道。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九溪闽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李计说着话,人已经到了郭向阳面前。

  “这个真是刘墉所对?”李正问道。

  “呵呵,传言而已,认不得真,当个故事听罢了。”李计也不客气,自己拿了个杯子,郭向阳给他加了杯水。

  “你倒是挺悠哉的么?”郭向阳把水壶一放。

  顾清风合上了那本名单,看了眼李计,这个人的资料,前天就放到了自己的办公桌上,他没有说话,只冲李计一笑。

  “别说这对联了,就是这《警世通言》,冯梦龙的文中也是夹枪带炮,第三章写《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下面一章,紧跟着痛损王安石,通篇口诛笔伐的,说到底,他还是拿了人家的钱,变着方法来反对王安石变法。”李计喝了一口水。

  “李计,冯梦龙是明朝人,怎么反对宋朝变法?”郭向阳问道。

  “明代的东林党,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帮人到死都护着那帮江南富户,生怕断了财路。

  那东林党人要是同意王安石的变法,那岂不是变掉了他们自己的利益、革了自己的命。

  明末天灾,遇见了小冰河期,他们竟然向崇祯皇帝进言,放着江南富户的盐税、丝绸和矿税不收,还要去增加农民赋税,农民本来就欠收,又遇见了天灾,这不正是官逼民反了么,”李计说道。

  李正却越听越有意思,也没跟李计打招呼,直接说道:“哦……?第四章是《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不过其中有些诗,倒甚是挖苦。”

  李计一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只这一句诗,足以看出冯梦龙的心思。”

  “什么心思?”李正问道。

  “要贬损一人时,首先要举点例子,然后在谈谈历史,先举例说王莽未得志时非常小心,是个伪君子,后来得势了,就开始纂汉,那自然开篇就俘获人心。

  接着话锋一转,立即跟上王安石的例子,这样人们看了,就会觉得,王安石是和王莽一样,也是个祸国殃民的人物。

  于是他变法的好处,就全部否定,您既然读过这一章,自然知道后面写了什么。”李计说道。

  郭向阳拿起书,翻到《警世通言》第四章,轻声读道:“安石既为宰相,与神宗天子相知,言听计从,立志一套新法来,即几件新法?

  农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免行法。专听一个小人,姓吕名惠卿,及伊子王方,朝夕商议,斥逐忠良,拒绝直谏。民间怨声载道,天变迭兴。荆公自以为是,复倡为三不足之说: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文彦博、韩琦许多名臣,先夸佳说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个个上表争论,不听,辞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坚。祖制纷更,万民失业……”

  李正在一旁听了大笑:“哈哈哈哈哈,他冯梦龙又懂个屁,不过就是个写野史小说的,写几首骚词儿,说几句艳曲,就当自己啥玩意儿,说不定和明代的东林党乃是一丘之貉。

  文人这玩意儿,要没了风骨,那就是条执笔的狗,‘犬儒’一词,说的就是这种人。”

  李计颇为欣赏的看了李正一眼,见这小伙子三十岁不到,一双眼睛十分明亮,额头足有三指半宽,两眉之间,能放下两根手指,鼻子直挺向人中,颧骨微高,下巴处一方圆角,上中下三庭得当,显得十分饱满,一看就是个忠诚相。

  “这位小伙子好爽朗的笑声啊,”李计笑道。

  “过奖了,那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变当时北宋的局面,外有西夏和辽、金、蒙古,内有一帮贪官污吏,国家还要向外面纳贡,人民财力又不足。

  变法的好处,一是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二是巩固和加强宋王朝的统治。

  从他新法实施,到新法被那帮守旧派所废罢,其间一共十五年。在这十五年中,每项新法在推行后,虽然都不免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非常显著效果,尤其是“富国强兵”这一点。

  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国家增加了“青苗钱”、“免役宽剩钱”、“市易息钱”等新的财政收入项目,在发展生产、均平赋税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有了明显的增加,国库充裕,宋神宗年间,大宋的国库积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财政支出。

  而且新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青苗法》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

  《方田均税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市易法》使大商人独占的商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收归国家,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

  而《免役法》的推行,则使农户所受的赋税剥削有所减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又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还是人民负担减轻来看,整个北宋,呈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

  我方才说了,如果王安石变法得以贯彻,再辅以秦时的军功制,不用三十年,集北宋之力,当时就可以横扫亚洲,剑指东欧,哪里就会沦落到南宋那样憋屈的下场。”

  李正越说激动,一张脸也涨的通红,顾清风抬胳膊撞了他一下,李正这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冲郭向阳一笑,“不好意思,有点激动了,”说完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

  “这有什么?我有一位网友说的好,读书不问国事,读了干嘛?给人当枪使?为了几个钱昧着良心以文乱国,这样的读书人,就该剐了,送到我朋友的油锅里炸了,我能从早吃到晚,”李计笑道。

  “你这话太狠了,我只当没听见,我们公务员不能这样,还是要以批评教育为主,实在不改的,一旦查出来,送到劳改队里种十年田,什么想法都没有了,人,还是可以引导的,正路,我相信人人都愿意走。

  再说了,也不能因为冯梦龙说了王安石不好,就把他一棍子打死,那也稍微偏激了一些,”顾清风笑道,他这话,总觉得有些不痛不痒。

  “我的顾主任,这才是大奸之人,比如一百句不痛不痒的话里,突然夹杂个一两句对时事有方向性作用的话,那才叫真正的行家。看書溂

  比如我要骗人,我就是如此,因为你信了我前面一百句实话,可那一百句实话都无关痛痒,都是为了那一两句假话铺垫的,只要那一两句假话起作用,那一百句实话,你等于没听。

  我要的,就是那两句话的效果。因为,那可以要命。

  比如这冯梦龙,为了损王安石,居然编出个段子,说什么邵庸都算了一卦,说天下从此乱矣,人家问什么缘故。

  他说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天下将乱,地气自南而北。下将乱,地气自南而北。这不是胡说八道欺负人不懂周易?

  地气周而复始,一年四季往返不同,本来就会因季节不同而流向不同。那这个来做幌子,还打着邵庸的旗号,这是欺骗人家,说王安石是恶人就是天意。

  还说不久天子必用南人为相,变乱祖宗法度,终宋世不得太平。完了还生怕别人看不懂,还不忘强调一下,这个征兆正应在王安石身上。

  又说王安石一双白眼,大奸大恶,真正的挖空心思,极尽贬损。这样的人,可谓用心不小,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今,这样人,可不算太少,而且代代都有,一个个为谋私利、恬不知耻,”郭向阳拿着书说道。

  “哼……,就他们,还没那个本事乱政,”李正冷哼了一声,淡淡的说道。

  “哦……?何以见得?”李计想听他说点什么。

  “没了正心,就没了正命,他们舍正心弃正命,再说了,能被收买的,一定怕死。就是活着,也不过是条丧心病狂的野狗。

  要是拿刀架在他脖子上,我看他们还敢不敢以文乱国,早晚把他们剥得干干净净,寸肉不存,”李正咬了咬牙说道。

  “李正,你可是个党员,”顾清风突然叫住了他。

  “党员,就更要说真话做实事,说起来,你们天成会在那东林党里,也没有少掺乎吧?”李正看了眼顾清风,又把脸对着郭向阳冷冷的说道。